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儿童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61865
  • 作      者:
    张茂聪,唐爱民主编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儿童的品德发展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同时也是儿童个体知、情、意、行诸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儿童的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这四种心理成分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构成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结构。儿童的品德发展,就是儿童在教育的影响下,在自己学习、生活的实践中,通过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不断的矛盾统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儿童的品德发展需要学校的教育影响。因而,探讨儿童的品德发展问题,就必须合理探究儿童品德发展之于教育的双重影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质与规律对道德教育的决定性;道德教育对儿童品德发展的积极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儿童品德发展理论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人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品德的结构比较复杂。在品德的构成问题上,不同的研究者虽然持有不同的观点(二因素说、三因素说、四因素说、五因素说等),但是品德结构所包含的基本心理成分是一致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统一体。其中,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包括道德的概念、命题等;道德情感是人们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意志是人们按照道德原则进行道德抉择、克服困难、支配道德行为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一个人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表现出高尚的品德。这四种心理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道德认识是基础、依据;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是两个重要的内在条件和力量,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过渡的中间环节;道德行为是品德的最重要标志,是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外在表现,不仅如此,道德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各种心理成分进行检验,起着加固、调节的作用。
    同样,品德发展也是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不同学科和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本书试图揭示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品德发展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含义。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衰老的发展过程中品德的发生、发展过程,关注品德的年龄阶段特征、品德发展的机制等问题。教育学则侧重于说明如何根据和利用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结论对个体进行道德教育,促进个体品德不断从简单向复杂、从量变向质变、从旧质向新质的转化。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环境因素,还有学校的教育因素。个体的品德是内外因素和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社会舆论和教育等的影响将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是个体在群体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儿童品德发展理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理论
第三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节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章 儿童品德发展的教育内涵
第一节 道德意识:道德教育的根本切入点
第二节 道德行为:道德教育的价值结构
第三节 精神自由:个体生命需求下的教育支点

第三章 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一节 道德教育发展性使命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幼儿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三节 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四节 中学道德教育的发展性使命

第四章 以美为中心的审美道德教育
第一节 审美与道德的内在化境
第二节 以领悟美来领悟道德
第三节 美的途径即道德的途径:道德教育的视角
第四节 音乐美及其内在的道德教育价值
第五节 绘画美及其蕴涵的道德教育价值

第五章 以生活为中心的实践道德教育
第一节 道德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学校德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节
第三节 在儿童生活境遇中解决儿童道德困惑
第四节 构建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序列

第六章 主体性哲学理念的道德教育课程观
第一节 主体性哲学理念:道德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主体性哲学理念的内涵及其评介
第三节 以主体性哲学理念为指导的道德教育课程观的建构

第七章 以经典文献为中心的文化道德教育
第一节 乳婴儿的文化道德定向
第二节 在经典文化中发展儿童的品德
第三节 让名著塑造儿童的心灵

第八章 以社会行动为中心的活动道德教育
第一节 由“静”到“动”:道德教育过程观的转向
第二节 从“知”到“行”:活动道德教育的旨趣
第三节 由“旁观”到“实践”:活动道德教育的开展

第九章 网络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 网络文化的意蕴和特性
第二节 网络文化存在的价值内涵
第三节 网络文化对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
第四节 变革网络文化视域下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路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