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
《士冠礼》:“皮弁笄、爵弁笄。”郑注:“笄,今之簪。有笄者,屈组为弦,垂为饰。”《士昏礼》“姆纚、笄、宵衣”,郑注同。
按《史记》及两《汉书》记簪多矣,是汉时习用之发饰。《西京杂记》:“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后汉书,舆服下》:“簪以碡瑁为挝,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凰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这是记太皇太后的簪。又《史记·周本纪》“既笄而孕”,《正义》:“笄音鸡。《礼记》云:‘女子许嫁而笄。’郑云:‘笄,今簪。”’皆可证汉时已不名笄,汉之簪即古之笄。
小吏冠
《士冠礼》:“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区。”郑注:“缁布冠,今小吏冠其遗象也。”
贾疏:“云‘缁布冠,今小吏冠,其遗象也’者,但缁布冠土为初加之冠,冠讫则弊之不用,庶人则常着之,故诗云‘台笠缁撮’,是庶人以布冠常服者。以汉之小吏亦常服之,故举为况。”
按缁布冠,就是一种用黑布做的冠。据贾疏可知,戴缁布冠的有三种人:一是古代的士,但士只是在行冠礼初加时戴一戴,行罢冠礼就不再戴了,所谓“冠讫则弊之不用”;二是古代的庶民,庶民则常服此冠,所谓“庶人则常着之”;三是汉代的小吏,亦常服之.故郑注曰:“今小吏冠,其遗象也。”
然汉代的小吏冠究为何种形制?秦蕙田《五礼通考》引《五经精义》云:“汉小吏之冠即委貌矣。《晋志》:‘缁布即委貌。’是也。”然委貌为何物?《后汉书·舆服下》:“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所谓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委貌以阜绢为之。皮弁以鹿皮为之。”又蔡邕《独断》云:“天子冠通天冠,诸侯王冠逮游冠,公侯冠进贤冠;公王三梁,卿大夫、尚书、二千石、博士冠两梁,千石、六百石以下至小吏冠一梁。”据《舆服志》与《独断》的记载知,汉代的小吏冠,只有一道冠梁。冠的形制,“长七寸”,指冠下部绕发髻之武的周长;“高四寸”,指冠梁的高;“前高广”,是说此冠梁前部高而宽;“后卑锐”,是指冠梁从前向后覆于发髻之上的部分呈前宽后窄、前高后低形。“如覆杯”,是说整个小吏冠的形状,大体上像一覆扣于发髻上的杯子。
匮
《士冠礼》:“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区。”郑注:“匴,竹器名,今之冠箱也。”
贾疏:“云‘匿,竹器名,今之冠箱也’者,此亦举汉法为况。”
聂崇义《三礼图集注》云:“《士冠礼》云:‘爵弁、皮弁、缁布冠各一匴,执以待于西坫南。’注云:‘匣,竹器名,今之冠箱也。’旧《图》画而圆,梁正改而方。”并附一图,画为一长方形的竹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