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振兴文教,推动台湾文教事业的发展
郑用锡自京城礼部退居竹堑时,致力于教育事业,主讲明志书院长达八年时间,“汲引后进多闻人。课日每自拟文诗为诸生式,试隋一秉至公。复制折卷以书法授来学者”。①由于淡水学校隶属于彰化,因此淡水并未设学校,于是郑用锡请求“以彰学司训分驻之”。他不断地勉励学子要勤奋向学,《感时》一作曾说:
“无衣难御寒,无食难疗饥。两者胥丰足,问君将何为?
石崇与王恺,彼此斗奢奇;陶朱与猗顿,齐名擅一时。
如何膏粱子,气味日差池。岂知教与养,所贵在并施。
读书真种子,乃国之羽仪。笑彼赀郎辈,名尊而实卑。
卜式桑弘羊,背道任分驰。不如斥阿堵,稽古以为师。”②
这首诗告诫人们,与其重视财富的多寡,不如多读书,稽古以为师。
此外,郑用锡又自行纂修《淡水厅志初稿》。“淡自开辟以来,尚无志乘,(郑用锡)乃集弟友纂稿,藏为后法,文献已存”。③虽然没有刊行,却成为日后陈培桂编写《淡水厅志》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志已佚,后陈培桂踵其事,于所纂《淡水厅志》有存其序例,亦可窥其采辑之苦心”。④
郑用锡严于治家,所编家规严谨,要求子孙必须恪守,不得违背。有清一代,新竹北门郑氏家族中有科举功名者多达二十多人,堪称北台湾功名最盛的家族。台湾早期的儒学教育,主要目的就是求取功名,以郑用锡进士及第为起始,新竹郑氏家族家道持续近百年,未曾中落。郑氏家族人才济济,家道不致中落,其后世子孙多有所成就,这与其严谨治家有着莫大的关系。
(三)修建淡水厅城,加强台湾防务
淡水厅自开辟以来,由于分类械斗频繁,严重影响到地方治安。道光六年(1826年),淡水厅士绅联名,由郑用锡撰文,呈请闽浙总督孙尔准、淡水同知李慎彝将淡水厅土城改建成石头城。恰逢闽浙总督孙尔准巡视台湾,准郑用锡等所奏,并任命其担任筑城总监。筑城所需经费四万七千四百九十八两,全部由淡水厅士绅与富商自行捐资,不费公孥,其中郑用锡主动捐献番银四千三百元,劝募番银一万二千四百二十元。工程于道光七年(1827年)六月动土,道光九年(1829年)八月竣工,“上其督造功,叙同知衔”。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