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四卷,1895-1945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81568
  • 作      者:
    杨栋梁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宋志勇,山东省临朐县人。1985年南开大学外文系日语专业毕业。1988南开大学年历史研究所日本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96-2000年任中国驻日大使馆二等秘书。从2000年开始先后在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甲午战争直至日本战败(1895—1945年),日本在中国不断深化的民族危机中,蔑视型中国观进一步固化,对于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日本政界、军界乃至知识界的主流均否定其积极意义,甚至以表象为据反向理解各种革新运动会促使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分裂与崩溃,坚持“中国亡国观”。由于持有此种认识的主体或直接位于决策地位制定政策,或处于决策周边提出议案,或置身于驻华使馆及军事机构提供相关情报,或活跃于言论界主导舆论,故“中国亡国观”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日本对华战略及决策的制度框架,并成为支配性观点,导致日本最终发动十五年侵华战争。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中国亡国观”的雏形——走上侵华之路1一世界文明中心观的转移与甲午战争的发动
二日本对华观的全民性逆转
三“东洋盟主观”的形成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四“中国亡国观”的雏形36第二章“中国亡国观”的形成——“入欧侵亚”42一“三国干涉”与“东洋盟主”意识的受挫
二列强对中国经济权益的竞争与“中国亡国观”
三对列强瓜分中国的认识与福建省的“不割让”
四“入欧侵亚”路线的统一60第三章“中国亡国观”的巩固——与列强“共舞”76一日本政府的义和团观与出兵决策
二民间的初期认识及其煽战舆论
三战争过程中的中国观察
四《辛丑条约》的签订与“中国亡国观”内涵的拓展120第四章“中国亡国观”的升级——“大陆政策”的强化131一日俄战后民众的自我观与对华观
二“中国客体观”与“大陆政策”的强化145第五章“中国亡国观”的“应验”——分裂“满蒙”164一日本政界的辛亥革命观及对策
二大陆浪人的辛亥革命观
三知识分子的辛亥革命观212第六章“中国亡国观”的变动——走向十五年战争232一币原外交背后的北伐观
二田中外交背后的北伐观
三“满蒙领有论”与皇姑屯事件268第七章“中国亡国观”的实践——灭亡中国的梦魇275一对华认识与“九?一八”事变
二对华认识与东亚“门罗主义”
三走向侵略战争的对华认识与行动
四蔑视中国与“七七事变”
五《支那抗战力调查报告》的中国认识及其影响
六“大东亚新秩序”的梦魇与中国325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