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弼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5081031
  • 作      者:
    杨鉴生著
  • 出 版 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王弼研究》主要研究王弼若干哲学思想及其文学价值等问题,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观点,作者力图重新审视王弼相关哲学思想及王弼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和影响;《王弼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从事魏晋哲学、文学、美学研究的专业人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此处“王氏”具体指向,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汤用彤②、唐长孺③、王葆珐诸先生④肯定王氏即王弼,而朱伯昆先生极力辨正王氏并非王弼,而很可能是王肃。⑤确定此处“王氏”,需要慎重,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众所周知,王弼之所以为魏晋玄学的鼻祖,就在于首先完整阐述并论证了“以无为本”的宇宙本体论,王弼认为“无”不是实体,而是无形无名的,它超乎人类经验之外,却又是包括天地在内的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汤用彤认为:“王弼书中天地二字用法有二。一就体言,如《老子》七十七章注‘与天地合其德’,天地则直为本体之别名,因此则太极直为天地矣。一就用言,则为实物,如《复卦》注日‘天地虽大,而寂然至无为本’。夫寂然至无之体并非一实物(非如元气),而其天地之用亦非离体而独立存在(非如汉人所谓之两仪)。如是则天地之与太极中间具体用之关系,即体即用,则天地即太极也。”⑥其实,在王弼看来,天地是有形之质体,而不是终极意义的本体,《乾·彖注》就直截了当指出“天也者,形之名也;健也者,形之用也。夫形也者,物之累也。”其《老子》七十七章注云“与天地合其德”,这里的天地实际指的是一种品格,仍不属于本体范畴,所以王弼此章注又日“自然,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与天地合其德”,出自《易·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如按汤用彤先生理解,《易·文言》中所云日月、四时、鬼神岂不皆是太极?又王弼《复·彖注》日“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非常明显指出“天地虽大”,但非万物之本,“寂然至无”,才是宇宙天地之本。当然,有时王弼谈到本体时,也涉及“天地”二字,但他是用“天地之心”而不是用“天地”来表达本体的,如《复·彖注》日“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也”,所谓“本”指本体“无”,此注后面具体阐释日“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矣。”显然,王弼把“寂然至无,是其本也”与“天地之心”等同起来,又如,《老子》三十八章王弼注云:“是以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人虽大,以虚为主。”王弼对“天地”与“天地之心”即本体“无”的区分是严格而明确的,是绝不会把作为本体的“无”坐实为有形的天地的。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王弼佚文考论
第一节 王弼关于《周易》的佚文考论
第二节 王弼其他佚文考论

第二章 王弼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王弼“时”的观念
第二节 王弼的刚柔观

第三章 魏晋至唐王弼易学的接受与评价
第一节 魏晋时期王弼易学的接受与评价
第二节 南北朝隋唐时期王弼易学的接受与评价

第四章 王弼文的艺术价值
第一节 王弼注体文的艺术价值
第二节 王弼散文的艺术价值

第五章 王弼“得意忘言”观与六朝文艺
第一节 王弼“得意忘言”观的内涵
第二节 王弼“得意忘言”与六朝文学和文论

第六章 何邵《王弼传》笺注
附录一 《四库全书总目·周易正义》笺
附录二 何晏丛考
附录三 《周易正义》标点献疑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