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问题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862986
  • 作      者:
    (美)约翰·S. 布鲁巴克著
  • 出 版 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单中惠,1945年生,浙江绍兴人,1965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外国教育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访问学者(1982-1984)、英国赫尔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1992-1993)、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1997-1998)。主要研究领域:外国教育史、西方教育思想、外国幼儿教育史、外国教育问题史、外国基础教育政策等。主要学术成果:《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西方教育思想史》、《西方领导教育史》、《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问题史》、《外国大学教育问题史》等;翻译《科学与教育》、《童年的秘密》;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其中一些学术成果获省部级奖。
    徐小洲,1964年生。1994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韩国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主要从事比较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曾主持“十一五”国家社科基会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银行等国际合作项目。主编和参编《高等教育政策变革研究丛书》、《中国教育六十年》、《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等著作二十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六十多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多项。
    王强,1961年生,宁夏同心县人。先后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学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专职研究员、小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曾在联合国教文组织亚太教育局(曼谷)、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信息技术中心(马尼拉)见习和学习。先后主持国际比较教育研究课题6项,与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合作项H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外围教育问题研究、国际农村教育、成人教育等。出版学术专著4部,独立或合作翻译著作3部,参编教材或著作4部;往瑞典国际教育研究所、欧洲成人教育协会和印度国家教育研究院等国际期刊以及《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外国教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约4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教育问题史》先从对教育影响广泛的基本因素作历史的叙述,再到对教育实际和教育机构的特殊因素的叙述。因此,《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教育问题史》首先论述教育目的的发展。随后的几章论述影响教育的主要社会因素,例如,政治、国家主义和经济。也许对教育进程影响更大的是心理学和哲学,所以分别在随后的两个章节里来论述。接着分四个章节论述受教育目的、社会因素、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所影响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作为课程的一个方面的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也列有专章进行论述。在教育实际上,《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教育问题史》论述了教育机构的发展。接着的一个章节论述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然后各列一章论述教育制度的每一个阶梯。再一个章节是论述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接着是论述教育管理与教育视导。本书的最后一章是对2500年来教育进步情况的分析论述。
展开
精彩书摘
    以上所举的事例体现着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对上层阶级教育的描述,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上层阶级是唯一掌握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的阶级,所以,他们才能接受以文字为基础的正规学校教育。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即社会下层阶级也在进行着一种非正式教育,虽然这种教育不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但也有它自身的目的。这种教育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培养英勇顽强的士兵、聪敏果敢的水手、技能熟练的手工业者、勤劳的农民和驯顺的奴隶。但是,似乎没有人明确提出这样的主张,认为这种类型的教育所蕴涵的目的比贵族教育目的更具有优越性。但是,一个普遍的主张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教育,即以培养智力为目的的教育应该是首要的教育,因为它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开启着人类所蕴涵的潜能。
    到18世纪末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从被少数特权阶层垄断的状态逐步转变为由越来越多的民众所分享。早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这种转变就出现了端倪。两个世纪后,幻想成为了现实。美国和法国进行了民主政治革命,民众利益日益受到关切;而英国工业革命则向人们宣告,要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实现教育民主化的理想,保证所有的公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革命性的推动力量是现代浪漫的民族主义,它把民族力量和民族命运同各民族的启蒙力量结合在一起。
    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些经典作家将宏大的社会运动转化为教育目的,并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其中,孔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1743-1794)最具有代表性,他发表有关人类精神文明和进步的论著。他所主张的教育目的是:第一,“向人类社会的每个人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工具或手段,保障他们的福祉以及认识和实现自己的权利,了解和完成他们自己的义务。”
    ……
展开
目录
解读

第一章 教育目的
一、传承取向的教育目的
二、培养公民的教育目的
三、基督教拯救灵魂的教育目的
四、培养绅士的教育目的
五、追求知识的教育目的
六、智力训练的教育目的
七、贵族教育目的与民主教育目的
八、自我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九、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
十、科学取向的教育目的
十一、进步主义的教育目的

第二章 政治与教育
一、作为官吏的文人
二、希腊的个人主义
三、政治独立的重要性
四、基督教的个体观念
五、教育政治理想的衰落与复兴
六、保守的教育计划
七、自由主义的前奏
八、普鲁士的保守自由主义
九、集权主义
十、英国的工业化民主
十一、美国的共和政治
十二、政治平等主义
十三、资本、劳动与政治改革
十四、种族平等
十五、民主与教育
十六、教育民主的重申与调整

第三章 国家主义与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二、世界主义教育
三、浪漫的国家主义教育
四、国家主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六、欧洲的国家教育组织
七、美国联邦政府与教育
八、教育中的教会与国家主义
九、国际主义与教育

第四章 经济与教育
一、维持生存经济与生产过剩经济中的教育
二、教育中工作与闲暇二元论的起源
三、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中产阶级教育
四、工业革命引起的教育变革
五、有闲阶级教育理想的衰落
六、中产阶级主导的资本主义教育
七、劳工组织对教育的态度
八、无产阶级革命与教育
……

第五章 教育哲学
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教学方法(上)
第八章 教学方法(下)
第九章 课程(上)
第十章 课程(下)
第十一章 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
第十二章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第十三章 初等教育
第十四章 中等教育
第十五章 高等教育
第十六章 师范教育
第十七章 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
第十八章 教育管理与教育视导
第十九章 学校与社会进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