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物保藏学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87304
  • 作      者:
    张承志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承志,1938年1月3日出生于青岛,祖籍山东沂水县。1960年毕业于沂水一中学,同年考取北京林学院生物物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自然博物馆植物室工作,直至退休。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撰稿者、《花色之谜》译者、《文物保藏学原理》作者、《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入选者。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凯撒国际教育集团亚洲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理事、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
展开
内容介绍
  《文物保藏学原理(第3版)》是对国家科委一项研究课题的成果总结和拓展,拓展领域涉及岩石、矿物、颜料、陶瓷、玻璃、金属、有机物(纸张、织物、皮毛制品、竹木制品、塑料、涂料、染料、合成纤维等)及卤化银影像材料等几乎所有质地的文物材料,是作者38年的治学心得。全书8篇42章,60余万字。文物“保藏学”由“理论保藏学”与“技术保藏学”构成。“理论保藏学”是研究环境因素、时间因素、残余应力因素对文物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规律的学科。文物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将发生色变(褪色、变色、泛黄、失光)、质变(品质变坏)、形变(塑性形变)、破裂(脆性材料依赖于时间的重要行为,是应力腐蚀造成的开裂或断裂)等不可逆的自然劣变现象。“理论保藏学”的基础具有广域性,横跨数理化、生物学等理科领域及众多工科领域,突显了交叉学科的多重意义,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时代价值。“技术保藏学”是研究技术方法,控制和减缓文物劣变进程的学科.作者在对每个命题进行严格定量描述的基础上,大胆地构架了保藏学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被认为是文物的“病理学”和“衰老学”的理论体系。理论的独创性、新颖陸、系统性可以使之成为大专院校考古学、博物馆学、档案学、图书馆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博士生的人学考试参考书。同时它也是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应备读物,个人收藏家的益友。
展开
精彩书摘
  1.风对尘粒浓度的影响
  风通常是引起尘粒飞扬的主要作用力,人们总是把风和尘土联系在一起,刮风就有尘土。例如,北京冬春季节会遇到由蒙古高原刮来的含沙风,这种风有时会刮得天昏地暗。只有当风速达到某一临界值之后,尘粒才能由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尘粒的运动主要是从气流中获得动量。在自然状态下,室外的尘粒,由于受到风压差的影响,便可伴随气流通过建筑物的门窗进入室内。气流进入室内的体积流量与风速成正比,因此尘粒的进入量也与风速正相关。此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到风对尘粒产生的另一种影响。大都市上空的尘粒,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多是来自于人为活动,例如,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此类形式的尘粒排放浓度与排放量成正比,与平均风速成反比,风速每增加一倍,下风侧尘粒浓度则可减少一半。这是环境保护方面的一般常识。据新津清等人测定,当风速从零变化到4m/s时,空气含尘量由346000粒/升减少到84000粒/升。
  2.湿度对尘粒浓度的影响
  提高湿度条件可以增加尘粒的粘滞性,加强尘粒的团聚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尘粒的起动风速的目的。起动风速值提高得越大,这种强风的发生频率就越低,由此而扬起的尘粒也就越少。
  ……
展开
目录
引论
第一篇 文物的沾污理论
第一章 沾污理论概述
1.沾污作用的危害
2.沾污理论的发展过程
3.沾污作用的定义
4.沾污与污染的区别
5.固体的表面力
6.固体表面的其他易沾污特性
7.纤维状结构的沾污模型

第二章 尘粒的沾污
1.引言
2.尘粒的性质
3.尘粒的沉积机理
4.沉积沾污的滞留机理
5.尘粒的接触沾污机理
6.尘粒的静电沾污机理

第三章 室外尘粒的运动与侵入
1.室外尘粒的运动
2.风压引起的尘粒侵入
3.烟囱效应引起的尘粒侵入

第四章 室内尘粒的迁移与沉积
1.室内尘粒的迁移
2.室内尘粒的沉积
3.室内尘源

第五章 液体污的沾污机理
1.液体污的组成及沾污形式
2.液相尘粒的生成及雾的化学反应
3.液相尘粒的沉积沾污机理
4.非悬浮态液体污的沾污机理

第六章 气相物质的吸附沾污
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2.吸附沾污的危害
3.单分子层、多分子层吸附模型及吸附等温式
4.多孔固体的吸附及毛细凝结
5.油画的“癌变

第七章 微生物沾污
1.尘粒沾污与微生物侵害的相关性
2.微生物沾污概述
3.化能无机营养细菌对文物的破坏机理
4.化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对文物的破坏机理
5.抗沾污新理念

第二篇 文物的色变理论
第一章 预备知识
1.有关光的学说
2.光的主要特征
3.颜色理论
4.物体的颜色
5.光化学基本原理

第二章 无机着色剂的呈色理论
1.d.d色
2.离子色
3.能带色
4.色心的呈色理论
5.假色的呈色理论
6.有关无机着色剂呈色的其他问题

第三章 有机着色剂的呈色理论
1.引言
2.呈色的量子理论概念
3.非环多烯发色体——类胡萝卜素的呈色
4.环多烯发色体——叶绿素的呈色
5.菁型发色体——花青素的呈色
6.动物体表的颜色

第四章 无机着色剂的色变机理
1.影响色变的主要环境因素
2.光化学反应引起的色变
3.能带色的光致色变
4.热化学反应引起的色变
5.不同颜料组分间相互作用引起的色变
6.活性含氧游离基及臭氧引起的色变
7.含硫大气污染物引起的色变
8.碱性物质引起的色变
9.元素水迁移引起的色变
10.微生物作用引起的色变

第五章 有机着色剂的褪色理论
1.影响褪色的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
2.有机着色剂褪色理论概述
3.三线态氧参与的光氧化褪色反应
4.单线态氧参与的光氧化褪色反应
5.臭氧与原子氧的漂白作用
6.活性含氧游离基的氧化褪色反应
7.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引起的褪色
8.光催化氧化作用引起的褪色
9.光还原反应引起的褪色
10.光解离引起的褪色
11.生物标本的褪色机理

第六章 泛黄与失光
1.概述
2.木质素引起的泛黄
3.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引起的泛黄
4.热感应引起的泛黄
5.环境的pH值变化对纸张泛黄的影响
6.毛皮和丝的泛黄
7.微生物引起的木制品变色
8.失光

第三篇 石质文物的劣变理论
第一章 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
2.化学风化:溶解作用与水合作用
3.其他形式的化学风化
4.微生物风化作用
5.风化壳的形成
6.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7.风化作用对石质文物的危害

第二章 风沙侵蚀
1.沙粒的起动理论
2.沙粒的起动风速
3.沙粒的运动形式
4.冲蚀磨损
5.磨蚀
6.窄管效应
7.沙埋原理
8.影响风蚀的因子

第三章 降雨侵蚀
1.雨滴冲蚀
2.酸雨的腐蚀磨损
3.泥沙输移过程造成的危害

第四章 重力侵蚀
1.滑移、崩塌的危害状况
2.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3.斜坡岩体的失稳
4.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5.斜坡岩体(块)的滑移
6.斜坡岩体的崩塌

第五章 静态疲劳
1.断裂力学概述
……
第四篇 玻璃、陶瓷的劣变理论
第一章 不致密陶瓷的冻裂与腐蚀
第二章 玻璃文物的风化理论
第三章 玻璃、陶瓷的脆性断裂与静态疲劳

第五篇 金属文物的腐蚀
第一章 金属腐蚀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腐蚀的主要类型
第三章 金属的大气腐蚀
第四章 金属的土壤腐蚀
第五章 金属的应力腐蚀断裂
第六章 铜及铜合金的腐蚀

第六篇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
第一章 高分子材料的化学老化及热降解
第二章 高分子材料的光化学老化
第三章 高分子材料的形变、开裂与断裂
第四章 高分子材料的生物侵害

第七篇 卤化银影像材料的劣变
第一章 黑白影像材料的劣变
第二章 彩色影像材料的褪色
第三章 明胶和片基的劣变

第八篇 劣变的抑制对策(编著)
第一章 空气洁净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 保藏环境的传统控制方法
第三章 去污
第四章 光化学反应的抑制对策
第五章 石质文物的保护技术
第六章 金属文物的防护
第七章 纸质文物的保藏技术
第八章 其他文物的保护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