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866331
  • 作      者:
    李军林等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主要由“媒介素养概述与媒介基本认知”、“媒介信息的生产、解读与功能”和“如何使用媒介与面对媒介侵权”三部分组成。在编写《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时,我们尽可能遵循语言平易化和内容案例化两条原则,以增加教材的平易性和趣味性,消解读者理解的难度和对大众媒介的神秘感,使其易读、爱读。因此,《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除了适合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阅读外,其他具有初、高中以上学历的人都可以作为课外阅读书籍,以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br>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分工如下:绪论由阳海洪撰写、第一章由刘志勇撰写,第二章由余习惠撰写,第三章由陈燕撰写,第四章由蒋海斐撰写,第五章由郑自军撰写,第六章由肖兵艳撰写,第七章由王芳撰写,第八章由聂志腾撰写,第九章由金则伊撰写,第十章由黄玉涛撰写。全书编写大纲、体例和原则由我本人拟定,最后由我对全书进行修改并统稿。
展开
精彩书摘
  (五)新闻躯干的写作<br>    新闻躯干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的主体部分,它在消息中占最大篇幅,是详尽报道事实的部分。<br>    1.新闻躯干应紧密围绕由导语引导出来的主题组织材料。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躯干与导语的关系是身体与头脑的关系,一旦脱离头脑的指引,躯干就会显得无所适从,体现在写作中就是杂乱无章。躯干部分因余地较大,可以容纳较多内容,但绝不等于无所不包,新闻的文体特性和新闻躯干的功能都要求它选择能够突出由导语引导出的主题的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当然,有时事实的确比较复杂,涉及多方面问题,好的处理办法是分成几篇稿子,一篇只说一个问题,既能说透,又便于读者接受。<br>    2.新闻躯干应尽量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新闻标题和导语吸引了读者并使之产生阅读兴趣,这种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读者获知信息的欲望。新闻躯干应承担的任务就是满足这种欲求。有的消息不受欢迎,甚至令受众产生强烈不满,常常是因为躯干部分“我想知道的你偏不告诉我,我没兴趣或已经知道的你倒说个没完”。<br>    3.新闻躯干应始终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令读者在自己稿件上停留眼光尽可能长一点是每个记者的愿望,这就要考虑怎样维持读者的兴趣了。读者兴趣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事实本身的含金量,其次就是讲述方法了。很多记者在躯干部分运用一种特殊的笔法:跳笔。这种“跳”出传统叙事方式的跳跃行文法是现代新闻写作的通行方式,其特点在于“貌离神合”。表面上看,一个个小段落松散、断裂,读起来却又十分流畅。其实,断裂行文并非不讲究过渡,它强调的是逻辑上、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强调的是“隐性过渡”。<br>    遵循新闻写作基本要求与原则,满足以上几点要求,以受众为中心,充分了解受众认知水平和认知兴趣,写好新闻躯干其实并非难事。<br>    (六)新闻背景的写作<br>    通常所说的新闻背景指的是两类:一是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直接有关的材料;二是与消息来源、采访对象有关的资料。这两类也就是经常体现在新闻稿里的背景材料。但在实际上,新闻背景的范围还不止于此,上述这两类一般被称作是狭义背景,从广义来说,还有两类:社会背景、媒体环境。社会背景和媒体环境未必会直接体现在新闻写作中,但并不能因此而忽视,因为它可以帮助记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事物认识得更透彻、更清晰。<br>    ……
展开
目录
绪论<br>第一章 信息时代媒介素养概述<br>第一节 什么是媒介素养<br>第二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br>第三节 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br><br>第二章 色彩缤纷的媒介<br>第一节 媒介中的“老大哥”——报纸<br>第二节 “没有距离的报纸”——广播<br>第三节 老少咸宜的第一媒体——电视<br>第四节 “没个性”的杂志<br>第五节 视听的盛宴——电影<br>第六节 一“网”打尽——网络媒介<br>第七节 3G只是新起点——前途未可限量的手机<br><br>第三章 信息制作流水线——媒介生产<br>第一节 报纸新闻是怎样生产出来的<br>第二节 好莱坞电影人的生活——电影的生产<br>第三节 超级女声的造星流程——电视娱乐节目的生产<br>第四节 不同媒体广告制作探秘<br><br>第四章 受众:沙发土豆还是遥控者<br>第一节 不堪一击的受众<br>第二节 受众也有“防弹衣”——内在的心理文化机制(1)<br>第三节 受众也有“防弹衣”——外在的法制保障(2)<br>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理论<br>第五节 信息时代的新受众——一个未完结的话题<br><br>第五章 新闻媒介的积极功能<br>第一节 社会的嘹望哨——监测环境<br>第二节 神秘的拼图人——规范社会<br>第三节 文化基因的传导者——传承文化<br>第四节 娱乐无极限——提供娱乐<br>第五节 自身的繁华——如火如荼的信息产业<br><br>第六章 媒介传播的消极影响<br>第一节 媒介传播的麻醉功能<br>第二节 媒介传播内容低俗化之消极影响<br>第三节 媒介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br>第四节 媒介消极影响应对之策<br><br>第七章 媒介的把关人——大众传播的控制<br>第一节 把关人研究的历史演进<br>第二节 媒介信息的内部把关人——微观把关<br>第三节 影响把关人的因素——宏观把关<br>第四节 网络时代的把关人<br><br>第八章 媒介信息的获取与解读<br>第一节 码字工还是创作者——信息的编码<br>第二节 “我的地盘我做主”——媒体的议程设置<br>第三节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br>第四节 信息解读的三种方式<br><br>第九章 如何使用媒介<br>第一节 如何面对媒介<br>第二节 如何应用媒介<br>第三节 如何正确使用媒介<br><br>第十章 如何面对媒介侵权<br>第一节 媒介侵权概述<br>第二节 如何应对媒介侵犯名誉权<br>第三节 如何应对媒介侵犯隐私权<br>第四节 如何应对媒介侵犯著作权<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