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传播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828693
  • 作      者:
    黄时进著
  • 出 版 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根据大量文献,对科学传播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使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科学传播的内容和现状。全书共分八章,内容涉及:科学传播的界定与考证;科学传播的反思与批判;科学传播的科学与民主;科学传播的建构;科学传播的模式及其演进;科学传播发展的动力与保障;国外科学传播的实践与经验;中国科学传播的探索与创新。
展开
作者简介
    黄时进,湖南长沙人。复旦大学科技哲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现任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学术界》、《新闻界》等国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参加过多次科学传播(科普)国际论坛,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科学传播(科普)课题及其他类型课题。独立主持中国科协2010科普调研课题《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参与提升科技馆科学教育功能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上海科协及区科协科普调研课题《2010卢湾区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研究》、《2010浦东新区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传播是指在传统科普的基础上,强调科学共同体和公众之间“平等”与“互动”,强调科学精神的弘扬,强调民主理念的启蒙。《科学传播导论》以科学技术史为基础,通过界定概念、考察起源,回答“何为科学传播”;通过解构“科学主义”,从人文批判视角中反思“科学传播何以可能”:通过科学精神和民主理念的诠释,回答“为何科学传播”;通过分析科学传播中媒介、传播者与受众来建构科学传播;通过对科学传播模式及演进的剖析,回答“如何科学传播”;通过法律政策的分析及公众共识的层面,探讨发展科学传播的动力、保障及这两者的坚实基础。在上述对科学传播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础上,再考察国外科学传播实践及其可供借鉴的经验,进而为探索国内科学传播实践路径的创新以及如何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科学主义”,探讨科学传播的传播内容,研究从传播知识到传播观念作为科学传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三)为何科学传播:科学与民主
    通过对为何科学传播即科学传播的核心目标给予探讨与回答,明确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固然是科学传播的直接目标,但科学精神的弘扬、民主理念的启蒙更为重要;科学与民主是科学传播追求的终极目标。
    (四)建构科学传播:媒介、传播者与受众
    分析科学传播的核心系统构建。首先分析媒介对科学传播的建构,考察媒介变革与科学传播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论证媒介作为科学传播的中心和枢纽的作用及发展趋势;然后具体考察迈向多元化主体的科学传播者,再次分析由被动到多向互动的受众;最后诠释科学传播中媒介、传播者与受众界限融合所彰显的主体间性。
    (五)如何科学传播:模式及演进
    分析大众传播模式及其对科学传播的构建,再根据科学传播发展的历程,探讨从科学传播的线性传播模式,到科学传播的非线性传播模式,最后到科学传播的网络传播模式的趋势。
    (六)发展科学传播:动力与保障
    通过系统分析科学传播的动力系统,研究如何从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推进科学传播实践的动力源,发展到以公众主体进行自发参与和推进科学传播实践的动力源。通过系统分析科学传播的保障条件:研究如何从法律、政策、行政命令来保障科学传播实践顺利进行,发展到科学传播成为公众的共识、自发参与保障。
    (七)国外科学传播:实践与经验
    通过对西方科学传播历史回顾考察,以及对当代美国、欧盟、日本的科学传播实践的阐释,总结国外科学传播实践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展开
目录

绪章
一、科学传播:公众理解和参与科学的权力和方式
二、国内外科学传播研究的概况
三、研究科学传播的思路
第一章 何为“科学传播”:界定与考证
一、科学传播的界定:本书研究的范畴
二、科学传播的起源:基于科学技术史考证
三、科普、公众理解科学与科学传播

第二章 科学传播何以可能:反思与批判
一、人文批判视角下的科学传播理念
二、解构“科学主义”的科学传播
三、科学传播应该传播什么:从知识到理念

第三章 为何科学传播:科学与民主
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科学精神的弘扬
三、民主理念的启蒙

第四章 建构科学传播:传播者、媒介与受众
一、媒介嬗变及其对科学传播的建构
二、传播者:迈向多元化主体
三、受众:由被动到多向互动
四、主体间性:媒介、传播者与受众界限融合

第五章 如何科学传播:模式及其演进
一、大众传播模式及其对科学传播的构建
二、科学传播的线性传播模式
三、科学传播的非线性传播模式
四、科学传播的网络传播模式

第六章 发展科学传播:动力与保障
一、科学传播的动力与保障:法律和政策
二、动力与保障的坚实基础:公众的共识与积极性

第七章 国外科学传播:实践与经验
一、西方科学传播历史考察
二、当代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科学传播实践
三、国外科学传播的经验

第八章 中国科学传播:探索与创新
一、中国科学传播的实践探索
二、科学传播实践创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语科学传播的未来:多元与参与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