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五帝本纪》就是这种人化运动的总结性成果。虽然《五帝本纪》中只有黄帝而没有炎帝,但那是司马迁“尊黄贬炎”的结果。我们今天仍然把黄帝和炎帝放在一起来述说,就比如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但是对于黄帝和炎帝之间那次著名的充满血雨腥风的大战,人们却知之甚少。当原始社会前进的步伐越来越缓慢,也就到了它该结束的时候了。在社会的激烈动荡中,许多氏族、部落为了寻求自身的强大,常常汇聚在具有崇高威望的英雄人物身边。那时,氏族、部落林立,例如轩辕氏、女蜗氏、神农氏、燧人氏、仓颉氏等等。这些氏族的祖先几乎都被神化了:女娲氏的祖先女娲被神化为顶天立地的巨人,曾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燧人氏的祖先被认为是钻木取火的发明者,使百姓吃上了更卫生也更美味的熟食,化腥臊,去恶臭,因而被推为部落首领。人们崇拜的是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这些英雄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是文明的奠基者。还有一类英雄如炎、黄、蚩尤等,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代表,他们的诞生与赞美力量、崇拜征服的文化观念相合拍,他们是文明的创造者,是战争时代的英雄。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炎帝因生于姜水而姓姜。黄帝和炎帝都是神农氏的后代,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强大的农耕部落的首领。炎帝和黄帝的两个部落最早的居住地分别在姜水和华阳,也就是现在的陕北一带,后来他们迁到黄河支流渭水上游,然后又向东迁移。黄帝族迁移的路线偏北一些,东渡黄河以后,沿着中条山、太行山的山边地带,直到今河北省北部;炎帝族则偏南一些,顺着渭水和黄河两岸,向河南、河北南部、LU东东北一带发展。总的来说,炎、黄两族都是从黄河中上游往下游发展。在春秋时代以前,黄河并不是由河南流向山东人海,而是自河南中部偏北的浚县一带向北转入河北,穿过冀中平原东北,流经天津一带人渤海。黄帝族的势力范围从陕北直到北京附近,到达河北北部宣化附近,与古老的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后裔会合。总的说来,炎帝和黄帝各自带着自己的部落,迁往生存条件更好的地方,他们是垦荒者,是开拓者,是文明的使者。但是当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身上的血性也爆发了出来,一场反复争夺的战争就席卷了整个中原。黄帝和炎帝率领各自的部落完成了浩浩荡荡的大迁徙,所以获得了崇高的威望,成为众望所归、令人仰慕的部落英雄。在迁徙的过程中,必然要跟沿途的部落争夺各种资源,因此想要避免战争和冲突是不可能的。首先是蚩尤和共工打了起来。共工是炎帝部落的一支,当时正由西向东争夺土地。蚩尤是东方的渔猎、畜牧部落九黎族的首领,在其比较弱小的时候,曾经臣服于黄帝。后来蚩尤的部落发现了金属矿,并学会冶炼,铸造了许多新兵器,如长刀、弓箭等,所以一时间威震天下,无人敢犯。传说中蚩尤特别威武,而且兄弟众多,个个铜头铁臂,力大无比——抛开这些夸大的成分,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联合了众多的部落。蚩尤要从东向西发展,因此和炎帝部落中的共工冲突起来,激烈的战争一触即发。刀来剑往中,双方均有死伤,蚩尤的部落仗着武器精良,迅速攻占了共工部落的九个氏族的居住区。共工怎么抵抗呢?他是个聪明人,发现族人无论如何拼死搏斗,都斗不过拥有精良武器的蚩尤部族,就借较高的地势之利,修筑拦洪大坝,然后蓄水、放水,大水淹没了蚩尤占领的许多地方,蚩尤的部族被大水冲得昏天黑地。但是共工的这种洪水战术并不是每一次都有成效,共工后来再次败退,只好向黄帝求援,同有熊氏结成联盟,提防着蚩尤的进攻。黄帝被卷进共工和蚩尤之间的战争并非偶然。炎、黄部落是从西北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部落,他们在由西向东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掌握了先进文化、正在东南方崛起的渔猎、畜牧部落发生冲突。蚩尤部落的东面是大海,他只能向西拓展。黄帝清醒地意识到,他必须参与这场战争,否则,继共工之后下一个被消灭的将是自己,于是他决心与蚩尤决战,哪怕自己的武器不如对方精良。于是,涿鹿之战爆发了。这是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一场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规模巨大,并且空前惨烈,刀来戟往,血雨腥风。蚩尤不仅拥有先进的武器,而且英勇无比,所向披靡。战争前期,黄帝让手下应龙蓄水,抵挡蚩尤,但这个时候蚩尤已经适应了这种水战。最终率众冲破了水阵,深入到黄帝的领地。但是,正是因为攻人黄帝的领地,蚩尤的部落才开始由胜转败。不能适应他所不熟悉的这些地形的蚩尤部族,与黄帝部落在冀中大平原上浴血奋战,虽勇猛无比但是却处于下风。而黄帝部落此时此地顺水顺风,打得蚩尤节节败退,溃不成军。最后蚩尤被斩杀了。蚩尤虽然战败,但他的英勇被后人口口相传,他被尊为战神和创设军法之神。消灭蚩尤之后,黄帝部落学会了蚩尤部落先进的冶炼技术,炎帝和黄帝之间的力量均衡被打破,对等的关系破裂了,因此双方开始从对峙发展为战争。这是个崇拜更强的英雄的时代,诸侯几乎全部倾向归顺于兵器先进的黄帝。无论怎么说,黄帝此时以比较大的优势压倒了炎帝,吞并炎帝势在必行。双方共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直打得血流百里,遍地疮痍,最后在阪泉之野,炎帝被打败。黄帝从此率领部落大规模南迁,据说一路上又打了五十二仗,从此天下臣服,四海归于统一。P2-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