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民改变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5269
  • 作      者:
    徐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徐勇,1955年生,湖北宜昌人,博士生导师,全国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长期从事政治学与城乡基层治理研究。2006年11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就“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作了专题讲解。主要学术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1992)、《中国农村村民自治、》(1997)、《包产到户沉浮录》(1998)、《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两人合著2003)、《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2003)、《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构建》(2009)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农村研究书系·政治系列:农民改变中国》主要由历史性研究论文构成。通过个案、对策和理论研究,作者意识到对历史源头的追溯特别重要。当今的现象及发展历程都可以在历史中寻求其源头,也只有从历史源头着力才能找到有解释力的答案。本书提出“回到原点”的思路。它包括回到历史事实原点和学术发展原点两个方面。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向来认为,民主不过是政治统治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就如市场是经济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一样。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政治统治权为全体公民所有,即政治统治资源为全体民众所有,它属于政治权力的所有权问题。用西方话语说是“人民主权”,用中国话语说是“人民主人”,用宪法语言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只有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国家的全体国民才能成为享有政治权利的平等公民而不是仅仅作为被统治者的“臣民”、“草民”。主权在民可以说是民主的核心价值,涉及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安排。
    第二个层次是政治统治权的配置,即治理国家的权力为谁使用,它属于政治权力的使用权问题。这种权力资源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政治体制,如集权制和分权制。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有所不同,如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议会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泰国的君主立宪制等。
    第三个层次是政治统治权的运行,即治理国家的权力如何使用,它属于政治权力的经营权问题。这种权力资源的经营形成一定的政治运行机制,包括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政治运行的一系列环节。通过这一系列环节使政治机器运转起来。
    以上三个层次是相互关联的。没有最高层次的民主制度,就无所谓民主体制和机制。没有民主体制和机制,民主制度也会被“悬空”,只是一纸空文。而三个层次的实现程度和次序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国家首先是建立民主的基本制度,这种制度在现代国家都以宪法的形式所规定。我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将民主作为旗帜,是从民主的基本制度而言的。正因为如此,民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坚持和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才会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后建立的国家才被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地区所进行的改革也被称之为“民主改革”。近些年,中国共产党在其党代会报告都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所以,从民主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制度看,民主是不可挑战、质疑和否定的。否定民主也就否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史。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农民中国
农民改变中国: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
一 农民政治行为的经典模式及其限度
二 农民的首创行为对体制障碍的突破
三 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一种解释框架
农民理性的扩张:“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分析
——对既有理论的挑战及新的分析进路的提出
一 对传统经典理论的挑战及其新的解释框架
二 农民理性扩张怎样造就“中国奇迹”
三 农民理性的嬗变:“中国奇迹”的限度与持续
四 小结
以中国大历史为视角看农村改革
——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
一 生存与发展:农村改革解决了“天”大的问题
二 融入与分割:农村改革将农村纳入国家的一体化体系
三 传统与现代: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深化改革
从“以农立国”到“统筹城乡发展”:中国发展道路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一 “以农立国”的历史起点及发展路径
二 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创新
“宣传下乡”:中国共产党对乡土社会的动员与整合
一 “宣传下乡”:阶级、政党和国家意识
二 改造与重构乡土意识形态的机制
“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服务性渗透
——兼论乡镇体制改革的走向
一 “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及问题
二 “服务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及走向
农业生产能力与农户生产能力提高的非均衡性
——以社会化小农为分析视角
一 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及其相关因素
二 农户生产能力的相对萎缩及其限制
三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两个提高”多层次把握“三农问题”及其特点
 
第二篇 基层治理
国家化与地方性背景下的双向型县域治理改革
“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
——一个分析框架及以若干个案为例
一 “接点政治”:一种解释框架
二 县级政治:群体性事件的政治“接点”
三 县域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接点”
四 应对群体性事件必须高度重视“接点政治”
在乡镇体制改革中建立现代乡镇制度
——对税费改革后乡镇体制改革的思考
一 基于财政压力的乡镇改革
二 超越财政压力的制度构造
延伸与扩展:乡镇民主的启动与突破
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的衔接机制研究
——从强化基层人大代表的功能着力
一 从“板块式治理”向“网格化治理”转变
二 通过人大代表保障基层行政权力的合法性
三 通过人大代表保证基层群众自治的自治性
“防震圈”、自治秩序与基层重建
“组为基础,三级联动”:村民自治运行的长效机制
……
第三篇 政治发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