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藏学原理(第3版)》是对国家科委一项研究课题的成果总结和拓展,拓展领域涉及岩石、矿物、颜料、陶瓷、玻璃、金属、有机物(纸张、织物、皮毛制品、竹木制品、塑料、涂料、染料、合成纤维等)及卤化银影像材料等几乎所有质地的文物材料,是作者38年的治学心得。全书8篇42章,60余万字。文物“保藏学”由“理论保藏学”与“技术保藏学”构成。“理论保藏学”是研究环境因素、时间因素、残余应力因素对文物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规律的学科。文物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将发生色变(褪色、变色、泛黄、失光)、质变(品质变坏)、形变(塑性形变)、破裂(脆性材料依赖于时间的重要行为,是应力腐蚀造成的开裂或断裂)等不可逆的自然劣变现象。“理论保藏学”的基础具有广域性,横跨数理化、生物学等理科领域及众多工科领域,突显了交叉学科的多重意义,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时代价值。“技术保藏学”是研究技术方法,控制和减缓文物劣变进程的学科.作者在对每个命题进行严格定量描述的基础上,大胆地构架了保藏学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被认为是文物的“病理学”和“衰老学”的理论体系。理论的独创性、新颖陸、系统性可以使之成为大专院校考古学、博物馆学、档案学、图书馆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博士生的人学考试参考书。同时它也是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应备读物,个人收藏家的益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