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字化环境下交互式信息检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86604
  • 作      者:
    解虹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数字化环境下交互式信息检索》内容丰富、体系完善、观点新颖,叙述深入浅出,数据资料翔实,每章后所附的参考书目,可供读者参考借鉴。《数字化环境下交互式信息检索》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归纳的同时,结合典型的信息检索实例,重点为读者呈现了计划-情境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并通过一次大规模的导航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展开
作者简介
    解虹,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信息研究学院教授。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信息查询与检索,特别是用户与信息检索系统之间的交互式信息检索,以及数字时代下交互式检索对各种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和评价的影响。她在1999年赢得了美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教育协会(ALISE)论文奖。同时,她还是许多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这些项目由不同的机构拨款,包括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机构(IMLS)、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ALISE、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Iris Xie还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期刊论文,以及图书馆和信息科学领域的国际会议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数字化环境下交互式信息检索》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述了OPAC中的交互式信息检索、联机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和数字图书馆环境等内容。《数字化环境下交互式信息检索》通过回顾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的宏观和微观层面,阐述了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的发展,在分析这些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计划-情境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并探讨了该模型在交互式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和评估中的应用。<br>    《数字化环境下交互式信息检索》为研究者、设计者、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对数字化环境下交互式信息检索、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评估感兴趣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国外最新、最全面的研究成果,《数字化环境下交互式信息检索》也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档案学、情报学及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素材。
展开
精彩书摘
    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方法包括两种:面向系统和面向用户的方法。过去,面向系统的方法在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中占主导地位。在短短几年内,系统设计者就已经认识到了采用人类社会~技术方法的必要性。他们意识到面向技术的设计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这些设计没有在市场上成功应用(Shackel,1997)。传统的信息检索模式是将检索提问或者检索提问表达式与文献集合进行匹配,而这种方法已不再有用。信息检索中认知方法的出现意味着从文献表述到用户认知结构表述的转变(Vakkari,2003)。这一新的概念把用户视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Beaulieu,2000;Robertson and Hancock-Beaulieu,1992)。与此同时,wilson(2000)还指出,在以系统为中心的方法改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的同时,还伴随着从定量方法到定性方法的转变。<br>    用户研究已开展多年。然而,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在系统设计中得以实施。Borgman(1996)在她被广泛引用的文章《为什么联机目录仍然难以使用?》中指出,联机目录仍然难以使用的原因在于它们的设计中没有真正引入对搜索行为的充分理解。对搜索行为的研究还没有影响到联机目录的设计和其他类型的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大多数信息检索系统在设计时都假设用户构造了一个表达固定检索目标的检索提问表达式,而用户在检索过程中可能使用多种信息检索策略(Belkineta1,1995)。Saracevic(1999)很好地总结了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以系统为中心的方法相较于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对用户和用户行为给予太少的关注,而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研究却无法给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同时,采用以系统为中心的方法的设计者也不关心用户研究及其在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中的结果。<br>    Norman(1988)提出了对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标准:<br>    (1)要能够容易地确定用户在任何时间有可能发生的行为。(限制用户)<br>    (2)使系统的概念模型、可选择的检索行为及检索行为的结果可视化。<br>    (3)可以很容易地评估系统的当前状态。<br>    (4)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要遵循自然映射:检索意图和必须操作之间;操作和其效果之间;可视信息和系统使用说明之间。简单来说就是要确保:①用户能知道该怎么做,②用户能预测出接下来会发生的情况。<br>    为了使用面向用户设计的方法,我们首先要把面向用户研究的方法运用于理解用户是如何在不同语境中进行信息的搜索和检索的,以及用户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交互。
展开
目录
译者序<br>序言<br>中文版前言<br>第1章 面向用户的信息检索研究方法<br>1.1 面向系统方法与面向用户方法间的区别<br>1.2 面向用户的方法<br>1.2.1 Taylor的信息需求层次法<br>1.2.2 Belkin的ASK假说<br>1.2.3 Dervin的意会方法(sense-making)<br>1.2.4 Kuhlthau的信息搜索过程方法(ISP)<br>1.2.5 Wilson的信息查询背景方法<br>1.2.6 认知工作背景分析(CWA)<br>1.3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br>第2章 OPAC环境下的交互信息检索<br>2.1 OPAC环境概述<br>2.1.1 历史和背景<br>2.1.2 OPAC的定义和类型<br>2.1.3 发展现状<br>2.1.4 对用户的挑战<br>2.2 研究概况<br>2.3 交互式研究<br>2.3.1 用户目标及其影响<br>2.3.2 策略/行为和情绪因素<br>2.3.3 知识结构对查询成功的影响<br>2.3.4 评估研究与可用性测试<br>2.3.5 检索中介研究及其意义<br>2.3.6 交互研究的研究方法<br>2.4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br>第3章 联机数据库环境下的信息交互检索<br>3.1 联机数据库环境概述<br>3.1.1 历史和背景<br>3.1.2 联机数据库的概念和联机产业的主要构成因素<br>3.1.3 发展现状<br>3.1.4 对用户的挑战<br>3.2 研究概况<br>3.3 交互式研究<br>3.3.1 任务及其影响<br>3.3.2 检索策略的等级<br>3.3.3 检索策略、检索阶段和检索焦点的转换<br>3.3.4 用户的知识结构<br>3.3.5 检索者特点/认知风格/检索风格<br>3.3.6 易用性和用户控制<br>3.3.7 联机交互信息检索系统的评价标准<br>3.4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br>第4章 网络搜索引擎环境下的交互式检索<br>4.1 网络搜索引擎环境概述<br>4.1.1 历史和背景<br>4.1.2 网络搜索引擎的定义和类型<br>4.1.3 发展现状<br>4.1.4 对用户的挑战<br>4.2 研究概况<br>4.3 交互式研究<br>4.3.1 用户目标/任务的层次<br>4.3.2 使用模式:检索表达式的构建与重构<br>4.3.3 多媒体信息检索模式<br>4.3.4 不同用户群的信息检索行为/策略<br>4.3.5 知识结构的影响<br>4.3.6 网络搜索引擎的评价标准<br>4.3.7 与其他联机交互式检索系统的比较<br>4.4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br>第5章 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交互检索<br>5.1 数字图书馆环境概述<br>5.1.1 历史和背景<br>5.1.2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与类型<br>5.1.3 发展现状<br>5.1.4 对用户的挑战<br>5.2 研究概况<br>5.3 交互式研究<br>5.3.1 任务/目标及影响<br>5.3.2 使用模式<br>5.3.3 在线帮助<br>5.3.4 可用性研究<br>5.3.5 机构可用性<br>5.3.6 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检索<br>5.3.7 数字图书馆评价标准<br>5.4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br>第6章 文本检索会议和交互式专题研究<br>6.1 文本检索会议概述<br>6.1.1 背景与历史沿革<br>6.1.2 专题类型<br>6.2 交互式专题概述<br>6.3 交互式研究的种类<br>6.3.1 检索者知识的影响与任务多维性的影响<br>6.3.2 检索表达式构造与重构:相关反馈与长度<br>6.3.3 检索战术与战略<br>6.3.4 结果组织结构与传递机制<br>6.3.5 不同检索模型与评价方法的比较<br>6.3.6 交互式多语言/跨语言检索(CLIR)<br>6.4 本章小结:文本检索会议(TREC)交互式专题研究的影响与局限性<br>参考文献<br><br>第7章 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br>7.1 三种主要的信息检索模型<br>7.1.1 Ingwersen的认知模型及其应用<br>7.1.2 Belkin的文本交互式系列性模型及其应用<br>7.1.3 Saracevic的交互式层次模型及其应用<br>7.1.4 三种信息检索模型的应用及影响<br>7.1.5 三种模型的局限<br>7.2 微观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及其方法<br>7.2.1 Ellis的信息查询行为模型<br>7.2.2 Bates的摘浆果方法<br>7.2.3 Vakkari任务基础上的信息检索过程理论<br>7.2.4 Spink交互式反馈模型<br>7.2.5 Hert的交互式信息检索与信息搜索过程的关系<br>7.2.6 Wang Hawk和Tenoplr的用户网络交互多维模型<br>7.2.7 Pllaro的搜索情境及转换方法<br>7.3本章小结:现有的宏观及微观的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局限<br>参考文献<br><br>第8章 交互式信息检索框架<br>8.1 数字环境下的信息检索以及交互式信息检索的实质<br>8.2 计划-情境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br>8.2.1 计划一情境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概述<br>8.2.2 用户目标/任务的层次及其描述<br>8.2.3 用户目标及任务的层次之间的关系<br>8.2.4 工作任务和搜索任务的多维性<br>8.2.5 个人信息结构<br>8.2.6 社会组织环境<br>8.2.7 信息检索系统<br>8.2.8 信息查询策略的多维性<br>8.2.9 信息查询策略:计划和情境的产物<br>8.2.10 计划和情境的多维性<br>8.2.11 当前搜索目标和信息查询策略的转变:情境的确定<br>8.2.12 当前搜索目标/任务中影响转变的因素及信息查询策略<br>8.3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br>第9章 交互式信息检索框架实例与验证<br>第10章 计划-情境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的意义<br>第11章 总结与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