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与汉代社会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74338
  • 作      者:
    王彦辉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是西汉初年汉律的主体部分,其中有许多民法方面的内容,涉及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身份法、婚姻法等,对认识秦汉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制度等弥足珍贵。《张家山汉简与汉代社会研究》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着重探讨了《户律》与汉初土地制度、《置后律》与汉代继承制度、《杂律》与汉代的私债以及私奴婢的社会地位等问题。《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与汉代社会研究》多有创见,体现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汉承秦制,《二年律令》中诸律与秦律的关系如何,不能不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高敏先生率身垂范,在《(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诸律的制作年代试探》①一文中,初步认定各篇律令并非制作于一时和出于一人之手,指出《户律》作于汉高祖五年,《置后律》、《具律》、《秩律》作于惠帝即位初年。高先生认定《置后律》作于惠帝即位初年的根据有二:一是该律的立法原则和立法精神是为了贯彻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而秦始皇的继承者非为嫡长子扶苏而为少子胡亥。二是刘邦晚年在争夺太子继承权问题的激烈斗争中,吕后以刘盈为嫡长子的首要理由取得胜利,从而使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成为吕后手中的一张王牌。
    高先生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根据判断《置后律》的制作年代,很有说服力。但也正如高先生所云,在《睡虎地秦简》中没有《置后律》的律名,“对这种情况可以做出两种估计:一是《睡虎地秦简》中无《置后律》,是由于出土的秦律并非秦律的全部内容造成的;二是秦律本来就没有《置后律》”。笔者通过认真比较秦汉简牍资料及相关文献记载,认为秦律原本就有《置后律》,《二年律令》的《置后律》并非惠帝初年新作,也是承袭秦律旧文而来,但不排除对秦律进行必要的损益。理由是:
    第一,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宗法制的核心原则是在西周时期确立的。在商代,王位的继承并没有确立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传子者中,又有传长子与传幼子等多种情况。继承制度的不确定,容易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争夺,不利于王朝政治的稳定和统治的安全。西周建立后,为了结束因王位继承导致的权力争斗,在周公摄政期间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户律》与汉代土地制度
第一节 《户律》与簿籍类别
一、秦律与汉律
二、秦汉时期的簿籍类别
第二节 “名田”释义
第三节 《二年律令·户律》与高祖五年诏书的关系
一、《户律》规定的田宅制度
二、《户律》中的田宅制度制定于高祖五年
三、吕后二年对田宅制度的修订
第四节 《户律》中的田宅制度是实际推行的制度

第二章 名田宅制的实行情况及其主要特征
第一节 名田宅制的实行情况
第二节 名田宅制的主要特征
一、等级性法规
二、商品化特征
三、军功受益原则

第三章 名田宅制在西汉中后期的演变
第一节 军功爵制的轻滥和名田宅制的名存实亡
第二节 土地买卖与商贾“无得籍名田”
一、文帝时期的“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
二、民间自发的土地私有化进程
三、商贾“无得籍名田”
第三节 “以訾征赋”与土地私有权的确立
第四节 “王田”与“田宅逾制

第四章 《置后律》与汉代的继承制度
第一节 《置后律》的制作年代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爵位继承制度
一、“同族共财”与“父子别居”
二、爵位继承制度及相关问题
第三节 汉代的家庭结构与等级构成
一、家庭结构与等级构成
二、居延汉简所见吏卒家属名籍的人口构成
第四节 户主继承与财产继承
一、分户析产的几种类型
二、分户析产与小农破产的关系
第五节 汉代的“户绝”与社会控制
一、“户绝”定义
二、秦汉法律对“户绝”的相关规定
三、国家为防止“户绝”制定的补救措施

第五章 《杂律》与汉代私债的危害
第一节 《杂律》的制作年代
第二节 私债的产生及其在西汉前期的演变
第三节 西汉中后期私债的几点变化
第四节 私债在东汉时期的演变

第六章 《二年律令》与私奴婢的社会地位
第一节 奴婢以人的身份登记在民户的户籍
第二节 奴婢的生命得到基本保证
第三节 奴婢免良和代户继承主人的财产
第四节 两汉奴婢数量比较研究
附录一 居延汉简所见吏卒家属名籍
附录二 居延新简所见吏卒家属名籍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