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顺手牵羊<br>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征战不断,为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和政治上的霸权,诸侯们费尽心机,无计不施。像郑庄公,为了制伏老对手宋殇公,假托王命,纠集诸侯伐宋。尽管开战前,宋殇公已经了解到周王并无伐宋之命,但先手已给郑庄公占去,诸侯们也大多相信郑庄公的话,这时作任何解释都会弄巧成拙,宋殇公的劣势是明摆着的。<br> 好在宋国也有个大名鼎鼎的大臣——大司马孔父嘉。面对郑、齐、鲁三国大军压境,宋殇公早已吓得面如土色,六神无主了。倒是孔父嘉临危不惧,抛出了一条妙计。他认为,三国合兵入侵,不能与其硬拼。郑国现在是倾全国之兵来战,国内必定空虚,这时如果派人求救于卫国,请卫国火速出兵,袭击郑国的都城荥阳,不愁郑国不退兵。三国之中,为首的正是郑国,齐、鲁不过是帮凶,只要郑国退兵,齐、鲁必定会作鸟兽散。这步棋能否成功,关键看能否说动卫国出兵。考虑到事关重大,孔父嘉决定自己走一遭。于是孔父嘉安排好防务后,就带上一支精兵和黄金、白璧、彩缎无数,星夜兼程奔往卫国。<br> 卫宣公是个见钱眼开的人,见到如此厚礼,用不着多说,就点起一队人马,由大将右宰丑率领,与宋兵一起随孔父嘉抄近路,直逼荥阳。来到城外,孔父嘉故意纵军大肆抢掠,掳得人畜粮草无数,又装出一副要攻城的样子,急得守城的将领忙派人去向郑庄公告急。<br> 右宰丑见此趟出兵获利甚大,越发来了劲,真的想攻进城去再发一笔横财。孔父嘉借兵的目的是解宋国之危,而非攻城略地。他知道,如果郑庄公回师救荥阳,他们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这是万万行不得的。他证实了荥阳守军真的去搬救兵后,就硬拖着右宰丑撤出战斗,准备借道戴国回师。<br> 事情到此,一切都按着孔父嘉之意进展,似乎是再顺利不过了。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孔父嘉根本没把小小的戴国放在眼里,事先没有就借道一事派人去和戴国沟通,及兵至戴国城下,他们才发现因自己的疏忽铸成大错:戴国人看到黑压压的一支军队朝他们奔来,以为是来袭击他们的,非常紧张,马上作了全民总动员,做好了防御的准备。当孔父嘉在城下再三声明只是借道一走时,戴国人更以为是宋、卫联军的奸计,说什么也不肯借道。孔父嘉这才感到事态的严重。往前行吧,必然要和戴国交兵;回头呢,必定要与回师救城的郑庄公碰到,无疑是死路一条。两害相权取其轻,无奈中,也只有武力借道这一条路了。<br> 本来是与郑国的纠葛,现还得再同戴国交恶,实属兵家大忌。但事关自己及身后宋、卫两国几万大军的生死存亡,孔父嘉思虑再三,下令攻城。这一来,戴国人越发相信自己起初的判断,死命守城。结果宋、卫国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同如此一个小国对擂,竟没有占到什么优势。孔父嘉见久攻不下,只得一面继续组织攻城,一面派人去邻近的友邦蔡国求兵相助。<br> 再说郑庄公指挥联军势如破竹,不多时就攻占了宋国的三座城池。正待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国内送来了告急文书。郑庄公略作思索,马上决定撤兵。一则老巢到底是命根子,不容有任何闪失;二则假托王命,也得有个奉王命的样子,只能是惩罚性的,太过分了会露馅。<br> 班师途中,国内又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是宋国和卫国已从荥阳撤兵,往戴国去了。郑庄公听到这一消息,心中大喜。心想:孔父嘉机关算尽,却在帮我的忙,我岂能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急忙传令军中大将,如此这般布置一番,分兵四路,朝戴国悄悄进发。<br>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郑国对戴国垂涎已久,早存野心,只是戴国历代国君对内轻徭薄赋,取信于民;对外友好相处,与世无争,郑庄公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时机。没想到倒是死对头宋国给了他一个绝妙的借口。他可以帮助戴国抗击侵略者的名义,骗取戴国的信任,挥师进入戴国,在消灭宋、卫联军的同时,占领戴国。如此一石二鸟,怎不叫郑庄公心花怒放?<br> 凭着孔父嘉的面子,蔡国不仅派来了援军,而且还是它的精锐之师。孔父嘉顿时信心大增,满心指望能合三国之兵,一举攻陷戴国。这时有探兵来报,说郑国大将公子吕率兵前来救戴,已被戴国国君接进城去。这虽然又给夺城带来困难,但孔父嘉凭以往经验,觉得公子吕的部队在郑国军队中并不算强,自己还是有能力对付他的,便仍按计划准备攻城事宜。<br> 戴国毕竟是弹丸小国,连日守城,已显兵力疲惫,粮草不支,而且对方又添生力军,城池随时有被攻破的危险。戴国国君正在焦急之中,忽报郑国大将公子吕率军前来解围,就像溺水之人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不假思索,就欢欢喜喜地大开城门,将公子吕迎进了城。戴君可知,这一开城门,便将这祖祖辈辈相传的城池拱手相让给郑国,一脉相承的戴家祖庙断送在自己手中!<br> 公子吕的军队进城后,就摘下了救人于水火之中的仁义之师的假面具,露出了侵略者的狰狞面貌。戴君还没弄懂是怎么回事,便被秘密随公子吕军队进城的郑庄公逐出了家国。可怜戴国军民已在连日抗击宋、卫联军的战斗中元气大伤,又失去了自己的国君,根本无法同郑军抗衡。郑庄公就这样兵不血刃,并吞了戴国。而这一切,都是在城外的孔父嘉等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的。<br> 当孔父嘉布置好兵力,正要发起总攻时,突闻数声炮响,戴国城上顷刻间换上了郑国的旗号。公子吕在城墙上探出身子,得意地高叫道:“城下诸国的各位将军们,多谢了。在各位的密切配合下,我们的君主已顺利地夺得了戴城。你们会得到应有的赏赐的!”孔父嘉简直都要气昏过去了。接连受挫,使这位自命不凡的将军完全失去了理智,要同郑庄公在戴城下决一死战。连以莽撞行事著称的卫国大将右宰丑都想到善于用兵的郑庄公可能另有伏兵,提醒孔父嘉,注意防备两面受敌。但孔父嘉什么也不顾了,当郑庄公派人来下战书时,他想都不想,就批上“来日决战”四个大字。<br> 孔父嘉输定了。前面提到,郑庄公是兵分四路往戴国悄悄而来的,除一路名义上由公子吕率领,实际他自己亲自指挥来占领戴城外,其余三路是专门用来合歼孔父嘉的联军的。这三路人马这时早已埋伏在预定位置,等着孔父嘉了。因此,孔父嘉要面对的不只是右宰丑所推测的两面受敌,而是四面包围。<br> 这场战斗的结局,完全可以在战鼓擂响之前就记入历史。在郑国军队的强大合围下,宋、卫、蔡三国数万人马,仅仅一天工夫,便灰飞烟灭,不死即降。只有二十多人死命保护孔父嘉逃回宋国。这大概就是公子吕事先所应允的“应有的赏赐”吧!<br> 郑庄公站在戴城城楼上,一边打量着脚下这不费一枪一弹、顺手牵羊得来的戴城,一边看着远处孔父嘉丢盔弃甲、望风而逃,好不得意。<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