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神家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1654834
  • 作      者:
    李德顺,孙伟平,孙美堂著
  • 出 版 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化是通过“人化”和“化人”建立起来的家园;像生命一样,文化不仅是“活”的,而且人们对自己的家园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和责任。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德顺,1945年生于黑龙江,祖籍河北。哲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学报主编。著有:《伟大的认识工具》(1981),《价值论》(1987,2007再版),《价值新论》(1993),《选择的自我》(1996),《立言录》(1998),《话语的圈套》(1999),《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2004),《道德价值论》(与孙伟平合作,2005),《与改革同行》(2008)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精神家园:新文化论纲》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文化概论;中篇中华文化论:下篇文化建设论。
    上篇在前人已把文化理解为人的“生活样式”基础上,进一步将文化的本质规定为“人化”,包括对人自己的人化即“化人”,从哲学层面较系统地阐述了大文化观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可谓是一种探索文化学原理体系的尝试。其中突出强调了文化的主体性以及人的文化权利和责任。
    中篇以当代中华文化主体的视角,并结合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境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若干基本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和反思,以负责任的态度,着重就其实践效果和情理得失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评述,表达了对于中华文化的一种当代自我认识。
    下篇着眼于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建设,探讨了中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文化领域走向现代化所面临的机遇、条件、问题和挑战,对于如何避免转型中的失误,以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和真正复兴,坦率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  文化概论
    第一章 文化是什么
    时下,“文化”这个词十分流行,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却不尽合理。有的对文化的理解很窄、很浅,比如一谈到文化,人们往往就想到音像市场、书店书摊、游艺室、歌舞厅,就是读读报刊、看看电影电视、演演文艺节目、搞搞书画之类;甚至还有人还弄出些“灯文化”、“鬼文化”、“厕所文化”之类的名堂来。这让人觉得,不深究时,似乎谁都明白文化是什么,谁的心里都有一些“感觉”;但若认真考究一下,却又常常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甚至说不出来。文化理解和使用中的这种朦胧和杂乱,说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需要上升一个层次,提高到哲学上来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给如此复杂而普遍的问题提供一套概括性的说法。
    一、文化即“人化”
    文化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说来很复杂。据说仅有据可查的定义,统计出来就超过了160种,可见其复杂程度。但许多复杂的问题,其秘密往往隐藏在简单的、基本的事实中,“文化”的秘密也是这样。在我们看来,文化问题实际就是“人”的问题。文化的本质应该从“人之成为人”的事实中去寻找。
    国际上使用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等意思,就是说,它最初是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栽培,以后指对人的身体、精神发育的培养,后来就进一步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
    国外最先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①后来美国学者克鲁柯亨和凯利进一步指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含显性式样又包含隐性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②尽管说法有许多种,但是看得出来其中有些基本的、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按照“人”的标准和理想改变人及人的环境,创造属人的存在。
    从哲学上说,文化即“人化”,包括世界的“人化”和人本身的“人化”,后者也可称为“化人”。
    所谓“文化即人化”的意思是:文化,是指人们按照“适合人”、“人应该有”的尺度去改变环境、发展自己,这样的活动及其成果就是文化。换句话说,文化是人的这样一种存在方式、存在状态:人追求和享有一定的价值成果,并通过实现这些价值来更新和发展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
    ……
展开
目录
导言  文化与人的精神家园
上篇  文化概论
第一章  文化是什么
一、文化即“人化”
二、以文“化人”
三、双向生成的人生之旅
四、实践造就文化
五、文化解读的“文本”
第二章  文化的基市形态
一、物质文化:器物和经济
二、精神文化:知、情、意
三、制度文化:权利的结构与规则
第三章  文化样式的“多”与“一“
一、主体:文化多样化的根据
二、多样性统一的民族文化
三、主文化和亚文化
四、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
五、“文化趋同”的神话和现实
第四章  文化的“品”和“位”
一、“雅俗之争”的困惑
二、重新定位: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三、知识分子与精神生产
四、文化绿洲与文化沙漠
第五章  文化的“命”和“运”
一、文化的空间、时间和生命力
二、文化的进化和退化
三、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命形态
四、文化命运的尺度
中篇 中华文化论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人”的定位
二、义利与名实
三、情理与法度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品格
一、道器之辩:生活境界的追求
二、体用之辩:文化认同的困惑
三、知行之辩:思维方式的导向
四、阴阳刚柔:文化气质的得失
第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性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与倾向
二、传统文化精神的反思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下篇  文化建设论
第九章  中国文化:挑战与出路
一、现代化的历程与文化现代化一
二、全球化及其文化效应
三、市场经济与文化“沙漠化”的警示
四、文化发展的三大导向之争
第十章  富强:物质文化现代化
一、社会发展的文化反思
二、市场经济的规则与价值基础
三、高科技、知识经济与文化产业
四、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十一章  民主:制度文化现代化
第十二章  文明:精神文化现代化
结语  走向全球互动的中国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全书图片说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