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4.0从入门到精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40484
  • 作      者:
    陶春生, 赵罘, 张云杰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4.0是PTC公司推出的最新版本。《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4.0从入门到精通》主要介绍该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包括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曲面特征设计、钣金设计以及模具设计等内容。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4.0从入门到精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实用的角度进行讲解,结合实例介绍了软件中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并且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光盘,将实例制作过程制作为多媒体进行讲解,形式活泼,方便实用。《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4.0从入门到精通》主要适用于使用Pro/ENGINEER进行机械设计的广大初、中级用户,是广大读者快速掌握该软件的自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指导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4.0从入门到精通》以美国PTC公司的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4.0为对象,详细介绍了该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包括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曲面特征设汁、钣金设计以及模具设计等内容。全书分为二三大部分18章内容,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实用的角度进行讲解。第一部分(第1章至第4章)是入门篇,主要介绍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基础入门知识。第二部分(第5章至第12章)是提高篇,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以及软件使用技巧等方面逐步深入地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第5章至第12章)是精通篇,主要介绍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一些高级知识,帮助读者从入门直至精通。《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4.0从入门到精通》面向初、中级用户,是广大读者快速学握该软什的自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指导教材。<br>    《中文版ProENGINEER Wildfire4.0从入门到精通》配套光盘内容为部分实例源文件、最终文件及多媒体教学,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在Pro/ENGINEER中进行3D零件设计时,必须先建立基本实体,然后就可对此实体进行各项加工,如圆角、倒圆角等,以得到所需要的实体外形。3D实体可视为2D剖面在第三维空间的变化,因此建立实体时,必须先绘制实体模型的剖面,再利用拉伸、旋转、扫描和混合等方式建立3D实体模型。由此可知,基本实体与绘制的未加工零件的正视图并无差异,只是必须考虑零件的外观形状,按不同的方式建立体积。剖面的设计在Pro/ENGINEER的3D零件模型建立中是非常重要的,:Pro/ENGINEER的“参数式设计”特性也往往通过在剖面设计中指定参数来得到。Pro/ENGINEER的初学者往往很难接受必须给予“充分且适当”参数的剖面设计模式。建议读者在阅读此章时,注意培养剖面设计的良好习惯,并切实体会剖面设计时“参数式”的精神。剖面是零件实体的重要组成因素,一般是一个封闭的二维平面几何图形,能够表现出零件实体的某一部分的形状特征。通常,都会在剖面的基础上进行实体的拉伸、旋转等操作,从而完成零件设计。因此,剖面草绘是进行零件和曲面等模块设计的基础。
展开
目录
第1章 初识Pro/ENGINEER Wildfire 4.0<br>1.1 Pro/ENGINEER的发展之路<br>1.2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新增功能<br>1.2.1 2D和3D接口<br>1.2.2 ModelCHECK<br>1.2.3 仿真<br>1.2.4 制造<br>1.2.5 曲面设计<br>1.2.6 液染<br>1.2.7 钣金件设计和制造<br>1.3 认识界曲<br>1.3.1 菜单栏<br>1.3.2 工具栏<br>1.3.3 【特征】工具栏<br>1.3.4 命令提示栏<br>1.3.5 导航器<br>1.3.6 浏览器<br>1.3.7 【特征】探控面板<br>1.4 文件和窗口的基本操作<br>1.4.1 文件的基本操作<br>1.4.2 窗口的基本操作<br>1.5 控制三维视角<br>1.5.1 控制三维视角的方法<br>1.5.2 设置视角方向——重定向<br>1.5.3 设置颜色和外观<br>1.5.4 设置视角环境<br>1.6 实例练习<br>1.6.1 打开文件<br>1.6.2 关闭窗口并从内存调用零件<br>1.6.3 显示零件的各方向视图<br>1.6.4 保存文件<br>1.7 本章小结<br><br>第2章 草绘设计基础<br>2.1 认识草绘环境<br>2.1.1 剖面的有关概念<br>2.1.2 T具栏<br>2.1.3 草绘器工具<br>2.1.4 菜单栏<br>2.2 绘制基本几何图元<br>2.2.1 绘制点、直线和矩形<br>2.2.2 绘制圆、椭圆与圆弧<br>2.2.3 绘制曲线<br>2.2.4 创建文本<br>2.3 修改图元特征<br>2.3.1 图元的镜像复制<br>2.3.2 图元的缩放旋转<br>2.3.3 修剪图元<br>2.4 尺寸标注方法<br>2.4.1 直线尺寸标注<br>2.4.2 圆或弧尺寸标注<br>2.4.3 角度标注<br>2.4.4 修改约束条件<br>2.5 实例练习<br>2.5.1 实例介绍<br>2.5.2 绘制几何元素并标注<br>2.6 本章小结<br><br>第3章 创建基准特征<br>3.1 基准特征分类<br>3.2 建立基准平面<br>3.2.1 基准平面的用途<br>3.2.2 建立基准平面的步骤<br>3.2.3 修改基准平面<br>3.3 建立基准坐标系<br>3.3.1 基准坐标系的作用<br>3.3.2 基准坐标系的表示方法<br>3.3.3 设置基准坐标系的参数<br>3.4 建立基准点<br>3.4.1 基准点的类型<br>3.4.2 基准点的用途和命令<br>3.5 建立摹准曲线<br>3.5.1 基准曲线的功能<br>3.5.2 创建基准曲线的方法<br>3.6 建立基准轴<br>3.6.1 基准轴用途<br>3.6.2 建立基准轴的方法<br>3.7 实例练习<br>3.7.1 建立基准平面<br>3.7.2 建立基准坐标系<br>3.7.3 创建基准点<br>3.7.4 建立基准轴<br>3.7.5 创建基准曲线<br>3.8 本章小结<br><br>第4章 创建基础实体特征<br>4.1 零件设计基础<br>4.1.1 基本概念<br>4.1.2 零件设计的基本过程<br>4.2 创建拉伸特征<br>4.2.1 拉伸特征的选项说明<br>4.2.2 拉伸特征的创建<br>4.2.3 实体拉伸截面的注意事项<br>4.3 创建旋转特征<br>4.3.1 旋转特征的选项说明<br>4.3.2 旋转特征的创建<br>4.3.3 设置旋转截面和旋转轴的注意事项<br>4.4 创建扫描特征<br>4.4.1 扫描特征的选项说明<br>4.4.2 扫描特征的创建<br>4.4.3 扫描特征注意事项<br>4.5 实例练习<br>4.5.1 实例介绍<br>4.5.2 拉伸实体<br>4.5.3 旋转形成实体<br>4.5.4 扫描形成实体<br>4.5 本章小结<br><br>第5章 创建复杂的三维实体<br>5.1 创建可变截面扫描实体<br>5.1.1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的创建<br>5.1.2 扫描剖面外形的控制方式<br>5.2 创建螺旋扫描实体<br>5.2.1 螺旋扫描命令<br>5.2.2 指定螺旋轨迹草绘平面<br>5.2.3 创建螺旋轨迹线<br>5.2.4 创建螺旋扫描截面<br>5.2.5 修改螺旋参数的方法<br>5.3 创建三维扫描实体<br>5.3.1 设置扫描视图<br>5.3.2 创建三维扫描样条曲线<br>5.3.3 将样条曲线标注到局部坐标系<br>5.4 创建混合特征实体<br>5.4.1 混合特征生成方式<br>5.4.2 3种混合方式<br>5.5 实例练习<br>5.5.1 打开已有的零件模型<br>5.5.2 创建旋钮凸台<br>5.5.3 创建台灯立柱<br>5.5.4 创建台灯罩<br>5.6 本章小结<br><br>第6章 创建实体的修饰效果<br>6.1 创建倒角效果<br>6.1.1 倒角特征的选项说明<br>6.1.2 边倒角特征的创建<br>6.1.3 拐角倒角特征的创建<br>6.1.4 倒角特征设置提示<br>6.2 创建圆角效果<br>6.2.1 圆角特征的选项说明<br>6.2.2 圆角特征的创建<br>6.2.3 过渡部分设计<br>6.3 创建孔效果<br>6.3.1 孔特征的选项说明<br>6.3.2 孔特征的创建<br>6.4 创建抽壳效果<br>6.4.1 抽壳特征的建立及选项说明<br>6.4.2 抽壳特征设置提示<br>6.5 创建筋效果<br>6.5.1 筋特征的创建及选项说明<br>6.5.2 筋特征设置提示<br>6.6 创建螺纹效果<br>6.7 实例练习<br>6.7.1 打开已有的零件模型<br>6.7.2 创建安装孔<br>6.7.3 创建修饰螺纹<br>6.7.4 创建加强筋<br>6.7.5 创建圆角特征<br>6.7.6 创建倒角特征<br>6.8 本章小结<br><br>第7章 实体特征编辑操作<br>7.1 特征复制<br>7.1.1 特征复制简介<br>7.1.2 特征复制的建立<br>7.2 阵列特征<br>7.2.1 【阵列特征】操控面板<br>7.2.2 选择阵列方式<br>7.2.3 选择阵列再生方式<br>7.3 修改和重定义特征<br>7.3.1 特征的修改<br>7.3.2 重定义特征<br>7.4 特征之间的父子关系<br>7.4.1 父子关系的定义<br>7.4.2 父子关系产生的原因<br>7.4.3 父子关系的查看<br>7.4.4 父子关系的意义<br>7.5 删除、隐含和隐藏特征<br>7.5.1 特征的删除(或隐含)<br>7.5.2 特征的隐藏<br>7.6 特征的重新排序和参照<br>7.6.1 特征的重新排序<br>7.6.2 特征的重定参照<br>7.7 实例练习<br>7.7.1 打开已有的零件模型<br>7.7.2 阵列防滑点<br>7.7.3 创建实体折弯特征<br>7.7.4 隐藏特征<br>7.7.5 创建梳子主体<br>7.7.6 创建梳子齿<br>7.8 本章小结<br><br>第8章 创建曲面效果<br>8.1 生成简单曲面<br>8.1.1 创建拉伸曲面特征<br>8.1.2 创建旋转曲面特征<br>8.1.3 创建混合曲面特征<br>8.1.4 创建扫描曲面特征<br>8.2 创建可变剖面扫描曲面<br>8.3 创建扫描混合曲面<br>8.4 创建螺旋扫描曲面<br>8.5 创建填充曲面<br>8.6 创建边界混合曲面<br>8.7 实例练习<br>8.7.1 打开已有的零件模型<br>8.7.2 创建涂改液瓶主体<br>8.7.3 创建涂改液瓶底<br>8.7.4 创建涂改液瓶口<br>8.7.5 创建修饰圆角<br>8.8 本章小结<br><br>第9章 编辑修改曲面<br>9.1 复制曲面<br>9.2 移动、旋转和偏移曲面<br>9.2.1 移动与旋转曲面<br>9.2.2 偏移曲面<br>9.3 曲面相交和延伸<br>9.3.1 曲面相交<br>9.3.2 曲面延伸<br>9.4.合并和修剪曲面<br>9.4.1 合并曲面<br>9.4.2 修剪曲面<br>9.5 加厚曲面<br>9.6 曲面的实体化<br>9.7 实例练习<br>9.7.1 创建新的零件模型<br>9.7.2 创建油盒的盒体<br>9.7.3 创建油盒的存油甬道<br>9.7.4 创建凹槽<br>9.7.5 创建油盒底面<br>9.7.6 转换实体并抽壳<br>9.8 本章小结<br><br>第10章 通过程序设计生成零件<br>10.1 启动程序<br>10.2 显示设计<br>10.2.1 显示设计的方法<br>10.2.2 信息窗口的组成<br>10.3 编辑设计<br>10.4 实例练习<br>10.4.1 显示设计<br>10.4.2 编辑设计<br>10.5 本章小结<br><br>第11章 将零件装配起来<br>11.1 了解基本概念和环境配置<br>11.1.1 创建组件<br>11.1.2 组件模型树<br>11.1.3 装配元件<br>11.1.4 中文环境设置<br>11.1.5 配置文件<br>11.2 装配约束介绍<br>11.2.1 匹配<br>11.2.2 对齐<br>11.2.3 插入<br>11.2.4 坐标系<br>11.2.5 相切<br>11.2.6 线上点<br>ll.2.7 曲面上的点<br>11.2.8 曲面上的边<br>11.2.9 固定<br>11.3 调整组件<br>11.3.1 定向模式<br>11.3.2 平移元件<br>1l.3.3 旋转元件<br>11.3.4 调整元件<br>11.4 修改组件<br>11.4.1 元件名称的修改<br>11.4.2 元件的修改<br>11.5 修改装配关系<br>l1.5.1 修改装配<br>11.5.2 数据相关性<br>11.6 复制零组件<br>11.6.1 零组件复制基础<br>11.6.2 使用复制方式<br>11.6.3 使用阵列复制方式<br>11.7 配合件设计<br>11.7.1 装配特征应用于配合件<br>11.7.2 以引导零件设计配合件<br>11.8 实例练习<br>11.8.1 新建组件并插入零件<br>11.8.2 装配第二个零件<br>11.8.3 复制第二个零件<br>11.8.4 装配第三个零件<br>11.8.5 装配第四个零件<br>11.8.6 修改第三个零件<br>11.8.7 修改装配关系<br>11.8.8 设计配合孔<br>11.9 本章小结<br><br>第12章 创建工程图<br>第13章 装配设计进阶<br>第14章 自顶向下装配设计<br>第15章 工程图设计进阶<br>第16章 专项设计之钣金设计<br>第17章 钣金混合设计和特征操作<br>第18章 模具设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