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舒尔茨一波普金命题”的乐观倾向相比,小农经济“道义命题”对农户行为模式则有着截然不同的判断,显得有些悲观。蔡亚诺夫(A.V.Chayanov,1925)认为,在商品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户与资本主义企业存在两方面重要差异。首先,农户主要依赖家庭成员的劳动力投入而不是使用雇佣劳动力。农户不使用雇佣劳动力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农户自身缺乏资本积累,这使得他们没有能力使用雇佣劳动力;二是较小的土地规模尚且不足以保证农户家庭成员获得充分的就业,在此条件下使用雇佣劳动力是难以接受的。其次,从社会功能上看,农户家庭是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的统一体,产品首先并且主要用于满足家庭成员消费,而不是用于出售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因为农户不使用雇佣劳动力,因而难以核算其工资投入和收益;又因为他使用家庭成员的劳动,而且产品既用于消费又用于出售,投入和产出难以分割。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农场主在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低于市场工资时,就会停止劳动力投入;而农户则不会采取同样的举动,只要家庭的消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继续投入劳动力,而不会考虑劳动边际收益是否低于市场工资水平。
不仅如此,蔡亚诺夫还提出农户分化的观点,他认为,俄国农户的分化并不是商品经济带来的,而是周期性出现的家庭劳动者和消费者比例变化造成的。由于不同的农户家庭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家庭内部成年和纯粹的消费者之间的比例不同,由此导致不同家庭积累农业剩余能力的差异,从而出现农户分化。因此,俄国小农经济的改造方式既不是“集体农庄”,也不是自由市场,而是农民自愿地组织起来组成小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来克服小生产的弊端,又避免大规模集体化农业的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社会分化倾向(黄宗智,2000)。
在蔡亚诺夫看来,小农经济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独立体系。农户遵循的是“生存原则”。农户的最优行为取决于家庭消费需求满足和劳动辛苦程度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小农经济的发展方式具有特殊性,它既非集体化,也非市场化,而是小型合作化。尽管该理论关于小农的行为就已经明显偏离了经济计算的路径,但其结论在一般经济层面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经验检验,同时,它对我们有关农贷制度问题的讨论也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