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购买者讨价还价力量<br> 购买者的竞争手段是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并且从竞争者彼此对立的状态中获利。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取决于(1)相对于卖方来说,购买是大批量或集中进行的;(2)买方从产业中购买的产品占其成本或购买数额的相当大一部分;(3)从产业中购买标准的或非歧异性产品;(4)买方转换成本低;(5)买方盈利低;(6)买方采取后向整合的现实威胁;(7)产品对买方的质量及服务无重大影响;(8)购买者掌握充分信息。<br> 4.供应商讨价还价力量<br> 供应商讨价还价力量和购买者讨价还价力量的分析实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与购买者分析相似,供应商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与相对市场力量也采用相似的分析方法。<br> 5.行业内企业间竞争<br> 行业内企业间往往具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对既得利益的争夺导致行业内长期的和广泛的竞争。竞争形式既有直接的价格竞争,也有多种多样的非价格竞争,如质量、广告、服务和创新等形式。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于整个行业的竞争状况和盈利水平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而竞争激烈程度常常受到行业集中度、产品差异性、过剩的产能和退出壁垒等多种因素影响。(1)行业集中度是行业内厂商的数量和规模的分布。一般来说,集中度较高的行业竞争通常较弱,企业间可能容易出现价格串谋,竞争的形式也会更多表现为非价格竞争因为随着企业数目的增加,价格协商变得更加困难。(2)产品差异性。消费者在寻找到特殊的商品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时,消费者忠诚率就会很高,企业间竞争程度就会较小。当行业内产品差异性受到侵蚀时,消费者更倾向将产品看成是标准商品,选择的基础更多是价格因素,企业只能在价格上展开竞争,竞争就趋向更加激烈。(3)过剩的产能。行业内过剩对竞争强度提升往往具有指数效应,需求与供给的偏差程度显示着竞争的激烈程度。因为巨大的固定成本的摊薄,需要较大规模的销售数量,这样闲置的生产能力促使着在位企业通过降价等多种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规模经济性是造成过剩产能的原因之一,它要求企业增加规模、提高产能来降低成本。过剩产能的产生还有供应商和顾客的压力、管理者的因素和政府政策的影响等等。供应商会通过补贴、便捷融资等方式来诱导企业增加产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