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唐滔和他的虞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903490
  • 作      者:
    楼耀福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唐滔和他的虞山》记录了唐滔的并不复杂而坎坷悲欣的一生。畅饮虞山水之精华,其创作,对虞山派画风的学习与传承、借鉴与探索、研习与深思、创作与创新的精神,为其艺术之路做出了积极的铺垫,也为观众的艺术欣赏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他的作品,于宁静中透出深沉,于传承中露出突破,在让人惊讶的同时,触发艺术的感叹。
展开
内容介绍
    《唐滔和他的虞山》讲述的画家唐滔(1943-2001)曾名洮,生前为常熟市文联副主席。少时习画得其父唐瘦青启蒙,后师从海上名家唐云,后期受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影响。他时习董源、倪云林、王蒙、石涛、石谿、龚贤和虞山画派历代名家并得其笔意,他倾心黄宾虹、傅抱石、石鲁、李可染等大师并融其艺术手法,他感悟东山魁夷并交织着人生的感触和淡淡的伤感,而最使他醉心的是生他养他爱他和与之生死不离的虞山及其“虞山画派”。
    《唐滔和他的虞山》讲述他开怀虞山气之灵秀,其绘画,简约夸张抽象丰富多彩,工笔重彩光感相互烘染,中西技法借鉴融会贯通,氛围格调境界静默凝重,真切地反映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入微体察,表达了他对生灵景物的深情感怀。使观众读之悟性、观之生情,产生强烈的心灵感染。
展开
精彩书评
    唐滔有一个恬静的生活环境、闲散的处事态度、超逸的行为方式,因此他的画温文尔雅,不燥不火,恰如常熟小城的山光水色。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陈履生
    
    唐滔在这里生长了半个多世纪,现在成了这座古城的画坛翘楚……他画满月下的虞山,浮荡的雾气犹如飘渺的梦幻;他画山麓的丛柳,淡淡的新绿预示着生命的希望。这一时期,他的创作出现了新的特征……
    ——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萧平
    
    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坛,既有扎实传统笔墨功关,又有以重彩为基调的现代艺术手法的画家,江苏常熟的唐滔,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著名画家、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卢星堂
    
    我所认识的唐滔和他的价值在于:惟其本分,所以执著;惟其传统,所以吸收;惟其扎实,所以求变;惟其出色,所以努力;惟其厚道,所以谦恭;惟其苦闷而虔诚相信友情及未来,所以埋首绘画技艺精进臻于化境,收获了比活着时更多、更真、更了不起的荣耀和尊敬。
    ——诗人、出版人陈鸣华
展开
精彩书摘
    萌动的理想
    唐滔带着对乡野生活的无比留恋,回到了常熟城里。
    母亲看到儿子回到自己身边,总是疼爱的。不善女红的她亲手为唐滔做了一双布鞋,虽然做得连左右脚都分不清,一针一线却都倾注了母爱。唐滔长大后,这双鞋一直记在他心里。另有一次,唐滔中耳炎发作,疼痛难受,母亲坐在他身边,为他轻轻唱歌,以减轻和缓解疼痛。这样的场景让唐?舀许多年后仍记忆犹新。
    唐滔开始背着书包在常熟虞阳小学认字诵读【图1-2-1】。相对外王塘的无羁生活,教室和课本都无法束缚唐滔那颗向往大自然的心。一下课他和小伙伴们便在操场上奔跑着相互追逐,甚至会爬到操场旁的大树上。身上的乡村野趣似乎并不因为他的入学而丧失殆尽。
    唐滔天性浪漫、敏感,不乏天真的想象。他和小伙伴们做游戏,也流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大自然的渴望。他把四根竹竿插在地上,撑起一块被单,在下面钻进钻出,想象着在旅游时的野外露营。
    每年暑假,他最开心的是又能回到好婆身边。自从他离开之后,寡居的好婆很失落,寂寞的她除了与鸡与猫与羊对话之外,便把邻居家的孩子叫来同住。有个叫周德华的,春天的时候常常从篱笆里钻进好婆家的园子,偷挖竹园里刚冒出的嫩笋,好婆见了,一边追一边骂。然而.周德华家的屋子坍塌了,好婆仍把他叫来,一住就两三年。至于佃户钱三的儿子多多,好婆更是视他如自己的孙子。唐滔在暑期里,白天与儿时伙伴戏耍,晚上就与周德华挤在一张床上,彼此有说不完的话。至于他与好婆,彼此的相依为命使他们之间有着一种任何人所无法替代的亲情。
    他回到了外王塘,像盆花搁在室内太久又重回野外,享受着久违了的阳光和雨露,像鱼儿回到水中,像笼巾鸟重在天空飞翔。他的被禁锢的心,在外王塘的田野中重又释放。唐滔幼年在乡间度过的时光,是他生命中的最爱。慈爱的好婆、淳朴的民风、憨厚善良的小伙伴,好婆家的几间瓦房、竹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周围的小河,乃至好婆所饲养的小羊、小鸡、小猫……无不让他回味。
    也许是因为父亲唐瘦青的熏陶和影响,也许他周围外祖父、母亲、兄长都擅丹青,也许是他对大自然美丽的一切有着一种本能的、试图将它再现的欲望,唐滔与绘画有着一种天然的缘分。“画家所以为画家,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由于他见到旁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清晰见到的东西。”“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的东西。”。克罗齐这两段话十分恰当地表达唐滔与绘画的这种缘分。唐滔儿时站在雨露浸润的田埂上看初升的太阳,傍晚躺在河边草坡上沐浴着夕阳的余晖,看远山,看晚霞无声地消逝。这样的情景长久地驻留在他心中,以至他在少年时代便想把诗画一般的记忆让世人共享,使他从小学开始便爱上了绘画。
    1955年至1961年,唐滔在常熟市中学完成初中和高中学业。在学校里他学习素描和水彩,并开始去虞山、郊区写生。他的同学肖乾回忆说,他的素描是所有同学中画得最好的。无拘束的线条,大块的落墨,稚拙的描写受到了老师和父辈们的关注。学校每有绘画活动,他便是其中的积极分子。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常熟市和苏州地区的少年美展,并获称赞。
    除了绘画,中学时代的唐滔还是个文艺活跃分子。他很喜欢唱歌,喜欢唱《草原之夜》和外国民歌,那本《外国民歌300首》里的许多歌他都会唱。《梭罗河》、《萝梦湖》、《美丽的乡村》这些歌曲因为歌词所描写的风景如诗如画,令他神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苏友好全盛时期,唐滔在中学里学的是俄文,俄文歌曲《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路》等都是他十分喜欢的。每逢学校有什么文艺表演,他还是位小有名气的独唱歌手。
    他还喜欢音乐,喜欢听克莱德曼钢琴曲,有一阵子他还迷恋过吉他。他的妻子张巾英回忆说:“唐滔有个同学住在我那条叫萝行街巷子里,他有时到同学家来,我对年少时的唐滔有印象,觉得他与众不同,蛮特别,他那时就是文艺青年,头发乱莲蓬的。”
展开
目录

引言
虞山的儿子
好婆家的童年
萌动的理想
小荷初露尖尖角
诗意弥漫的爱情
缘分
伊甸园的孩子
贫穷却幸福着
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诉说的欲望
不倦的行走
饱蘸情感的笔墨
吾将上下而求索
传承
三人行必有我师
豁然出现的灿烂缤纷
音乐在画面上流淌
阅读的力量
书法、摄影、花布图案及其他
人生何处无烦恼
1981-1982:病起
1983-1984:疾病和嫉妒的双重困扰
排遣不去的心结
生命的羽化
寻梦山水问
穿透阴霾的生命之光
最后的日子
生者和往者
附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