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的品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47878
  • 作      者:
    罗家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

清华大学老校长罗家伦的人生指南

一部塑造健全人格的经典读本

龙应台 马英九 傅佩荣 联袂推荐


  ☆马英九、龙应台、傅佩荣 一致赞赏的”国民经典读本“:罗家伦《中国人的品格》。
  ☆罗家伦:五四运动主将、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轰动抗战后期的青年精神导师。书里的文章多次入选教科书,影响无数中华儿女。
  ☆罗家伦《新人生观》畅销达30多版。在抗战时期和台湾六七十年代,曾两次风靡,青年学生人手一册,有的还作为礼物互赠以示明志。《中国人的品格》是罗先生关于道德修养文章的总集成,相当于《新人生观》的升级典藏版。
  ☆马英九先生非常推崇罗家伦,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罗家伦对他的影响。他zui喜欢的一本书是罗家伦的《新人生观》,上大学的时候,还专门写过一篇6000多字的读罗家伦文章的阅读心得。
  ☆一部塑造健全人格的经典读本。

展开
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1917年入北京大学,受教于蔡元培、胡适等先生,在校内创办《新潮》月刊,与《新青年》齐名。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的撰写者,后来游学欧美七年,专治历史与哲学。回国后参加北伐,192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将清华大学由留美预备学校转变成一所高水平的国立大学。1930年后,又陆续担任了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中央政治学院教育长、中央大学校长、国民党西北建设考察团团长、中华民国驻印度大使等职,1949年去台湾,1969年病逝于台北。 罗家伦一生著述颇多,然其主要精力在于文化教育方面,对于青年人的人格培养尤其关注。其著作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疾风》《耕罢集》《西北行吟》等。《新人生观》一书对抗战时期的青年影响极大,几乎人手一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该书再次风行,被视为必读之书,很多青年学生拿来作为送给朋友和爱人的礼物。 罗家伦极力呼吁青年建立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号召青年人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承担起改革时弊、建设国家的重任。除了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对学生作演讲,他还专门著述多篇文章来阐释人生的真正的本质和做人的道理。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同样以身作则,严格地以一个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品格来要求自己。终其一生,在为人、治学、从政等各个方面,都能做到知行合一,堪为青年的楷模。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人的品格》是对罗家伦先生关于人生哲学的散文、演讲、论文等的重新发掘、收集和整理,多数文章出自作者的《新人生观》《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代表作,是罗先生道德文章的集大成之作。
  一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品格?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对于这些让人困惑不已的问题,作者提供了一份有力的答案。
  在《中国人的品格》中,罗家伦先生不但阐释了生命的本质和做人的基本道理,也倡导一种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呼唤人们用一种积极、负责、正直的人生态度来善待生命与为人处世,并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对一些实际问题如求学、写作等做出指导。另外,作者还以客观而又不失热情的态度对教育、文化、民族、国家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展示了一个理想的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真正品格。
  《中国人的品格》文字流畅、感情激昂,对人生、民族、国家饱含热情,风格大气而不做作,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积极、乐观、向上的气息。难得的是,书中没有陈腐的说教和严厉的训导,倒像是一位有着丰富经历的朋友在分享生命的感悟,极为适合读者细细品读,慢慢体悟。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不知道有多少知识青年是拿那本薄薄的《新人生观》来作馈赠情人的生日礼物。漫天炮火、颠沛流离之时,罗家伦对大学生谈的竟然仍是“道德的勇气”和“知识的责任”,还有,“侠,出于伟大的同情”。大学生要有道德的勇气,然后才能在昏暗板荡中辨别是非。大学生拥有知识,影响社会,所以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起特别的责任。“侠”,则是关心公共事务,大学生具有侠气的人格,才能促进政治改革,国家才有希望。
  ——龙应台 著名文化人、作家

  前辈学者的国学造诣往往表现于诗词唱和或专业论著之中,不易让人入窥堂奥。罗家伦先生却让大家分享他的造诣。我们在快乐的分享之中,感觉一股提升的力量,仿佛罗先生的意志在前方向我们招手,我们须快步赶上,接连棒子,共同开创一个充满意义的人生。
  ——傅佩荣 台湾著名学者

  马英九先生非常推崇罗家伦,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罗家伦对他的影响。他zui喜欢的一本书是罗家伦的《新人生观》,上大学的时候,还专门写过一篇6000多字的读罗家伦文章的阅读心得。在走出校门后,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严格按照罗先生要求的原则行事,将罗家伦的教诲奉为立身之本。
  ——本书编者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人类的生命很多,宇宙间万物的生命更多。生之现象, 非常普遍。但是我们为什么生在世上?这个问题,数千年来经过 多少哲学家科学家的研讨和追求。如果做了人而对于人生的意义 不明了,浑浑噩噩,糊涂一世,那他真是白活了。因为如果对于 本身的生命还不明白,我们的行为,就没有标准;我们的态度, 也无从确定。有许多人觉得生活很是痛苦,恨不得立刻把自己的 生命毁灭掉。他觉得活在世上,乃是尝着无穷尽的痛苦;在生命 的背后,似乎有一种黑暗的魔力,时刻逼着他向苦难的路上推 动,使他欲生不能,欲死不得;因此他常想设法解除这生命的痛 苦。佛教所谓“涅槃”,也就是谋解除生命痛苦的一个方法。不 过是否真能解除,乃是另一问题。又有些人认为生命是快乐的, 以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宇宙间一切创作,都是供我们享受的,遂 成为一种绝对的享乐主义。其他对于生命所抱的态度很多,要皆 各有其见解。我们若是不知道生命真正的意义,就会彷徨歧路, 感觉生命的空虚,于是一切行动,茫无所措。所以我们对于这个 问题,至少应该有一种初步的,也就是基本的反省。 第一,在无量数生命中,人的生命何以有特别意义? 如果就“生命”二字来讲,它的意义非常广泛。谈到宇宙 的生命,其含义更深。这个纯粹的哲学问题,此处暂且不讲。生 命既然很多,人类的生命,不过为宇宙无穷生命之一部分。庄子 说: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蟪蛄,何尝没有生 命?大之如“天山龙”,固曾有其生命,小之如微生物,也有生 命。但是在这无量数的生命中,为什么人的生命,才有特殊的意 义?为什么人的生命,才有特殊的价值?为什么只有人才对他的 生命发生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第二,生命是变动的,物我之问,究竟有什么关系? 生命是变动的。我们身上的细胞,每天有多少新的生出来, 多少陈旧的逐渐死去。这种新陈代谢的变动,可说无一刻停止。 一方面我们采取动植矿物的滋养成分为食料,以增加我们的新细 胞,维持我们的生长;但一旦人死了,身体的有机组织,又渐腐 败分离,为其他动植矿物所吸收。生命之循环,变化无已。我们 若分析人类的生命,与其他动植物的生命,可以发生许多哲学上 的推论。如近代柏格森、杜里舒等哲学系统,都是由此而来的。 即梁启超的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故不惜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宣 战的一段话,也是由于观察生命不断变动的现象而来的,不过他 得到的是不正确的推论罢了。可见我们总是想到在生命不断的变 动当中,物我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 第三,生命随着时问容易过去。 生命随着真实的时空不断地过去。人生上寿,不过百年, 转瞬消逝,于是便有“生为尧舜死亦枯骨,生为桀纣死亦枯骨” 之感。在悠悠无穷的时间中,人的一生不过一刹那。印度人认为 宇宙曾经多少劫;每劫若干亿万年。人的生命,在这无数劫中, 还不是一刹那吗?若仅就生命现在的一刹那看来,时光实在过于 短促;生命的价值,如果仅以一刹那之长短来估定,那么人生实 在没有多大意义。尧舜苦心经营创制,不过是一刹那的过去;桀 纣醉生梦死,作恶殃民,也不过是一刹那的过去。若是把他们的 生命价值认为相等,岂非笑话!
  ……

展开
目录
代序
☆第一部分:人生
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做人的道理
现代青年修养的要素
建立新人生观
道德的勇气
知识的责任
人生哲学要旨
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
从完成责任到实现权利
目的与手段
创造与占有
荣誉与爱荣誉
信仰、理想、热忱
理想和现实
长命的打算,短命的做法
悲观与乐观
扭开命定论与机械论的锁链
青年节史实及勖勉青年立身处世之道
☆第二部分:知识
学问与智慧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军事训练的意义和使命
学问、经验、人格
求学
求学的态度
读标准的书籍写负责的文字
新乐教
中国教育中之特殊精神
教育的理想与实际
一个天文学家的长叹
文化的修养
工业社会中的文化问题
文学与艺术
文艺的意义和价值
和青年们谈谈写文章
写文章的三个基本要素
研究孔孟学说的意义
☆第三部分:杂谈
中国民族思想的特质
中国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道理
“五四运动”的精神
政治家的要素
赞成“知难行易”说
恢复唐以前形体美的标准
侠出于伟大的同情
运动家的风度
民族正气
历史的先见
☆第四部分:附录
五四运动宣言
罗家伦自传
罗家伦行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