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朱光潜大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13137
  • 作      者:
    朱洪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书香子弟1897.9~1918
一 朱熹二十六世孙
二 父亲的鞭挞
三 说理文的训练
四 无书不读
五 踏进“洋学堂”
六 桐中读书
七 大关小学堂老师
八 武昌高等师范读书

第二章 就读香港大学 1918.9~1923
一 “北京学生”
二 哲人
三 “我也跟着咒骂过”
四 忧虑中国民族不肯自救
五 儿子出生 

第三章 沪浙教书 1923.6~1925
一 中国公学教师
二 萌动轻生的念头
三 白马湖春晖中学老师
四 丰子恺的画
五 处女作《无言之美》
六 离开白马湖
七 创办立达学园
八 办开明书店

第四章 欧洲留学 1925.8~1933
一 入读爱丁堡大学
二 选修文学
三 试验心理学
四 喜欢上了美学
五 恋爱的苦恼
六 一个学生的自杀
七 欣赏《蒙娜丽莎》
八 读周作人《雨天的书》
九 逛湖滨浴场
十 与杜亚泉的争论
十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十二 与奚今吾的师生恋
十三 居住巴黎郊区玫瑰村
十四 与吴宓在伦敦的交往
十五 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
十六 移情与《谈美》
十七 回国

第五章 执鞭北大 1933.6~1937
一 北大教授
二 第二次萌动轻生念头
三 梁宗岱离婚谈判代表
四 季羡林眼中的朱光潜
五 悼念刘半农
六 发起读书会
七 到日本看望朱光澄
八 责备学生罢课是胡闹
九 鲁迅的批评
十 “朱光潸”并非朱光潜
十一 与陈寅恪的论争
十二 建议曹禺将《日出》删为独幕剧
十三 巴金的“忠告”
十四 曹禺的“冤枉”
十五 与梁实秋讨论文学的美
十六 梁宗岱:从滥用名词说起
十七 答复巴金的“忠告”
十八 戴望舒诗的优劣
十九 《文学杂志》主编
二十 梁实秋:看不懂的新文艺


第六章 川大任教 1937.8~1938.12
第七章 执教武大 1938.12~1946.7
第八章 命运转折1946.8~1948.12
第九章 思想改造 1949.1~1957.11
第十章 美学大讨论 1957.12~1966.5
第十一章 “文革”磨难 1966—1976.10
第十二章 拨乱反正 1976.10~1980
第十三章 不平凡的晚年 1981~1982.12
第十四章 最后岁月 1983~1986.3.6
后记

内容摘要

  他身上流淌着桐城派作家的血液;他是旧婚姻的叛逆者,新道德的追求者。他的跨国师生恋,成为一代人的佳话。他追求西方文化,心仪叔本华、尼采。却从克罗齐走向了维柯,从教育学、心理学走向了美学;他因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举成名;他留学9年写作、翻译11部著作,成为无数留学生治学楷模。他因主编《文学杂志》声名鹊起,胡适给他写稿,鲁迅与之商榷;他因违心参加了国民党,被郭沫若称为“蓝色作家”,邵荃麟称他为“反动文人”;他追求文化独立,作为“南迁”的第三号人物,毅然拒绝去台湾;新中国之初,他被军管;作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典型,毛泽东关注了批评他的方式方法;“文革”中,他坚持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全身而出;作为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奠基人,他与蔡仪、李泽厚、姚文元、周谷城等人进行美学论争,催生了中国美学;他是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出来的火花;尽管他的形象思维、人道主义、人性论等观点屡受批判,却被胡乔木“素来敬重”:他自己说。我这一生,什么事都遇上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