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做局:历史深处的真实博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036995
  • 作      者:
    任浩之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智慧无罪,做局有理,最睿智的人生谋略与处世哲学<br>    博弈理论与精彩案例的结合,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竞争策略,也让读者领悟到了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br>    从历史中学习权谋之术,一直是中国普通大众读史的兴趣和预期之所在。<br>    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关系,概括起来不出一个“局”字,其关键在于如何看局、如何防局、如何做局、如何救局,从而才能避免被淘汰出局。
展开
作者简介
    任浩之,1973年生,籍贯安徽宿州,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做过十年机关公务员。现寓居北京,潜心著述,专注于挖掘文史典籍,弘扬普及传统文化,开发出适合今人的新理念、新价值。已出版畅销著作有:《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王道:中国历史中的帝王术》《读史学做人》《读史学做事》等,上述图书均被引进到韩国、台湾地区,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
展开
内容介绍
    局,无处不在。小到人与人的竞争,大到统治一个国家,都需要策略。做局就是一种在长期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人生博弈手段。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概括起来不出一个“局”字。做局并非贬义,而是在复杂的格局下,力求自保以维持生存,或者发展以改变命运的技巧。<br>    一部中国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博弈史,其中有数不清的局,看得人眼花缭乱,读得人惊心动魄。不论忠奸善恶,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形形色色的局联系在一起,只不过有的人在做局,有的人在防局罢了。局做得好,做局的人可能会一举成名,一夜暴富,一帆风顺;做得不好,做局的人也会身败名裂、自取其咎、一失足成千古恨。做局者与防局者的角色,是随时可以互换的,一个人可以给别人做局,也同时要谨慎应对别人设下的局,避免成为炮灰和牺牲品。<br>    《做局:历史深处的真实博弈》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希望透过历史告诉读者人性的多变,社会的复杂,让我们学会在社会中生存的博弈之道。读一遍看清历史大势,读两遍参悟人性本质。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设局之策<br>    最高明的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人心甘情愿。<br>    最经济的局,讲究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br><br>    —— 润物无声的设局法 ——<br><br>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br>    猫是害怕辣椒的,怎样让猫吃辣椒?<br>    有人说,把辣椒塞进猫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这种办法虽然有效,可是太过粗暴。<br>    有人说,让猫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办法好一点了,但欺骗了猫。<br>    最好的办法,是把辣椒擦在猫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就会自己去舔掉辣椒,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兴奋不已。<br>    这个故事很有哲理。本书讲的是做局。如何做局才是高明的?使用强硬手段和欺骗,都不算高明,最好是让猫自愿。<br><br>    汉朝时,汉武帝想削藩,但又怕诸侯们反对,万一再来个“七国之乱”怎么办?<br>    有个大臣叫主父偃,向汉武帝献计说:“现在诸侯们一般都有十多个子弟,但仅嫡长子可继立为王侯,其余的虽同是亲骨肉,却得不到尺寸的封地。这不能体现您作为天子的仁义之道。您如果让诸侯们给每个子弟都分封一块土地,各自据以为列侯。这样,诸侯王的子弟都满足了自己的心愿,感到您给每个人都施予了恩泽。而实际上,您已把各地的诸侯国化整为零,分而治之。不用我们动手削封,他们的势力也就自然衰弱下去了。”<br>    汉武帝听后,觉得这个计谋很好,于是颁布“推恩令”。果然,通过广封列侯的方式,汉武帝成功地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br>    这个办法好,好就好在当事人自愿。允许诸侯把土地再分配,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有份,诸侯们高兴,皇帝也高兴。土地像蛋糕一样越切越小,想造反也造不成了。<br><br>    高明的谋略家不把使用强力作为第一手段,而是设法使自己的目标与别人的利益相一致,别人自然会乐于接受。<br>    三国早期,刘备还在刘表手下做事。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刘琦,小儿子叫刘琮。刘表偏爱刘琮,冷落刘琦。刘琦听说诸葛亮学识渊博、智慧出众,就想求助于他。诸葛亮给刘琦指条出路:现在江夏正好少一个太守,公子可以请求带兵驻守江夏。那样就可以避免灾祸了。刘琦接受了建议。<br>    第二天,刘琦求见刘表,说想去防守江夏,刘表犹豫不决。请刘备来商量。刘备说:“江夏是重地,别人防守不太可靠。正好公子愿去,我认为此事可以答应。”于是刘表就命刘琦领兵三千赴江夏镇守重地去了。<br>    在这场谋划中,诸葛亮就逼着刘琦这条鱼自愿咬住“镇守江夏以自保”这个鱼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其实,诸葛亮的本意是帮助刘备夺取荆州,偏偏刘备不肯乘刘表内外交困时下手。诸葛亮只好利用刘琦请求避祸之计的机会,提出镇守江夏的建议,为刘备将来不敌曹操时,留一个去处。<br>    局,无处不在。小到人与人的竞争,大到统治一个国家,都需要策略。封建社会的科举取士,不正是一个高明的局吗?知识分子想进入统治阶层,必须学习官方指定的经典,接受官方的洗脑,为了求取功名,他们欣然入局,乐此不疲。难怪李世民视察科举考试时,看着鱼贯而入考场的学子们,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彀就是圈套、牢笼的意思。<br>    这,就是局。生活在滚滚红尘之中的凡夫俗子们,谁躲得掉呢?<br><br><br><br>    —— 吕不韦的长线投资 ——<br><br>    做局,就是抛开常规手段,尽量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价值的做事方法。为什么人们对局津津乐道?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人的智慧,能给人以启发,可以当作美来欣赏。<br>    在中国历史上,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价值的,是吕不韦,因为他做成了一单生意,换来了一个大国的控制权。<br>    吕不韦出生在韩国的阳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禹县,在当时,他只是一个商人。在中国古代,商人是没有地位的,必须在政治上有靠山,心里才会踏实。其实这种传统在今天也没有太大改变,不然人们为什么那么推崇红顶商人胡雪岩?吕不韦很希望光大门楣,争取政治地位,他知道,改变现状的途径要在社会现有的体制内寻找。或许是出于商人的本能,他选择了“风险投资”。吕不韦看中了子楚,把他当作可以创造巨大价值的“奇货”。<br>    子楚是什么人呢?他是秦国派到赵国做人质的王子。秦国的王子一大堆,他并不受宠,所以被派到那里去了。子楚作为人质,在赵国不受尊重,而且经济拮据,日子过得很不称心,天天借酒浇愁,当时的人们都不大看得起他。<br>    有一次,很懂得研究市场的吕不韦去邯郸做生意,见到子楚被酒家揪着衣服索债,大为感慨地说:“这真是一件奇货啊!”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个谱,认为子楚就是他弃商从政的切入点。<br>    于是,吕不韦走上前替他解了围,子楚自然是感激不已。这时,吕不韦却说:“我能让您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子楚听后,讥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你先自己富贵了再说吧!”<br>    吕不韦神秘地笑了笑说:“您有所不知,我的富贵得待您富贵后才能实现啊。”说完,便带着子楚来到自己家中。<br>    到了密室,吕不韦才把话挑明了,他说:“秦王老了,您的父亲安国君如今又是太子。我听说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如此,能推立继承人的就只有华阳夫人了。您兄弟二十余人,而您排行居中,且长年在外国做人质,又如何能被安国君重视?如此看来,即使秦王死后,安国君得立为秦王,您也没有多少把握和长兄及诸公子争得太子之位。”这一席话打动了子楚,子楚深以为然,说:“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是好?”<br>    吕不韦说:“您现在没有钱财,我吕不韦可以出钱去帮你铺路,让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公子为继承人。”子楚一听,高兴都来不及,忙说:“如果能够做到,我当秦王后,我们一起分享荣华富贵。”<br>    如果认为吕不韦只是一时投机走上政治之路,或者只是为了谋取高官厚禄、赢得无数资财,那么也未免太小看他了。以吕不韦当时的家资来看,已经足够用上一辈子了,大可不必做这笔很可能惹来杀身之祸的生意。凡是有抱负的人,总想尝试新事物,挑战一下自己能力的极限,赚钱已不能提起吕不韦的兴趣,而扶植一个国君,影响一个国家,那可是一件很刺激的事。<br>    吕不韦以最便宜的价格买了一只潜力股。<br>    后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吕不韦花了一笔钱,走华阳夫人的门路,使膝下无子的华阳夫人认了子楚做儿子,接着在安国君面前为子楚争取到继承人的资格。子楚成了王储,事情就成功了一半。<br>    子楚,这只潜力股终于有了起色。吕不韦决定加大投资,在子楚回到秦国之后也能将这只潜力股牢牢抓住,不让别人夺走。<br>    他决定使用美色。吕不韦的姬妾之中,有一个美姿容、善歌舞的赵姬。在一次酒宴上,醉眼迷离的子楚见到了赵姬,爱慕不已。借着酒劲,他请吕不韦把这个漂亮姑娘赐给他。<br>    吕不韦佯装吃惊、愤怒,对朋友的妻妾怎可心有妄念?表演了一番之后,就顺势答应了。但吕不韦已把子楚套牢,因为赵姬已有孕在身。史记载:“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br>    公元前250年,安国君即位为秦孝文王,但登上宝座刚三天就去世了。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按照原来的约定,就让吕不韦任相国,这样秦国的大权开始操在吕不韦手中了。<br><br>    吕不韦的成功,用现代词汇来讲,就是他具有商业眼光和投资勇气。的确,吕不韦的这个优势是超越时代的,在今天仍不失为经典之作。首先是投资五百金给穷困潦倒的子楚,“为进用,结宾客”,然后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用贿赂的手段使子楚顺利成了秦国的嗣君。最后的一笔花销是当赵国要杀子楚时,吕不韦又果断地“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结算下来,吕不韦共花费一千六百金,终于完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桩买卖,使走投无路的子楚当上了最强大国家的君王,吕不韦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权势熏天的宰相。当然,吕不韦还通过赵姬的肚子,顺利完成了一桩偷天换日、暗移江山的好把戏,为中国培育了一个历史上最残暴,也是最伟大的君主——秦始皇,这要算买卖之外分得的一个大红包了。<br>    一个人,一个企业,要想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要么出最大的成本,要么冒最大的风险,没有其他超越经济规律的道理可讲。吕不韦就是付出了最大的成本,不仅罄尽所有的资金,还搭进了自己的老婆,并且还冒了最大的风险。为什么说是最大的风险呢?因为他所投资的对象在当时被普遍不看好,认为那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值得投资。但是,吕不韦不这么看,他以过人的眼力发现了这个机会和目标,这也正是他的高明所在。<br>    更高明的是,吕不韦没有只是单纯地投资,他还想方设法地去包装这个投资对象,使他尽快地发展,尽快地出效益。这简直就是现代一些顶级投资家的手法了。在现代社会,各种投资者也是可以从中学到不少道理的。首先的一条是,要能够以独到的眼力,发现不被别家重视的潜力股。其次,要敢于投资,具有倾囊而出的魄力,不要斤斤计较,过于算计。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主动地积极地对被投资对象进行经营,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家。<br><br><br><br><br><br>    —— 千古第一反间计 ——<br><br>    天下的“做局者”们,利用人性的弱点,在五千年的时间里挖了无数的“坑”,但其中最黑最深也最险的,当数令对手祸起萧墙的反间计了。<br>    在反间计的大坑里,无数的英雄、奸雄、枭雄倒在自己人的刀下,含恨而死。这个“局”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首先,它的成本出奇的小,可以借刀杀人,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次,它的收益相当的大,在中了反间计之后,对手阵营祸起萧墙,人心惶惶,失去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内耗不止,往往变得不堪一击。<br>    秦汉战争中的陈平,就用了这一损招: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加速了项羽的灭亡。范增是追随项羽叔父项梁起兵的老臣。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士似乎只有范增一人。离间这位被项羽尊为“亚父”的能人,的确相当有难度,但难不倒离间计大师陈平。<br>    有一次项羽的使者来访,陈平“做局”的机会来了,他先是故意地隆重接待使者。声色犬马之下,使者被感动得坐卧不安,当然礼节性地说出代楚霸王项羽向诸位感谢的话来。谁知招待人员就此突然翻脸,撤下大餐和美女,换上窝头和稀饭,当着使者的面说,你倒是早说你是项羽派来的啊,我们还以为你是亚父范增派来的呢。使者羞怒之下,回去把这件事添油加醋地向项羽作了汇报,头脑简单的项羽当然怒火中烧,从此不再信任范增。后来范增几次直言相谏,更是惹得早有成见的霸王不高兴了,终于被扫地出门。范增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受了闷气,加上背上毒疮发作,不久就负气归西。而他一死,项羽的末日也就不远了。<br>    从表面上看,使项羽怀疑范增好像非常难,但在那个年代,这种事情是很容易理解的。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谁能最终获胜实在不好说,所以有的人今天站在这个阵营,明天可能又站到了另一个阵营。站在项羽的角度想,范增也许真的觉得刘邦更有王者之气,想跳槽倒向刘邦哩!韩信、黥布之流不都是出尔反尔、忽左忽右吗?<br>    人性是不可捉摸的,人心隔肚皮啊。我们知道,关系越是亲密的人之间有时越是容易出现矛盾。就拿刘邦来说吧,他就曾因萧何在后方权力过大而怀疑萧何,后者及时看出不妙,就把自己的家属子女送到战场(可以说是做人质),同时他也搞些贪污财物、挪用公款的事来,刘邦这才打消疑虑:哦,萧何看来并无异心,只是贪些小便宜罢了,这倒不打紧,从此放下心来。<br><br>    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反间计,那就是皇太极借崇祯皇帝之手除掉袁崇焕,扫除了灭明的一大障碍。<br>    当时,后金南下,势如破竹,明朝的辽东守将袁崇焕独撑危局,使皇太极如鲠在喉。公元1627年,崇祯帝即位,很想有所作为,他一即位就除掉了大阉魏忠贤,又给杨涟、左光斗等正直的大臣平反了冤狱。许多大臣请求把袁崇焕召回朝廷。崇祯帝接受了这个意见,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崇祯帝还亲自召见袁崇焕,问他有什么计划。袁崇焕说:“只要给我指挥权,朝廷各部一致配合,不出五年,可以恢复辽东。”<br>    崇祯帝听了十分兴奋,给袁崇焕一口尚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br>    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士气振奋。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不服从袁崇焕的指挥。袁崇焕使用尚方剑,把毛文龙杀了。<br>    皇太极在辽东屡屡败于袁崇焕,当然不肯罢休,他知道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决定改变进兵路线。他做好一切准备,于公元1629年十月,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道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br>    这一着可出乎袁崇焕的意外。袁崇焕赶紧出兵,想在半路上把后金军拦住,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后金军乘虚而入,到了北京郊外。袁崇焕得到情报,心急火燎地带着明军赶了两天两夜,赶到北京广渠门外,没顾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别路明军,也陆续赶到,投入战斗。<br>    后金军突然进攻北京,引起了全城震动。崇祯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后来听说袁崇焕带兵赶到,心才定了一些。他亲自召见袁崇焕,慰劳了一番。但是一些魏忠贤的余党却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说不定里面还有什么阴谋呢。<br>    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有些怀疑起来。袁崇焕向皇上请求说,将士们长途跋涉,十分劳累,请准允入城休整,但被崇祯帝拒绝了。<br>    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是他听到守营金兵的私下议论,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这个消息简直像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br>    崇祯帝哪里知道,这个情报完全是假的。两个金兵的谈话是皇太极预先布置的。<br>    崇祯帝命令袁崇焕马上进宫。袁崇焕接到命令,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匆忙进了宫。崇祯帝拉长了脸,责问说:“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为什么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还迟迟不来?”<br>    袁崇焕不禁怔了一下,这些话都是从哪儿说起?他正想答辩,崇祯帝已经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捆绑起来,押进大牢。<br>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br>    崇祯帝说:“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会误事。”<br>    崇祯帝拒绝大臣的劝告,一些魏忠贤余党又趁机诬陷。到了第二年,崇祯帝终于下令把袁崇焕杀害了。<br>    反间计是名副其实的毒计,其毒不仅仅是手段,更重要的是其对人性弱点的残酷利用和无情玩弄。对于人类来说,这既是一种让人津津乐道的谋略,又是对对手智商的一个讽刺。但是在“目的总是证明手段的正确”和“最大的法,不是宪法,而是看法”的规则下,那些试图谋取胜利的人总是看重“津津乐道的谋略”,何况,“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br>    ……
展开
目录
一  设局之策<br><br>最高明的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人心甘情愿。<br>最经济的局,讲究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br><br>润物无声的设局法<br>吕不韦的长线投资<br>千古第一反间计<br>借船出海,借树开花<br>借刀杀人<br>无风也能起大浪<br>把潜在对手解决在摇篮里<br>连环计,走不出的迷局<br>神秘感也是种威慑力<br><br><br>二  开局之需<br><br>“名不正则言不顺”。开局需要取得道义的合法性,抢占有利的制高点。<br>要建好自己的根据地,明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br>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没有东风可以造东风。<br><br>做局者的演技<br>要关心对方的利益和需求<br>打造自己的人才库<br>取得道义合法性<br>自己成功,也要成全别人<br>建好你的根据地<br>没有东风可造东风<br>在上级面前的种种表演<br><br><br>三  观局之法<br><br>一个局,做局的与被做局的,被扯进局的,想搅局的,想坐收渔翁之利的,各方势力斗智斗勇,费尽心思,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同时,就是一个再简单的局,只要从多角度观摩,都是复杂的,能看出不同的道理。<br>当时机成熟时,如果不能及时把握,不仅做不成局,甚至还会掉进别人的局里。而如果时机还不成熟时,就头脑发热地认为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从而盲目行动,则结果是做得越多,错误就越大。<br><br>不要授人以柄<br>圆滑老练的张之洞<br>浑水摸鱼的几种技巧<br>难以克服的人性弱点<br>看碟子下菜<br>上轿容易下轿难<br><br><br>四  控局之道<br><br>运用谋略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露锋芒,既能有效地掩饰目的,又能达到目的,不仅要说服对手,战胜对手,又不能显得太张狂太咄咄逼人。当你做大事时,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否则你会被别人当靶子打!<br>但是,到了该出手的时候,一定要杀伐决断。胡林翼曾力劝曾国藩不可专学诸葛亮的谨慎小心,还曾一再敦劝曾国藩要有不怕包揽把持、放手去干的勇气。这些特点,正是曾国藩缺乏而胡林翼所特有的。<br><br>耐住性子才能钓到大鱼<br>苏秦张仪的一唱一和<br>由扁鹊的医术想到的<br>把事办得妥帖<br>抓其弱点,逼其就范<br>刚柔兼备,宽猛并用<br>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br>软硬兼施,流氓打法<br>一场和平的权力移交<br>内紧外松,制造烟雾<br><br><br>五  对局之争<br><br>当双方实力不相上下时,要尽量避免真刀相见、两败俱伤。因为这是一场零和博弈,对双方都没有好处。<br>所谓渗透战术,就是在和风细雨中瓦解对方,而不必大动干戈。可以先给对方一些甜头,使其入局,等他感觉不妙时,已成骑虎之势。把青蛙扔到沸水里,它能跳走活命;把它放在温水里慢慢煮,它会舒舒服服地死掉。<br><br>不战而屈人之兵<br>把对手拆得七零八落<br>无处不在的三方制衡<br>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智猪博弈”<br>趁火打劫,速战速决<br>温水煮青蛙<br>把对手推上绝境<br>李渊的反客为主<br>再看“田忌赛马”<br><br><br>六  僵局之救<br><br>局势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也往往是最困难的时候,这时一定要想方设法挺住,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挺过去了你就是英雄,挺不过去你就是草包。<br>大难当前,可以施“李代桃僵”计,找到替人受过者。也可施“金蝉脱壳”计,这实际上是一种分身计、逃遁计,是一种面临僵局、败局时的反败为胜之法。<br><br>败中求胜之计<br>关键时刻要有决斗的勇气<br>巧用力,才能扳倒大石头<br>替罪羊与炮灰<br>通过造势来救市<br>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br>借助外力办自己的事<br><br><br>七  搅局之技<br><br>搅局,就是“我赢不了,你也别想赢”。既然自己成不了,那就谁都别想成。来明的遭人谴责,那就来暗的,就是扯后腿拆后台,也要坏了你的局。<br><br>露出些破绽给人看<br>制造假象,借机敲打<br>扯后腿,拆后台<br>就是要看你的笑话<br>忽真忽假,把对手玩晕<br>彻底消除一切隐患<br><br><br>八  破局之巧<br><br>与对方博弈时,要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br>打蛇就是找准七寸,争取一击成功。<br>不要总是龟缩在自己的阵地,要敢于争取战略空间,在自己的阵地之外建立一道防火墙。这一做法对于防范小人来说,尤其必要。<br><br>把博弈的主动权抓在手里<br>蛇打七寸,攻其要害<br>自建一道防火墙<br>寻找你的盟友<br><br><br>九  收局之要<br><br>收局就是打扫战场,消除一切隐患,保住自己的胜利成果,维护自己的声誉。<br>凡是胜利者,都欠下了很多债。所以要有还债的意识,功成名就之后多想着回馈社会,以减轻你的原罪。<br><br>收尾一定要漂亮<br>张居正的不完美退场<br>曾国藩全身而退<br>李鸿章办事留余地<br>胜利者要有还债意识<br>一个人可以红多久<br>自己的事业不可维系于一人<br>选好接班人<br>人到用时方恨少<br>关键时拉对手一把<br><br><br>十  败局之训<br><br>使你成功的因素有时也正是导致你败亡的因素,胡雪岩的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那些成功的局何以成功,也要知道那些失败的局何以失败。<br>“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种下什么因,就要收获什么果。失败,往往是逃不掉的宿命。<br><br>分析历史上的败局<br>绝不可永远与狼共舞<br>性格缺陷招来厄运<br>一定要把利益格局看清楚<br>武则天,赢了天下又如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