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论语》?一些传统的和现代的注释是正确的么?《论语解读正要》本着科学分析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语言、文字解析入手。结合历史文献,对其中的64章提出不同看法。重点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为众。“行”为品行、操行,读xing(性)。
“觚不觚?觚哉,觚哉!”——“觚”,本为“柧”,木简;在这里指记录、抄写,与礼器无关。
“自行東修”,不是亲自送捆干肉给老师,而是能自己约束、修养自己,这是受教的起码标准。
“夷狄之有君”,是当时中国的四裔边民对周王朝的尊重。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标点应该这样点。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后边应该有一个“达”字(这是康有为早就发现了的),指的是孔子很少把‘‘利”和“命”和“仁”联系起来谈;所以“达”。
对于《论语》中的人物,也进一步加以考证。“老彭”不是同一个人,而是老子和彭祖,他们都是“述而不作”的。对于颛顼和大禹,也有新的发现。“夷逸”就是夷佚;“朱张”,就是越人隐者范蠡,后世称陶朱公、杨朱,放言“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者。”“少连”即少林,女真族之先人蜚廉;因其祖有大廉(连),后世称其为“少廉(连)”,少林寺即为他而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