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孔子的“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等说法也可以被发挥、引申为薄葬的依据,更何况《论语·先进篇》还有关于孔子反对门人厚葬颜回的明确记载。然而,此处值得关注的是,王充的这种理解透出这样的信息——灵魂不灭等非理性的生命观是促成汉代厚葬之风盛行的强大而内在的因素,正因为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非理性的生命观,不以死亡为生命的完全终结,所以,汉代时人在丧葬方面往往采取厚葬的方式。如钱志熙研究汉代的生命观时所说:“汉代社会是非理性生命思想占主导倾向的时代。其时非理性生命思想的核心观念就是深信神仙可求、长生可得和死后灵魂的永生。”这种非理性的生命观无疑是汉代厚葬之风的深层次的思想背景。所以,王充在《薄葬篇》中以道家为根据,对薄葬进行肯定。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在两汉的薄葬事件中,不管它们涉及的因素多么复杂,以其深层次的生命观而言,道家在其中确乎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只有道家的自然生死观这种理性思想,才在同一逻辑层面上与汉代流行的非理性生命观形成对话。
通过以上论析,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厚葬风气盛行的两汉社会中,士人的薄葬事件时有发生。这些薄葬事件既有现实的动机,又与儒、道、墨诸家相关,以那些对生命做出自觉思考的薄葬事件而言,则表现出的主要是道家的自然生命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