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有意义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可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种类型。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指符号表示的观念以非任意的方式同学习者已经知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有意义的学习,即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关联的认识,关键是要在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即符号表示的观念)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表象、概念或命题)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只要能建立起这种联系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就必然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为使有意义学习更为有效,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学习策略。他认为,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更有助于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是新知识的“锚”,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为新知识提供“支架”,避免学习者机械式地学习。因此,在有意义学习中,迁移是普遍存在的。凡利用先前学习来促进后继学习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北京、山东等地开展的“学案导学”便是“先行组织者理论”得以具体运用的一个较好实例。
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七、意义学习(非指导性学习)理论
意义学习属于人本主义教学论的范畴。人本主义认为,教育(教学)的价值在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在于培养“完整的人”。人本主义教学论著名代表人物罗杰斯针对以往忽视人的个性与情感发展的情况,提出了意义学习理论(非指导性学习理论)。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只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意义学习依赖于个体生长、健康和适应的内驱力,帮助学生正常地生长和发展,扫除有碍于生长和发展的各种障碍;更多地强调情感因素而不是理智方面的作用;更多地强调此时此刻的情境,而不是个体的过去;强调作为一种生长经验的“治疗关系”。意义学习是否发生的关键在于学习内容是否对学习者具有个人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