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的细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841945
  • 作      者:
    陈宝泉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孩子的成长,在物质层面即低层次上需要吃、穿、住、玩等生理满足,需要爱护及安全,同时在精神层面即高层次上也需要模仿、尝试、历练和成功,需要爱别人,需要尊重和指导。在中国城市的多数独生子女家庭,长辈往往过度满足孩子的低层次需求—溺爱、过度保护、过度替代,剥夺孩子的高场次需求—独立体验、自主选择、彼此尊重、经受挫折与获得成功。这就导致孩子的能力低下、心理脆弱、人格偏执,在成长过程中不快乐,缺乏自信。
    在中国农村很多的多子女家庭,孩子的低层次需求往往得不到保障,甚至有大批“留守儿童”自幼与父母离散,推动起码的关爱与护佑,造成心理疾患。他们虽有独立体验,经受历练的空间,但是缺少沟通、尊重和归属感,缺乏指导。问题更为严重。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宝泉,1953年5月生,《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
    曾在黑龙江垦区下乡九年,担任过武装排班长、推土机手、拖拉机车长。1978年考入哈尔滨科技大学,1982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到中国教育报工作至今。曾做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家庭及幼儿教育的报道与研究,主持过十年的科技报道,现在主要为《中国教育报》新闻评论栏目”中教评论“撰稿。
    1996年、1997年参与新创办的央视新闻评论栏目“新闻调查”的策划,做过《一言难尽择校生》、《从取消百分制开始》等教育节目的策划。前者获广电部金奖,后者进入该栏目当年收视率前三名。
展开
内容介绍
    《教育的细节:陈宝泉教育评论集》收录的内容,是作者近年来主要是近三年内为《中国教育报》撰写的教育新闻评论作品,发表后大多借助各主流媒体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求是网、中国新闻网、中青在线、光明网等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这表明教育问题是中国舆论界长期聚焦的领域,教育是最令当前中国人心态纠结的事务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由杨元元事件想到大学责任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教育行内人,我们一直在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经过激烈震荡后舆论趋于理性。杨元元没有留下完整的遗书、遗言,对于她的心路历程没有可信的解读。对于一位年轻学子的逝去,我们应满怀惋惜,无论持什么观点笔下都要厚道。但是网上的争辩涉及教育,涉及大学,涉及价值观念,涉及责任,就有必要展开讨论。
    这些年来,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而公众对于社会公平的觉悟在提升,于是追求教育公平就成为教育界的首要责任之一。借贫富差距敛财的行径不断被曝光、谴责;坚守贫困山村讲台的教师被赞扬,得到支持。但是实现公平的责任不能由学校独自来承担。有教育专家告诉笔者,有的媒体在道德建设上仍沿用老办法,习惯于挖掘一些极端的例子,报道哪个孩子家贫志坚,带着病残父母上学。这实际上是负面报道,孩子的孝行美德映衬出所在村社和当地政府的耻辱。小孩子家就应该得到呵护、照顾,周围的成年人都干什么去了?
    大学当然有救助家庭贫困学生的责任,要尽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仅此而已。有的大学出于爱心给困难学生或生活不能自理的少年生父母提供住所,事后证明效果并不好,不宜提倡。一位大学校长朋友告诉笔者,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对他说:“你们中国的大学校长真了不起,学生的衣食住行都要管。我认为大学的责任主要是保证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大学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保证校园秩序。尤其是女生宿舍要顾及所有入住者的权益,有必要坚持严格的管理制度。
    这些年来,各大学都加强了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帮扶,仅学生食堂就想了不少办法。有的学校办起了温饱套餐,大路菜加一勺红烧肉;有的理工大学在饭卡上做文章,持续低消费者自动打入补贴……,还有的学校免费为家庭贫困学生做应聘培训。笔者认为,大学还要注重建设文化环境,在推崇物质的社会环境里营造围墙内平等、自强的校风。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教育的是非观念
读经不是改善教育的良方
日本大地震引出的教育话题
阅读--现代公民的基本能力
拯救困境儿童须全社会伸手
“虎妈”之争多从文化背景上反思
“鲁迅痛恨汉字”事出有因
也谈如何破解“新读书无用论”
清理高考加分要坚定也要慎重
给孩子读“经典”要有选择
破格录取也不能出大格
教育如何面对国学热
唐骏“学历门”事件不仅是偶像悲剧
“卖一瓶水捐一分钱”是耶非耶
家庭传承是青少年人格健全的基础
读书造就有深度的人
抗震救灾也是生动的课堂
多请“业外”人士参与教改讨论
教育公平: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
“星座”决定命运是洋迷信
对招生改革需要参与和宽容
再富也不能先富孩子
由杨元元事件想到大学责任
扫盲内容应该包括公民课
绝不能容忍手机涉黄毒害孩子
注重诺贝尔奖的科学精神
提高创造力需全社会之力
招生照顾教工子女应立即刹车
学校有权拒绝义务以外的摊派
社会秩序是高考公平的基本保证
平和心态让骗术无隙可入
“干部子弟班”不利于孩子成长
评职称和在报刊发文章不搭界
防灾、救生训练应尽快进校园
从博客秽语谈到语言暴力
学外语要先学好中文
李叔同为正校风绝食

第二部分  中小学教育
小学生的质疑精神更可贵
家长和学校要达成不送礼的共识
我们需要校车,更需要校车制度
写好汉字还需做更多功课
奥数班何以屡禁不绝
破格录取并非提倡偏科
读书,教师生活的必要内容
语文教学先把培养目标找准
我们迫切需要大批合格教师
未成年人珍惜生命是大前提
教师要珍惜家长的信任
更新教育文化从作文课开始
不能让孩子总蹲在起跑线上
从事教育行业不能太外行
爱孩子,就让他们强健
……

第三部分  高等教育
第四部分  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及其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