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市场饱和度很难检测。书商自己偶然注意到某种作品因卖得好卖得多而失去了市场潜力。例如,里昂最机敏的出版商一书商之一,让一马里。巴利特(Barret)曾承认减价出售过库存培尔的《历史批评辞典》,因为“这部书在法国已没人买;在国外才可以卖出手”。①一些启蒙运动的重要作家在18世纪五六十年代拟定的畅销书目上或许占有更显要的位置,当时对他们作品的需求刚出现。这些书在18世纪七八十年代销售欠佳并不证明法国人不再读这些书,因为这些书可能属于私人收藏,书店不卖。至1776年,虽然各种版本的狄德罗作品集仍然出售,但巴黎书商们几乎不再卖他的单独作品。②不过,即便考虑到市场饱和的可能性,事实上有些书从18世纪中叶至法国大革命一直卖得好。其中最有名的是爱尔维修的《论精神》,这本书的需求自1758年首次出版持续到18世纪80年代,超过了当时《爱弥儿》的需求量。
那么,如果注意到这些复杂情况就有可能最终解决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扩散问题吗?纳沙泰尔出版社仅仅收到过一份这本书的订单,一位姓普兰凯的书商订购了4册。所以,《社会契约论净不在从纳沙泰尔出版社订购的400种图书之列。尽管该社哲学书目举荐了这本书,但其他出版商的秘密书目里也没有这本书,虽然巴黎海关曾4次没收过这本书,警察突击搜查部曾查获过。总之,莫奈断言卢梭专著在大革命前的法国没有广泛流行或许是对的,但是他有夸大之嫌。因为卢梭专著的众多版本中包括了《社会契约论》,况且这些版本在畅销书目上名列前茅,虽然这些版本包括尽可能多的38卷本,而且通常卖24里弗或更高(日内瓦出版社印制的普通较廉价的十二开31卷本在1785年价格25里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