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北道教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69946
  • 作      者:
    樊光春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起源地区。在原始宗教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道教因素,在许多方面首先出现于西北地区。在道教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西北地区提供了它生存和活跃的基本条件,因而在西北地区上演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当代道教界,西北地区保存的全真道原始风范对全国道教仍具有重大影响力。对这一地区的道教历史与现状展开深入研究,对于展示道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轨迹和地方特色,充实和完善中国道教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br>    《西北道教史》以翔实的文献考证和深入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全面论述了道教在西北地区起源的发展脉络,披露了许多新材料,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新的看法,对同行的学术研究和加深社会层面对道教的正确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佛教之传人中国,向以东汉明帝时迦叶摩腾和竺法兰驮经至洛阳为标志,时为公元1世纪中叶。而在此之前半世纪的西汉元寿时,已有佛经传人中国。公元前2年(汉元寿元年),大月氏遣使臣伊存到汉朝,向“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学界认为这是第一部汉译佛经。经中称:“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这件事说明,“老子化胡”的道教神话,是同佛教传入中国同时发生的,因此绝不会是佛教传人中国之后刺激了道教的产生。至于老子神话,早在战国时有屈原《楚辞?远游》称其“恬淡养性,致寿数百岁”,汉成帝时(公元前32-前7年)刘向又在司马迁《史记》中有关老子“莫知其所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老子加以神化。他在《列仙传》中说尹喜与老子游历流沙之西,服巨胜实,因此长生。接着,这种说法又从西域传到中土,并且发展为老子化胡之说。老子化胡之说首先见之于佛经,说明两个现象:第一,老子在中国已经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对他的崇拜和信仰标志道教信仰形态的成立;第二,在道教神仙信仰遍及朝野的社会环境中,佛教进入中国,为了立足,打“老子牌”是一个有效的策略。<br>    当佛教在中国由渗透转而全面发展之时,道教也完成了从原始道教向民间道教和正统道教的转化。西晋时,有长安道士王浮造《老子化胡经》,激起佛教界的反感,因为此时佛教已经在中国立住了脚跟;但双方尚处于势均力敌的态势。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其中氐、羌族具有五斗米道的传统和背景,因此在佛教全面发展之时,仍表现出浓厚的道教热情,以陕西关中为最集中出现的北朝造像碑,佛道题材几乎同时出现,而且在众多佛道合一的造像碑中不乏老子化胡的内容,亦说明当时佛教徒对道教神仙信仰的认同。北魏时,崇信道教的魏武帝因部署平定盖吴起事到达长安,在佛寺中发现大量军械,指僧人与盖吴通谋,遂下令焚毁魏境佛寺、坑杀僧人;由于时任太子的恭宗敬奉佛教,采用延迟颁发诏书的办法,密谕佛教提前应对,僧众得以逃匿,经卷亦秘藏。在废佛的七八年间,佛寺佛塔等地面建筑遭受灭顶之灾。此一事件对于秦陇地区的道教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br>    造成魏武帝灭佛的根本原因是,北朝以后,迅速扩张的佛教势力严重压制了本土文化,也给国家财政造成相当程度的威胁,因此相继发生4起灭佛事件,前3次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灭佛的策源地都在长安。<br>    ……
展开
目录
绪论<br>卷一 西北道教地理<br>第一章 西北历史地理概述<br>第一节 西北自然环境<br>第二节 西北政区沿革<br>第三节 西北民族<br><br>第二章 上古仙山<br>第一节 昆仑山<br>第二节 崆峒山<br><br>第三章 洞天福地<br>第一节 终南山<br>第二节 华山<br>第三节 太白山<br>第四节 蓝田山<br>第五节 西镇吴山<br>第六节 西城山与西玄山<br><br>第四章 其他道教名山<br>第一节 陕西道教名山<br>第二节 甘肃道教名山<br>第三节 宁夏道教名山<br>第四节 青海道教名山<br>第五节 新疆道教名山<br><br>卷二 早期西北道教<br>第一章 古代西北神话与神灵崇拜<br>第一节 古代神话<br>第二节 神灵崇拜与原始宗教<br>第三节 西北地区的山川祭祀<br><br>第二章 黄老道家在西北<br>第一节 黄帝与原始宗教<br>第二节 老子在西北的行踪与黄老思想的结合<br>第三节 尹喜与道教<br><br>第三章 方仙道<br>第一节 黄老道家在秦陇的活动<br>第二节 方仙道在秦陇的活动<br>第三节 汉武帝与道教<br>第四节 终南山玄都坛<br><br>第四章 黄老道<br>第一节 《太平经》的流传<br>第二节 西北黄老道<br>第三节 五斗米道在汉中和秦陇地区的传播<br>第四节 北朝造像碑反映的西北道教史实<br><br>第五章 楼观道与老子神话<br>第一节 楼观道的形成与影响<br>第二节 老子化胡经<br>第三节 楼观道的代表人物<br>第四节 通道观与“田谷十老<br><br>卷三 隋唐西北道教<br>第一章 隋唐崇道对西北道教的影响<br>第一节 隋唐王朝的崇道政策<br>第二节 皇室制作的老子神话<br>第三节 佛道相争与武宗废佛<br><br>第二章 隋唐长安道教<br>第一节 风行朝野的崇道热潮<br>第二节 隋唐长安的著名道观与内道场<br>第三节 炼丹术的兴盛与失败<br>第四节 长安道教传播海外<br><br>第三章 隋唐西北道观概览<br>第一节 仙都楼观及隋以前西北道观分布<br>第二节 长安城内道观分布<br>第三节 西北道观一览<br><br>第四章 唐代河西与西域道教<br>第一节 河西敦煌道教<br>第二节 西域道教<br><br>第五章 隋唐西北道教代表人物<br>第一节 隋唐楼观道的代表人物<br>第二节 上清派在西北的代表人物<br>第三节 不明宗派的代表人物<br>第四节 孙思邈对道教养生学的贡献<br><br>卷四 宋一西夏西北道教<br>第一章 道教内丹术在西北的兴起<br>第一节 钟离权、吕洞宾在西北的传道<br>第二节 陈抟与华山道教<br>第三节 张伯端与内丹学的形成<br><br>第二章 两宋西北道教与道观<br>第一节 终南道士与宋室崇道<br>第二节 萨守坚与甘肃西和萨祖殿<br>第三节 两宋西北重要宫观<br>第四节 宋代西北道教宫观一览<br><br>第三章 西夏道教<br>第一节 西夏宗教信仰概况<br>第二节 宁明太子与定仙山<br>第三节 西夏文书保存的道教信息<br><br>卷五 金元西北道教<br>第一章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br>第一节 王重阳生平事略<br>第二节 王重阳终南遇仙考辨<br>第三节 王重阳的宗教学术思想和养生思想<br>第四节 王重阳在终南的道友和弟子<br><br>第二章 马丹阳和丘处机在西北的弘道活动<br>第一节 马丹阳西北传道纪实<br>……<br>卷六 明代以后的西北道教<br>卷七 西北道教著述<br>卷八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