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孟轲评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28988
  • 作      者:
    王生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孟母调教的这位圣人,是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王生平教授着笔孟母的早期教育及孟子一生的学究,生动、真实、形象地评述了孟子的思想对华夏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独特影响。<br>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仁者无敌。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轲(中国·春秋)<br>    是谁在孤独地激扬自己的人生,影响千年中国人思想的儒之先贤们,越过千山万水,倥偬岁月,我们在一起。<br>    孟子(前390-前305),战国时期鲁国人。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历史上被称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生平,男,1945年生,辽宁瓦房店市人,曾用笔名袁售仁、赵平等。1968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分配在新华社任记者;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皖,获哲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任哲学室副主任,现为教授、编审、《哲学研究》杂志副主编。出版学术著作10部,译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约500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孟轲评传》取亚里士多德、康德为域外参照,见出“私学”(孟论)不同于“国家乃唯一的教师”(亚论)的中西差异;“告则不得娶”(孟论)与“可以允许道德假象”(康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论)与“痛苦是活力的刺激物……高兴导致更快死亡”(康论)的中西异曲同工。以《红楼梦》贾母积淀的孟子“情节”为尾声,展示永恒的大儒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慈母严师<br>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伦理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雄辩家。历史上被称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的成功,发端于母亲的早期教育,延续在追随孔子思想的实践中。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没有孟母的启蒙和向导,就没有日后的孟子。儿子是伟大的,孟母更伟大。因为她调教出一位圣人。在早期教育成为一门具有可操作性工作的今天,出个把天才是不足为奇的。但在二千多年前,重视并卓有成效地实施早期教育,不具有原生的创造性是完全不可能设想的。<br>    孟母的头一个自觉去做的,就是选择一个适宜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孟子诞生在临近坟场的地方。孟母认为这样的地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她看到儿子对筑坟挖坑的游戏十分着迷。于是搬家到闹市附近。时间一长,又感到这地方不行,因为小孟轲整天学着商人喊买叫卖,煞有介事。不得已,再次搬家。这次,她满意了,因为附近是学堂。里面有知书达理的先生,耳畔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母子定居的地方,就在今天山东省的邹县。这里距孔子的出生地曲阜很近。依照一般看法,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按孙开泰《孟子年谱》为公元前389年,本书采后说),离孔子出生不过两个多世纪。学风淳厚,自不在话下。<br>    孔子首创私塾,是个开风气之先的大教育家。旧时的私塾挂有孔子的画像以示尊崇。但爬梳孑L子的教育学说,并不见早期教育的内容,更不见选择适宜环境的思想。就选择环境以利儿童发展来看,应是孟母的独创。这件事表明,孟母首开妇女进行早期教育的先河。孟母通过切身经验,体察到环境对儿童的同化能力。好的环境造就好的儿童,差的环境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孟母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不嫌麻烦地搬家,无非是为给儿子营造一个她认为理想的人文氛围而已。自己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br>    孟母第二个自觉去做的地方,就是在选择好的环境基础上,加紧言传身教。儿童天性,喜欢玩耍,缺乏自制力量。服从社会指令,克制自然欲求,不为物欲所动,就是建立道德意志、培养高尚感情的开端。小孟轲上了学,却身在课堂心在外,不好好读书。一次逃学,被孟母发现了。孟母把儿子叫到屋里,生气地用刀子割断了正在织的布,对小孟轲说:“你不好好念书,到头来,就像这割断的布一样,成为废品!”也许是响鼓不用重锤,打那之后,小孟轲再没逃过学。孟母的教育是向完美的精品方向努力的,她不允许自己的作品因自己的疏忽留下一丝瑕疵。一次,孟轲问邻居杀猪做什么,她未经意地随口应了一句:“给你肉吃。”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来她并没有这个意思,邻居也没讲过这个话。但如果孩子吃不到肉,那无异于撒谎。于是她不顾手头紧,还是买了肉,兑现了诺言。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精心培育的工作,一直延续到孟轲结婚之后。一次,孟轲告诉妈妈,要休掉妻子。孟母问:“为什么?”答:“她违背了礼教。”问:“你怎么知道?”答:“我亲眼所见,她在屋里竟然盘腿坐着。”孟母说:“如果你看到这种现象,恰好证明你违背了《礼》。《礼》书不是这样说嘛:将要进家,要问妻子在不在家;将要上堂,先要大声示意;进了房门,要低头看地。你一定没有低头看地,否则如何能见妻子盘腿?”一席话,说得孟轲连连认错。古代的礼法,一招一式,都有刻板规定;举手投足,都不许有差错。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有一丝不苟,才能彬彬有礼。这种严格要求,对儿童的日后成长,极其重要。世界戏剧大师卓别林晚年写回忆录时,几次提到他准确优美的发音吐字,完全得益于母亲的无数次对他不正确语调的纠正。
展开
目录
引言/001<br>第一讲 进学赖三迁慕贤定一生/001<br>慈母严师/002<br>私淑孔门/005<br>辩辟许行/007<br><br>第二讲 诉空位而超越立“仁宅”则无敌/013<br>“师道”与“王道”的张力/015<br>“圣”“王”的“周期”“天机”/018<br>当仁不让于师/023<br><br>第三讲 乐天以知命生生而不息/029<br>人生莫测/030<br>命运可知/032<br>“乐莫大焉”/035<br><br>第四讲 食色非人性善恶有文野/041<br>见死不救/042<br>人性论/048<br><br>第五讲 话语/权力道统/天下/055<br>“予岂好辩”/056<br>“何必日利”/060<br>“言近旨远”/062<br>“术不可不慎”/065<br>傥傥之言/067<br><br>第六讲 无情非君子有朋远方来/071<br>圣人亦有情/072<br>情之所钟正在我辈/074<br>“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077<br><br>第七讲 夜气谓之何仁端可当也/087<br>难解的概念/088<br>从整体上理解/091<br><br>第八讲 战兵乎战德求仁或求利/095<br>“道不同,不相为谋”/0g6<br>莫“执一”/099<br>战之“仁义”/104<br><br>第九讲 井田斯远景农桑乃小康/109<br>理想创造现实/110<br>着眼小康/113<br><br>第十讲 华夏风流浩然气长/123<br>落叶归根/124<br>身后泽被/124<br>后记/133<br>附录一:参考书目/137<br>附录二:孟子年谱/13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