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第三个三十年:再度大转型的中国:a new direction for Chin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9454
  • 作      者:
    周牧之,杨伟民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第三个三十年》:从1949~2009年,新中国走过两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我们自力更等地朝了初步重工业化,从强敌环视中突围。但计划经济与政治运动导致经济活力更新换代殆尽。<br>    第二个三十年,改革开放释放封存的活力,一个新兴经济大国横空出世。然而二元社会结构和再分配机制的缺位却把中国分化成沟寒壑彻的阶层社会。<br>    今天,步入第三个三十年的共和国。再一次直面历史转折关头,变革的步伐将迈向何方?周牧之、杨伟民、周其仁、薛凤旋、杜平、徐林、马晓河、范建平、张仲梁、杨宜勇、朱晓明、郑佳明联袂著书建言。改革发展模式变革社机制,创建全民共享繁荣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展开
作者简介
    周牧之,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曾供职于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历任日本开发构想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国际开发中心主任研究员,日本财务省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啥佛大学客座研究员,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客座教授。<br>    杨伟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1956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曾上山下乡、当过工人和教师,1989年调入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历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国家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是国家重大产业政策的主要参与者和执笔人之一;参与了国家“八五”、“九五”计划纲要的起草,负责“十五”和“十一五”计划纲要起草和组织协调。
展开
内容介绍
    《第三个三十年》的作者们通过多年交流和探讨,在对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取得了共训的基础上,各自撰写熟悉领域的章节集结成书,旨在剖祈中国社会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探索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探求社会结构的变革,为改革提供政策性的思考素材和建议。是一部探讨全球化浪潮、IT革命、金融风暴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向何处去的高端政策论衡。<br>    从1949圭到U2009年,新中国走过两个三十年。<br>    第一个三十年,我们自力更生地实现了初步重工业化,从强敌环视中突围。但计划经济与政治运动却导致经济活力丧失殆尽。<br>    第二个三十年,改革开放释放封存的活力,一个新兴经济大国横空出世。然而二元社会结构和再分配机制的缺位却把中国分化成沟寒壑彻的阶层社会。<br>    今天,步入第三个三十年的共和国再一次直面历史转折关头,变革的步伐将迈向何方?
展开
精彩书评
    与三十年前站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一样,今天的中国再一次面对历史性的变革关头。在未来的三十年,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模式,变革社会机制,改革社会结构,以全新的姿态创造全民共享的繁荣,引领全球经济发展。<br>    ——周牧之<br>    <br>    代价过大的发展,不仅不是硬道理,而且是没有道理。<br>    ——畅伟民<br>    <br>    实现消费拉动为主的内需型增长,让下一个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成为老百姓最实惠的增长。<br>    ——范剑平<br>    <br>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同时从根本上决定了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性质。居民收入分配的市场机制遵循效率原则,根本目的在于配置生产要素资源,追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br>    ——杨宜勇<br>    <br>    中国的地区发展理论与实践,是中国逐步形成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依据,深刻总结其规律性,对于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br>    ——杜平<br>    <br>    成都的土地制度改革可以概括为:增加现存征地制度的弹性,探索在非征地模式下配置土地,以确权为基础,为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全面改革征地制度准备条件。<br>    ——周其仁<br>    <br>    当下,人类社会正处在重大变革之际,而变革之际又经常是国家兴衰的分水岭。在这样的分水岭,过去籍之成功的信条,有可能成为未来失败的缘由。我们需要新的路径,创新型国家正是我们选择的路径。<br>    ——张仲梁<br>    <br>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启动了一个价值革命。以人为本,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再认识再发现,是中国干百年以来价值观最深刻最根本的转型。<br>    ——郑佳明
展开
精彩书摘
    但在具体的经济工作中,在制定政策措施时,也不应泛化,不能把任何行为都说成是从国情出发,更不能把国情当成不作为或少作为,当成不遵循规律、不讲求科学的“借口”。这里所说的国情是指自然、历史、文化、人文特点所决定的,如人口、耕地、水、能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状况等方面的,而不是社会性质方面的。比如,有人认为,中国人口多、农民多,因而“亦工亦农”的“候鸟”式的农民工将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存在的现象。其实,日本、韩国等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大约也只用了30年就完成了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及他们的家庭成员转变为城市市民的过程。他们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农民工”问题,我国是由于实行特殊的户籍制度,切断了劳动力集聚必然伴随人口集聚的规律,才产生了农民工这一群体及农民工问题。再如,我国人口多、农民多,大城市不可能承载这么多农民,所以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民到小城镇就业和定居。但是农民用脚投票的结果却是,更多地到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到小城镇的也是到了那些位于大城市周边或位于城市密集区的小城镇,因为这里有就业、收入高。还有,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所以就必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就要大力吸引外资,甚至可以把世界工厂都搬过来,为世界68亿人口生产工业品。但是,这种观点在注意到就业压力大的国情时,却忘掉了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国情。发展加工贸易有利于扩大就业,但会占用更多土地、消耗更多能源、排放更多污染,把我们有限的宝贵资源更多地用来提高外国人的生活水平,却把污水留给了我们,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留给了我们。重视国情,注重遵循规律落实到具体的经济工作中,须处理好三个关系。1.置遵循规律于首位这是一个顺序问题,即规律第一还是国情第一。实事求是我们的思想路线,这里的“实”是实践,“求”是探索,“是”是规律,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践中探求事物的规律,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的尊重事实和不说谎话。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里的“实际”,首先也应该是规律,其次才是具体时空下的具体的带有特殊性的实际情况,前者是“大实际”,后者是“小实际”。可见,在遵循规律基础上把握国情,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展开
目录
    序 变局的世界与变革的中国周牧之/1<br>    一、三大革命与格局剧变/1<br>    1.电动化<br>    2.全球配套化<br>    3.IT化<br>    二、繁荣的要义和消长的变迁/3<br>    1.锐意改革<br>    2.创业创新<br>    3.开放国门<br>    三、危机与改革/4<br>    1.转换发展目标<br>    2.实现内需型经济发展<br>    3.构建再分配体制<br>    4.改革财政机制<br>    5.再造农村社会<br>    6.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br>    7.大城市群的持续发展<br>    8.促进内陆地区城市群的发展<br>    9.营养和保护企业家精神<br>    10.共创东亚新时代<br>    <br>    第一章 探求科学发展新理念杨伟民/1<br>    一、既要把握国情,也要遵循规律/2<br>    1.置遵循规律于首位<br>    2.把握国情须服从规律<br>    3.“小国情”服从大国情<br>    二、既要加快发展,更要科学发展/5<br>    1.科学发展是硬道理<br>    2.增长不会自动解决问题<br>    3.经济发展不是全部<br>    三、既要推动增长,也要扩大就业/9<br>    1.什么是首要目标<br>    2.扩大就业实现增长<br>    3.立足保就业促增长<br>    四、既要实施总体战略,更要构建主体功能/11<br>    1.区域协调发展的涵义<br>    2.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br>    3.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br>    五、既要重视“三农”问题,更要重视推进城市化/15<br>    1.有助于扩大消费<br>    2.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br>    3.有助于保护耕地<br>    4.有助于房地产业持续发展<br>    六、既要发展工业经济,更要发展服务经济/20<br>    1.全球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br>    2.不要从本本出发<br>    3.以“四化”为方向发展服务业<br>    七、既要扩大外需,更要扩大内需/23<br>    1.全面把握对外开放<br>    2.认识外需作用的大小<br>    3.重视“比较劣势”<br>    4.培育内需导向经济区<br>    八、既要开发自然,更要保护自然/28<br>    1.确立生态产品理念<br>    2.根据自然特点开发<br>    3.依据承载能力发展<br>    九、既要推动增长,也要管理增长/33<br>    1.增长需要政府来管理<br>    2.管理增长要给政府减负<br>    3.管理增长的依据<br>    十、既要更新理念,更要积极行动/35<br>    1.深化改革也要抢抓机遇<br>    2.长远问题须从短期入手<br>    3.抓紧行动的重点任务<br>    <br>    第二章 实现内需型经济增长范剑平/39<br>    一、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变化的基本特点/40<br>    1.最终消费率及消费贡献率下降<br>    2.居民消费增长低于经济增长<br>    3.居民消费增长低于政府消费增长<br>    4.农村消费增长低于城市消费增长<br>    二、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54<br>    1.居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br>    2.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低阶层消费能力减弱<br>    3.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严重缺位<br>    4.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进城农民消费<br>    三、促进内需型增长的政策选择/64<br>    1.加快投资体制改革<br>    2.推动向以直接税为主税制转型<br>    3.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br>    4.实现“就业型”经济增长<br>    5.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br>    6.完善收入分配制度<br>    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br>    8.实施分层鼓励消费措施<br>    9.发展和完善信用消费<br>    10.规范市场流通秩序<br>    <br>    第三章 完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杨宜勇/79<br>    一、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界定/80<br>    1.机制的含义<br>    2.居民收入分配<br>    3.居民收入分配机制<br>    4.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形式<br>    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历史、现状和问题/85<br>    1.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历史演变<br>    2-.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现状<br>    3.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问题<br>    三、居民收入分配机制不完善带来的问题/90<br>    1.收入分配不公<br>    2.收入差距过大<br>    3.对建立和谐社会的影响<br>    4.对于扩大内需的影响<br>    四、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完善/98<br>    1.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国际经验<br>    2.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br>    <br>    第四章 推进形成新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杜平/107<br>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几次重大转型/109<br>    1.第一次地区经济转型<br>    2.第二次地区经济转型<br>    3.第三次地区经济转型<br>    二、三十年地区发展的主要特点/113<br>    1.经济迅猛增长与发展成本过大并存<br>    2.都有较快增长与地区差距扩大并存<br>    3.多样化与无序竞争并存<br>    4.地方发展能力增强与国家调控不健全并存<br>    三、新的地区经济发展转型战略思路/119<br>    1.从宏观角度和战略视野上把握地区问题<br>    2.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针<br>    3.基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序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br>    ……<br>    第五章 创建新农村<br>    第六章 探索土地制度改革<br>    第七章 思考财税体制变革<br>    第八章 重构经济结构<br>    第九章 走向创新型国家的抉择<br>    第十章 营造知识经济时代大城市群<br>    第十一章 全球经济大转移中的机遇与战略<br>    第十二章 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