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启功:诗书继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90891
  • 作      者:
    陆昕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陆昕,著名训诂学家陆宗达哲孙,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有《月落集》、《乌啼集》、《静谧的河流——启功》、《闲话藏书》等;校注有《浣花集》、《来鹤亭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岁月无情,人生有涯。面对滚滚奔流的历史长河,无论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都难以逃脱命运的拨弄。个人永远不过是沧海一粟,在时代的演进播荡中,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现实而存在。
    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时代舞台上的主角。但是,在历史巨变或漫长岁月的迁流之中,人类的个体,常常承载着由此而来的悲喜和伤痛。个体的生命存在,以及他们的哀乐歌哭、命运遭际、希冀与无奈,这一切,构成了历史的血肉和社会进程中最鲜活生动的元素。
    当个人的历史成为社会史的一部分,私人记忆与公众记忆重合的时候,个人史的抒写、私人回忆的辑录,就显示出重大的意义和无法取代的价值。基于这样一种理解和认识,才有了这套“人与岁月”丛书的策划、编辑和出版。
    我们力图使之成为一套涵括面较广的传记文学丛书,主要辑入传记、自述和回忆录,其中既有私人往事、个人生活史的书写记忆,也有社会历史事件的追溯梳理实录。
展开
精彩书评
    他(启功)的“先生之风”,如北冥之鲲化为鹏,一展翅,就“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比喻还要加点解释。学新潮语,解释也可分层面,浅一层的是高不可及;一层的是挖掘高不可及的原因,这是:看表面,像是游戏人闷,探底里,乃是把一切都看破了。高不可及,看破一切……也就能不沾滞,洗尽尘俗气。这最值得学,我的私见,也最难学,所以就更值得介绍。
    陆昕君是先师兄陆颖明(宗达)先生的哲孙,住所与浮光掠影楼只是一箭之隔,所以得多亲承臀数,对于我视为最值得学、最难学的“先生之风”就多有所知。
    ——张中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便不再相信这世上有完人、伟人、圣人,我只相信令我尊敬的人。这其中,启功是一位。论原因,是因为他不忘过去而有济世之心,不忘大众而有助人之德,不忘古训而有涌泉相报之举。又在于,他不论出身如何,后来如何,一直把自己当成普通人。
    ——陆昕
展开
精彩书摘
    说来也巧,先生体质不健,疾病缠身,时不时要去医院“还阳”,以再“游戏人间”。但偏偏死神置先生于不顾,依旧放任先生写文、著书、作诗,大聊大侃,笑傲人生。也是在这样的高龄病体之下,先生游踪遍天下,舟车所至,远达美英法和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港澳同胞聚集之所以及大江南北和那处于白山黑水间的他的故乡。可以说,先生是以达观的人生态度而得高寿,是因为不怕死而吓退了死神。
    但我是个怀疑主义者,我总以为世间没有不怕死的人。我自己二十多岁时,有一回闲得无聊,突然莫名其妙地想到了死。当时正是阳春三月,窗外庭院中花树繁茂,鸟语啁啾,房中寂静,整洁清爽。想到自己有一日突然一阵迷糊,眼前这真实的一切一刹那俱都不见,而己身如轻烟散去,连味儿都剩不下一丝一缕,就好像世上从没有过你这一号,几十年悲欢离合吃喝拉撒,到头来一片空寂幻灭,不禁浑身打一个冷战。而以我在医院的见闻而言,我曾见过许许多多病人百般求告大夫抢救他们的生命,解除他们的痛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在枪林弹雨中拼杀了数十年的老人,稍有不适便拉着医生的手,连叫“大夫救命!”而他不过偶感风寒而已。俗语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其实,攒钱大多也是为了老来救命.人人如此,先生,我认为不会例外,也不应该例外。
    有人也许会问,照你这样说,先生写的那些生病诗,就如同走黑路唱歌,给自己壮胆了?我的回答也是否定的,先生的男p些诗我认为是由衷的,是肺腑之言不是壮胆之作。那么矛盾就摆在眼前了,先生到底怕死不怕死?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深远,不妨从大的方面看。
    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千千万万舍身成仁杀身取义的英雄烈士,这些人如耿耿星辰,辉映在茫茫天宇之上。他们何以不怕死?而且有些人死于人类几乎难以承受的酷刑之下!再如信奉宗教的人,甘愿为自己的宗教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再如一些路见不平拔J!相助者或另一些以死定交忠贞不渝的人,这些人都以生命为代价展现了他们的勇敢精神。他们就不怕死吗?我的看法是,他们也怕死,不怕死是违背人类生存本能的。他们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不管他们有无主动意识,都是在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换取无限的永生,是使自己的肉身得到升华,也就是灵魂的飞升。用佛教徒们的观点看,即不注重现世的快乐,而执著于来生。一言以蔽之,他们必得用理想或者信仰来战胜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无论你是用唯物主义者的理想,还是用唯心主义者的天国。而能够战胜死亡的理想和信仰,又往往是人们所崇尚的美好的道德与情操,即如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很难想象,一个贪婪、虚荣、自私、嫉妒、到处争名逐利的人,能不畏死。我想,真若有死的阴影罩到这类人头上,他们是要大哭的,因为他们自觉捞得不够本儿,因为他们便宜占得还不多。而于先生,我私心以为,他虽不是英雄烈士,也不是虔心苦修的僧侣,但他却有着美德,而美德,起码可以使他正视死亡。
    但是,美德只能使先生正视现实,再进一步说,智识,那种能转化为力量的智识,与美德相互配合,才能使其对死亡战而胜之。美德与智识,在先生旁上兼有,故此先生才能与死神玩笑。那么,这智识是什么呢?这就是对宇宙人生的深刻体察与认识。关于这些,下面将要专门论及,此处从略。同时,我还想说,先生在死神面前,不只有笑,也有悲,他悲的是什么呢?
    ……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
缘起
衣食住行
世家沧桑
辅仁岁月
“文革”前后
门下来客
玉壶冰心
片言琐记
诗歌见性情
静静的秋夜
启功年表简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