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道教伦理思想史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24582
  • 作      者:
    乐爱国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乐爱国,男,1955年11月生,浙江省宁波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道学研究》副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与科技关系的研究。已出版著作多部,主要有:《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王廷相评传》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要有:《李约瑟的管子思想研究》、《管子与古代数学》、《朱熹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及历史作用》、《朱熹:一位被遗忘的天文学家》、《从儒家文化的角度看“西学中源”说的形成》、《儒学与中国古代农学》、《〈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影响》;出版译著多部,主要有:《宗教社会学》、《中国人的性格》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以伦理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产生的道教及其思想,不可能不渗透着伦理精神,其原因在于:(1)道教崇奉的神仙具有伦理道德的内涵,(2)道教修道中的养神、修性融合了道德修养过程,(3)道教追求的得道成仙舆伦理道德具有密切联系,(4)道教“欲修仙道,先修人道”的理念蕴含着伦理思想。而且,道教伦理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它具有明显的神学特征;第二,它融合了道家、儒家以及佛教的伦理思想;第三,它以道性论为理论基础;第四,它具有生命伦理的特征。研究道教伦理思想史就是要探讨道教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这不仅对于了解和研究道教及其思想,而且对于研究整个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对于今天吸取中国传统的优秀伦理思想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已有的这些学术论著可以看出,以往道教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大都侧重于专题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专题性研究应当与整体性研究结合起来,并且通过整体性研究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当然,整体性研究是以专题性研究为基础的。因此,在专题性研究的基础上,整体性地研究道教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对于推动道教伦理思想史研究的深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指出的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没有一部贯通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道教伦理思想史专著。遣也是笔者从事这一课题研究的重要动因之一。其次,探讨道教伦理思想史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道教伦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研究道教伦理思想是道教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也是认识道教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道教伦理思想随着道教的产生和演变有一个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探讨道教伦理思想史就是要具体而深入地研究并且客观而准确地反映造一历史过程。
    关于道教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历史分期等问题,此前学术界尚未有过深入的讨论,在此暂做一些尝试性的叙述。道教伦理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萌芽的西周初期,先秦两汉的儒家、道家等诸家的伦理思想是道教伦理的思想来源,早期的宗教伦理思想的演变,为道教伦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道教伦理思想自东汉开始逐渐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发展时期。
展开
目录

内容摘要
导论
一、道教与伦理的关系
二、道教伦理的基本特点
三、研究道教伦理思想史的意义
第一章 道教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萌芽
第二节 儒家的心性论与“三纲五常”
一、先秦儒家的仁、礼和孝、忠
二、儒家心性论的形成
三、儒家“三纲五常”的确立
第三节 道家的道德观与“自然无为”
一、先秦道家的“道”舆“德”
二、道家“自然无为”的伦理思想
三、道家与儒家伦理的冲突和融合
第四节 先秦两汉宗教伦理思想的演变与谶纬神学
第五节 余论

第二章 东汉魏晋时期道教伦理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太平经》的伦理思想
一、守道而行的道德准则
二、君臣民相通的政治伦理
三、父母子相通的家庭伦理
四、乐生、好善的人生追求
五、善恶报应与承负说
第二节 《老子想尔注》的伦理思想
一、“道”与忠孝仁义
二、行道奉诫与清静为本
三、为善去恶与至诚守善
第三节 葛洪的伦理思想
一、为道者当先立功德
二、仁而兼明与有礼为贵
三、不言而化行
四、修道成仙与修身养性
第四节 余论

第三章 南北朝时期道教伦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寇谦之的伦理思想
一、以礼度为首
二、奉守道诫与神明赏罚
第二节 陆修静的伦理思想
一、行善成德以至于道
二、斋法中的济度思想
三、斋醮科仪的修道功能
第三节 南北朝道教戒律中的伦理思想
一、道教戒律概说
二、道教戒律与道德规范
三、道教戒律的伦理特色
第四节 陶弘景的伦理思想
一、修心即修道,修道即修心
二、游心虚静,息虑无为
三、以善德解其缠
第五节 道教心性论的开启
第六节 余论

第四章 隋唐时期道教伦理思想的成熟
第一节 隋唐之际的道教心性论
第二节 成玄英的伦理思想
一、众生皆禀自然正性
二、率性而动,各守分内
三、心神凝寂,复于真性
四、绝偏尚之仁,弃执迹之义
第三节 王玄览的伦理思想
一、人心之正性,能应一切法
二、众生非是道,所以须修习
三、众生欲求道,当灭知见
第四节 孟安排《道教义枢》的伦理思想
一、道者:理、通、导;德者:得、成、不丧
二、止于十恶,行于十善
三、自然真空,即是道性
第五节 司马承祯的伦理思想
一、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
二、收心离境,无欲无心
三、积习而成,渐而进之
四、修道养生,融为一体
第六节 吴筠的伦理思想
一、内道德而外仁义
二、习静为契道之阶
三、忘情而率性
四、制恶兴善与立功改过
第七节 李筌的伦理思想
一、性有巧拙与修炼成圣
二、心中纳正与动静合道
三、上施道德,下行仁义
第八节 杜光庭的伦理思想
一、人之所禀,真元道性
二、去欲闭情与心寂境忘
三、无为白化与仁义礼智
四、为恶召祸,为善致福
第九节 余论

第五章 宋元时期道教伦理思想的开新
第一节 唐末宋初内丹道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金丹派南宗的伦理思想
一、先命后性,性命双修
二、察心观性,修心以静
三、学道之士,当先立身
第三节 金代全真道的伦理思想
一、识心见性全真觉
二、全真清静为先
三、忠孝仁慈胜出家
第四节 李道纯、陈致虚的伦理思想
一、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
二、清静而忘,少私寡欲
三、正己正天下,修德不言德
第五节 宋元净明道的伦理思想
一、净明只是正心诚意
二、以忠孝为本
三、作世间上品好人
第六节 宋元道教劝善书的伦理思想
一、道教劝善书概说
二、道教劝善书与伦理道德
三、道教劝善书的伦理特色
第七节 余论。

第六章 明清时期道教伦理思想的流变
第一节 张三丰的伦理思想
一、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
二、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
三、忠孝两全,仁义博施
四、扫除杂念,清心寡欲.
第二节 张宇初的伦理思想
一、心统性情
二、以清静为本
三、由仁义,操礼节
第三节 王常月的伦理思想
一、命在性中,见性为主
二、清静身心,绝缘舍爱
三、欲修仙道,先修人道
四、济度众生,功德圆满
第四节 刘一明的伦理思想
一、性命双修,道心常存
二、神室八法,成就大道
三、修道通关,渐次着力
四、积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务
第五节 余论
结语 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
一、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以强化
二、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三、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