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识论上所碰到的困难分不开的。下面就是根据这个观点来分析黑格尔陷入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
在前面几个方面的探讨中,我们已经指出,黑格尔的《逻辑学》确实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但它毕竟是一部“最唯心的”著作。因此,我们在讨论《逻辑学》时不能不提出这样的问题,像黑格尔这样渊博的学者和辩证法大师,何以要无限夸大和膨胀概念,何以要倒果为因?
为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同样不能不追溯到康德。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强调发挥精神的作用,如康德提出理性要给自然立法等等,从而把发挥能动性的问题提出来了。应当说,这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像古希腊哲学由苏格拉底开始从客体到主体研究的转折一样。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在能动性论述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被费尔巴哈简单抛弃,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吸取和发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然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同时又陷入唯心主义而不能自拔。这当然是有其社会历史原因的。但是,在具体分析这种社会历史原因时,不仅要看到他们的阶级地位,还要看到他们在认识论上所碰到的困难。
康德是一个二元论者,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在他的体系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包含在他承认自在之物的客观存在而又坚持其不可认识的不可知论里面;他的辩证法因素和能动性,则包含在他要给自然立法等先验唯心论里面。从认识论上看,康德之所以陷入二元论和先验唯心论,在于他碰到了这样的困难,即他不认识、不理解精神怎么能认识与其有本质区别的物质。在他看来,这种认识是不可能的。他坚持的原则是,精神只能认识精神的东西。用他的话来说,认识的对象、范围、界限仅限于现象,而不是本体。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否认本体即物质的客观存在。这就使他最终陷入二元论而不能自拔。
有趣的是,我们在黑格尔那里看到,他在认识论上所碰到的困难,与康德所碰到的是同一个困难。就是说,黑格尔所以无限夸大概念的作用,倒果为因,也是由于他不能理解精神怎么能认识与其有本质不同的物质。因此,他所坚持的原则也是精神只能认识精神。所不同的是,康德并不否认有与精神本质不同的物质客观存在着,黑格尔则最终把这种本质区别归结为精神自身的区别。
……
展开
——宋祖良,《中国社会科学》,19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