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原来沿袭新石器时代农业村落的惯例,各自在村中设坛建庙,据考古发掘所见,所谓庙坛也不过是些茅屋棚舍。但是卡彼托林山上的朱彼特神庙因是各族共奉的最高神,地位超过其他村落中的庙坛,即使是茅棚,恐怕也要高大一些,使它成为各族聚会和举行最重要的宗教仪式之处。当国家形成以后,卡彼托林山就具有代表国家中央政权的意义,它的朱彼特神庙既是举行国家祭典之处,也具有国家金库、军火库和防卫中心的职能。伊达拉里亚统治时期已开始把朱彼特庙改为奉祀伊达拉里亚的朱彼特、朱诺、米涅瓦三神之庙,并按伊达拉里亚神庙的形制予以扩建。不知是否由于伊达拉里亚国王(据说是老塔克文)扩建的神庙还-难以令人满意,抑或是在驱逐伊达拉里亚王朝时神庙遭到破坏,反正是在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又大修了一次,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卡彼托林大神庙了。这次修建在规模宏大和雄伟壮观方面可能已使罗马人感到相当的满足和自豪,这一年便作为一个难以忘怀的年代载于史册②。尽管后人对这座神庙的辉煌壮丽传述甚盛,但从各种迹象看,它仍是按伊达拉里亚形式并请伊达拉里亚匠师修建的,因此仍属木石结构,以石建台基墙垣,柱梁屋顶等则为木构,尚无日后全用大理石建的神庙的气概。不过,近年考古发掘在神庙原址获得的一些陶瓦装饰碎片,却表明雕镂花纹不仅精美而且有很纯正的希腊图案风格,可能建庙匠师中也有来自希腊的艺人,因此它的建造仍是尽可能吸取了当代的精华,足为一方的表率了。正因为这样,这次令人难忘的修造活动在罗马文化史上留下不小影响:以后罗马统治下的地区都在城中心建造奉祀朱彼特的最重要的神庙,并冠以卡彼托林之名,遂使卡彼托林逐渐演变为国家或当地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的代名词,著例如美国华盛顿市中心的国会山和国会大厦都称为“卡彼托”,其他各国各地之例更不胜枚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