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本书读懂潜规则:古代官场中的生存法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36400
  • 作      者:
    赵建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尽管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但人本身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社会功能一直未变,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越来越复杂罢了。借古鉴今,只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是指官场,也包括职场、商场,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br>    《一本书读懂潜规则:古代官场中的生存法则》的史例选取详实丰富,而论述评议则犹如画龙点睛,一针见血,相信一定能让广大读者收益颇丰。
展开
精彩书评
    在仔细揣摩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之后,我发现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经常与他们宣称遵循的那些原则相去甚远,例如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等等。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的规矩,形成了许多本集团内部和各集团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长期遵循的潜规则。这是一些未必成文却很有约束力的规矩。我找不到合适的名词,姑且称之为潜规则。<br>    ——吴思
展开
精彩书摘
    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为结束存在已久的藩镇割据局面并使之不再出现,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杯酒释兵权”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br>    唐末,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专权拥兵而上抗朝廷命令,朝廷对节度使的叛服无常则多是束手无策,因而导致“国擅于将”的局面。唐代宗以后,又出现了节度使由士卒拥立的情况,而且愈演愈烈,又形成了“将擅于兵”的局面。赵匡胤本人就是沿用前代惯伎,乘后周主幼国疑之机,以军卒拥戴的形式发动兵变,篡得帝位,建立宋朝的。<br>    因此,如何防止军卒重演故伎,对其他高级将领也搞黄袍加身篡夺政权的“把戏”,便成了宋太祖赵匡胤夜不成寐的一块心病。史书载,赵匡胤即位后,在诛灭了李筠、李重进叛乱后不久,即召谋臣赵普问计。赵匡胤说:“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br>    赵普回答说:“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话还没说完,赵匡胤就已心领神会,连忙打断赵普的话,说:“卿勿复言,吾已喻矣。”唯恐被身边的人泄漏出去。<br>    时隔不久,宋太祖即开始动手收夺那些有拥戴之功的旧部的兵权。一日,宋太祖借晚朝的机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饮酒。三巡以后,宋太祖屏退左右之人,对这些故人说:“我没有你们的鼎力相助,也当不了皇帝,我会永远感念你们的恩德。可是做天子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br>    石守信等人不知就里,忙问为什么。赵匡胤便接着说:“这不难知道,试问在座诸位,有谁不愿意做天子?”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如果有谁沾上了谋反的边,被诛灭九族那是跑不了的。石守信等人听了赵匡胤这番话,大惊失色,连忙向赵匡胤叩头说:“陛下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怀有野心,想做天子?”<br>    赵匡胤说:“你们说得不对。你们虽然没有野心,但你们手下的人难道不会贪图富贵吗?一旦你们也被黄袍加身,你们虽然不愿意做皇帝,但这可能吗?你们难道已经忘了我是怎样被你们拥戴当皇帝的吗?”<br>    石守信等人这才恍然大悟,终于完全明白了皇帝是在担心他们拥兵自重。他们连忙向赵匡胤叩头,并哭着说:“我们很愚笨,没有考虑到这些事,请陛下可怜我们,为我们指条活路吧。”赵匡胤见他的一席话已经震慑住了石守信等人,便真心地劝他们说:“人生好比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所好者也无非就是富贵,不过想多积钱财,自己娱乐,遗福子孙。<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谋长远——提前筑墙保平安<br>1.杯酒释兵权,稳定数百年<br>——宋太祖赵匡胤的集权之道<br>2.不管阳谋还是阴谋,只要能胜就是好谋<br>——晏子使阴招“两桃杀三士”<br>3.我明明白白你的心<br>——姚崇靠度心术保子孙平安<br>4.自污即是自保<br>——王翦置田,萧何请苑<br>5.经商求势重于求利<br>——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br>6.狡兔必有三窟,为官当思长远<br>——冯谖为孟尝君买“义”<br>7.卖掉“奇货”换大官<br>——吕不韦贩贱卖贵赚天下<br>第二章 知藏露——官场进退自如<br>1.在其位不谋其政<br>——田千秋圆滑处世渡难关<br>2.避权让位,明哲保身<br>——李泌功成、名遂、身退<br>3.锋芒过露者前途无“亮”<br>——“李广难封”的真实原因<br>4.盲从背后藏杀机<br>——徐阶何以让奸臣“冤死”?<br>5.藏锋露拙,扮猪吃老虎<br>——司马懿装病惑曹爽<br>6.佯狂度艰难,伺机登皇位’<br>——朱棣靠装疯卖傻夺得皇位<br>7.不遭人嫉是庸才,常遭人嫉是蠢材<br>——杨修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br>第三章 懂方园——刚柔并济好用权<br>1.捆硬柴禾用软绳<br>——段秀实以柔克刚平驿乱<br>2.往对手脸上“贴金”<br>——寇准“赞”走王钦若<br>3.恩威兼施<br>——朱博巧用恶棍属下<br>4.江山是“哭”出来的<br>——李从珂用眼泪收买人心<br>5.揣着明白装糊涂<br>——谢安用缓兵计拖死桓温<br>第四章 善借力——他山之石可攻玉<br>1.狼狈是一家<br>——卢杞援恶助己陷忠良<br>2.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br>——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br>3.铁肩担道义,辣手锄奸佞<br>——杨一清借刀诛刘瑾<br>4.“宫”中有人好做官<br>——铁木迭儿借皇太后之力掌大权<br>5.借树开花,移花接木<br>——李园飞黄腾达的秘诀<br>6.一封书信引发的冤案<br>——皇太极巧施离间计除大敌<br>7.君子为什么败在小人手中?<br>——“两面人”石显借刀除异己<br>8.趁着浑水摸泥鳅<br>——萧裕借乱势除群“敌”<br>第五章 慎为先——小心驶得万年船<br>1.明枪易躲,暗箭难防<br>——杨震丧命为哪般? <br>2.生前死后两重天<br>——权臣霍光的悲剧<br>3.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br>——张柬之心慈手软留祸害<br>4.同舟未必共济<br>——王安石错信小人终遗恨<br>5.有心算无心<br>——史弥远设计,准皇帝中招<br>6.黄鼠狼为什么给鸡拜年?<br>——李莲英设计“驯服”李鸿章 <br>7.祸不入慎家之门<br>——“四朝元老”郭子仪的生存之术<br>8.不怕千着巧,只怕一着错<br>——李斯一步走错步步错<br>第六章 通权变——能屈能伸大丈夫<br>1.不疯魔,不成活<br>——孙膑诈疯巧脱身<br>2.披着狼皮的羊才是好羊<br>——卢蒲癸兄弟忍辱偷生除国贼<br>3.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r>——武则天雌伏待变<br>4.示弱非真弱,扮猪吃老虎<br>——王曾以骄敌之计除丁谓<br>5.吕端大事不糊涂<br>——吕端在关键时刻捧太子上位<br>6.打落牙齿和血吞<br>——曾国藩的官场生存之术<br>第七章 识时务——择主而事方良臣<br>1.君择臣,臣亦择君<br>——马援择明主成大业<br>2.酒香也怕巷子深<br>——宁戚靠自我推销出人头地<br>3.识时务者为俊杰<br>——汉初名相陈平的官场生存术<br>4.政治是可以交易的<br>——赵普利用皇权斗争复登相<br>5.冷庙烧热香<br>——吕氏父女押宝,无赖刘邦称帝<br>第八章 防构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br>1.以“孝”为刀<br>——王凤设毒计陷死王商<br>2.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br>——汉景帝卸磨杀驴,周亚夫绝食而亡<br>3.不吃掉上司难以成大器<br>——王君廓踩着主子尸体往上爬<br>4.无中生有<br>——杨素制造假象施离间<br>5.众口铄金,积毁销骨<br>——宇文述用谣言陷杀李浑<br>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br>——岳飞冤死风波亭<br>第九章 远美色——温柔乡多是英雄冢<br>1.温柔乡是英雄冢<br>——把重耳推向霸主之路的女人<br>2.色是挂骨钢刀<br>——汉成帝贪美色命丧赵飞燕姐妹的床上<br>3.美女眼泪的杀伤力<br>——王允用连环计巧除董卓<br>4.匹夫无罪,怀璧其罪<br>——石崇因财富和美色而惹祸上身<br>5.英雄难过美人关<br>——洪承畴降清的一个诱因<br>6.袁世凯用“美人计”拉拢党羽<br>——英雄难过美人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