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意思是说,人们说话办事如果达不到一定要求,那是不够 标准;而如果做过了头则是超过了标准。超过标准与不够标准一样都 是偏差,都是毛病,因此一定要掌握好分寸的艺术。不吃得太多,是一种把握;不运动过量,是一种自知;不得意忘 形,是一种稳重;不执迷不悟,是一种理性。这些都是有分寸的表 现。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一种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一门 大学问。一位年轻人与他的朋友谈到他的从业经历时,也重点谈到分寸把 握的问题。他从本科文秘专业毕业后到一家工贸企业当信息员,工作 性质比较琐碎。报到前夕,他老爸把他拉到一旁,传授了他多年积累 的“职场秘籍”:在新单位能不能站住脚,关键看表现,人要勤快,很 多细节要注意!因此,上班后他每天都提前一刻钟到办公室,打打水、整理卫生,同事有些什么需要跑腿的他都尽量去做。刚开始领导和同事对他印象 很好,常当面说他勤快、姿态很高、没有架子。可是久而久之,大家 都认为他那样做理所当然的是份内的事儿,这使他心理上很不平衡。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彻底放弃原先的做法,结果大家觉得很不习 惯,认为他失职了,进而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于是他又再作调整,既不天天勤快,也不彻底放弃,而是隔三差五地勤快。在他不干的时 候,别人便不得不干,这样大家都有干的机会,也就和平相处了。这 就是分寸的把握。寸是尺的十分之一,分是寸的十分之一。对于古人来说,分寸恐 怕是极小的度量单位。能用数字量化的概念往往比较单纯,学好数学 就行。而在国人眼里,分寸要表述的内容则宽泛得多。分寸可以形容美丽。古人在形容罗敷女的美貌时说:加一分则白,去一分则黑;添一分则胖,减一分则瘦。分寸在这里的意思是不多不 少,恰到好处。分寸可以证明功力。好拳师的真正功夫乃是四两拨千斤,对厨师 水平的真正考核是恰到好处的火候,所以人们形容政治家用的是—— 治大国若烹小鲜。分寸也被军事家运用得得心应手。战国时的曹刿就是瞅准了敌方 三通鼓罢,士气低落之机,一鼓作气取得胜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用能否把握好分寸,作为衡量一个人是 否成熟的标志。举手、投足、眼神、语气、表情都有分寸问题。恰到 好处地把握分寸,需要多年修炼,孔夫子说五十知天命,七十而从心 所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能较早地悟出其中道理,并在 现实生活中努力去做,就能够如鱼得水,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其取 得成功的机会自然会比他人多。一般人所说的把握分寸,多半是指如何适应社会,遵从习俗。这 可以使我们减少麻烦,规避风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善待他人,也要善待自己,双方的权利和尊严都是平等的。要想把双方的权利和 尊严都照顾到,就必须说话有分寸,做事讲分寸,言行进退有度。一 个有分寸感的人,就是一个做事得体,说话微妙的人,在张弛之间透 出一种力量和智慧,这样的人,在成功的路上必定会走得顺风顺水。曾听一位老法师讲人生之道和言行之法,他也很强调分寸的问题,让人很受启发。他认为,一个人言语举止没有分寸,别人会批评他 “不知进退”;赞美个人待人处世合乎法度,说他“进退中绳”。说一个 人“进退维谷”,是形容他陷人前进不了,又后退不得的窘境;一个人 临事张皇失措,就是“进退失据”。一个人如果只知“进步”,那他只 拥有一半的人生;还要懂得“退步”,才是完整的人生。因此,我们要 能进能退。进退的尺度大有学问,可归结为以下四点:第一,快速而不马虎:我们处在追求“快速”的时代,做任何事 都讲究时效、效率,不容许慢吞吞。吃的,以速食面、快餐解决;行 的,追求高速、超音速;住的,流行快速建筑。行事有效率当然很好,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在追求速度之时,也要能静下心来,仔细规 划、考虑,才能避免受“马虎”之害。譬如现代社会,离婚率居高不 下,就是对婚姻大事,抱持速成马虎的心态,只知进而取,不知退而 思的后果。第二,谨慎而不保守:小心仔细做事,固然很少会出错,但过度 谨慎,就易趋于保守,往往在该果断时,仍迟疑不决,因而丧失先机。只求不犯错的谨慎,只是有“守”的技术,而没有“进”的智能。一 位年轻人拿着解聘书到总经理室,问:“我这两三年来都没有出错,为什么解聘我?”总经理说:“你没有出错,说明你只是追寻前人的脚 步处理事情,而不敢冒险。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人才,才是公司 竞争的本钱。”因此,做事要谨慎而不保守。第三,谦虚而不卑贱:仅有高视阔步,昂首向前的自信,只是半 部“前进”的人生;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情操,懂得低头弯腰。但是,态度需要谦虚,却不能卑躬屈膝,谄媚阿谀,置自我尊严于不顾。一 个人必先懂得自我尊重,才能真正尊重别人。因此,要在自我尊重里 谦虚,而不是奴颜媚骨。第四,礼让而不畏缩: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最讲究的就是礼让。礼让是美好的处世态度,但礼让不是畏缩,不是躲避。一味礼让,只 是“退步”的人生,易流于怯弱;在礼让之下,还要能勇敢向前、自 我承担,才是有进有退的完整生命。由此我们得出一个观点:凡事都不可做得太过分,否则就会招致 不利于自己的后果。在与人交往中,凡事不要逼得太紧而不留下一点 回旋的余地,应尽量保持相对自由的空间,为日后的交往埋下伏笔。把握好分寸,别人就不会评论你的长短。圆满的人生境界,要像 击剑选手一样,有进有退,进退适度。怎样进攻,何时退让?我们只 有提升自我的智能,才能真正体会“进退有道”的奥妙所在。P3-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