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命不应有边界:一个领导力教练的生命体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97919
  • 作      者:
    吴咏怡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人能够决定生命的真实长度,没有人能够预知生命的终点时刻,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路径,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可以让生命更加精彩,可以让生命更有价值。
  作者用《生命不应有边界》作为书名,就是想告诉读者,生命的长短是天定,而生命的边界则是人自己设定的,所有的边界都是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给自己设定了框框,框框越多,边界就会越牢固,生命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作者长期从事领导力训练和企业教练工作,在管理领域有十多年的丰富经验。在无数的案例中,她深刻地认识到“边界”对于人生的局限,看到人们在自己设定的边界之中的无能为力。而无数成功的喜悦让她坚信,只要打破了内心的边界,生命的宽度和广度就会得到延展,一切新的可能性也会因此而产生。
  作为亚洲资深的专业教练和训练导师,作者擅长从真实案例中找到突破边界的方法,她的服务对象是企业主以及中高层管理者,这些企业中的核心力量将她所训练的方法用于管理实践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市场奇迹。
  这本书是作者所主持的真实案例的缩影,六十六篇文章涵盖了团队教练案例、领导力修炼、富二代教育、生死智慧、个人感悟等话题,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者记录下了作者的独立思考,故事生动,感悟深刻,给人思考和启迪。
展开
作者简介
    吴咏怡,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香港理工大学企管硕士、新英格兰大学辅导硕士、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博士(在读)。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特聘讲师、复旦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DP中心总裁项目部特聘讲师、国际教练联合会(ICF)MCC大师认证教练、拓思管理顾问(香港)有限公司总裁。长期服务于美国、加拿大等大型跨国公司,担任副总裁职务,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战经验,包括16年的企业培训及教练经验。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有超过10万人接受过她的培训与教练,支持众多企业成长,培养了无数优秀教练。讲授风格敏锐而具洞察力。2009年出版著作《加减——让每一个人成为资源》(中国经济出版社),获得读者和业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她潜心研发的“团队教练发展计划”得到欧洲教练协会的认证,是全球第一且唯一认可的中文教练课程。她致力于通过“生命智慧”慈善工作坊,推动以正面、积极、开放的态度去探讨和反思生命意义,从而更积极地面对逆境,以及计划更完满的人生。
展开
内容介绍
    《生命不应有边界:一个领导力教练的生命体悟》是作者所主持的真实案例的缩影,66篇文章涵盖了团队教练案例、领导力修炼、富二代教育、生死智慧、个人感悟等话题,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记录下了作者的独立思考,故事生动,感悟深刻,给人思考和启迪。
展开
精彩书摘
  Part 1  团队教练案例
  女企业家的感性纠结
  有一天,我在一个交流会上遇到一位女企业家。她掌管着两个企业,一个是新兴行业,从事金融理财,一个是传统产业,主营健康食品的销售。
  她的脸色有些憔悴,神态中透露出疲惫。她知道我多年来一直从事企业教练工作,就很直接地向我求助,说近期非常痛苦和迷惘,因为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把两个企业都管理好。
  她说话干脆直接,干练的风格展现在举手投足之间。这是一位柔中有刚的女性,疲惫的神态也没有掩盖住她那干练的气质。
  情感的纠结
  在她的事业版图中,金融理财的投资回报高,过去三年她把百分之九十的精力放在了新产业上。而健康产业经营了十多年,前几年业绩一直不错,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公司第一次出现亏损。2009年进行裁员,2010年开始持平。健康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持续下滑,她感觉到经营压力很大,担忧能不能持续盈利。让她纠结的和迷茫的,是要不要继续健康产业的业务。
  我问她:“你最放不下的是什么?”
  她说:“是那一帮跟随着我十多年的姊妹!”
  我问:“你在经营十多年的产业中有什么收获?”
  她想了一会儿,给了我一个出乎意料却又充满情感的答案:“从一个少女成为一个女人!”
  我问她:“你丈夫是你在经营过程中遇见的吗?”
  她柔情地点点头……
  我明白了,她的痛苦和迷茫来自于情感的纠结。其实,不少创始人在经营历程中,都会碰上情感的纠结,尤其是合伙人之间的战略分歧,让很多人左右为难--分开对彼此有伤害,不分开对企业有伤害。
  而她对企业投入了青春和感情,在这里收获了事业、家庭和团队的温暖。从理性的角度,她倾向于关闭传统业务,将精力全部集中在金融理财行业;从感情的角度,她不愿意这样做,因为这样会带来情感的伤害。
  内心的折磨让她左右为难,无法在决策上雷厉风行。
  做事业还是做感情?
  在我还没有给她回应时,参与沟通的一位男企业家按捺不住自己的思路,问了她两个问题:“你是做事业还是做感情?你是做投资还是做情感?”
  他的区分很到位,问题十分直接。我心中暗暗地说:问得好!
  沟通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她的内疚感,在企业面对转型时,她没有两面兼顾好,对传统产业不够重视,精力上很少投入,而出现的第一次亏损让她产生了一份很重的愧疚。当我问她:“你对健康产业的现状很有内疚感?很自责?”她突然狠狠地吐了一口气,像把积在心中已久的闷气吐出来一样,肯定地说:“是的!”
  “那么,你心中有没有定下亏损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不是可以作为你是否继续营运传统产业的指标?”
  她的回答干脆利落:“有的!”同时清晰地说出了底线数字。
  事实上,她早就想好了对策,而且有具体的衡量指标。只是,她不愿意面对传统业务做不好的事实,在情感上更难以接受底线之下的结果。
  感性的临界点
  男人较理性,女人较感性,这是很多男企业家和女性企业家不同的地方。很多时候,女企业家因为这份感性而让团队凝聚,团队愿意跟随,人才得以留住,同时,也会因为这份感性而耽误“迅速、果断”的决策。
  这位女企业家称跟随她十多年的工作伙伴们为“姊妹”,这种难舍难离的情感,形成了浓厚的团队“亚血缘”关系。关心这些“姊妹”的下一步,关心公司如果歇业对她们的影响,这份浓烈的情感让她纠缠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使她难以做出取舍。
  她具备金融行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在此行业做得有声有色。她具备这方面的“数据分析力”,可是过于“感情用事”,反而迷失在感情之中,而不是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团队的亲密,是建立在“目标”、“情感”及“需求”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盲目的关爱之上。我引导她去和团队坦诚沟通企业的发展及年度目标,了解那些忠诚伙伴们需要提升的管理能力,关心他们真正需要去完成的目标,为他们打气,而不是只顾自己的自责和内疚。
  企业主不能忽视情感,“有情有义”也是很重要的。然而,企业主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情感和目标双赢,如何让情感与双方的成长多赢,过于感性,可能会失去原则,过于理性,则让人感觉没有人情味。其中的临界点,无法用数据衡量,只能靠企业主自己把握。
  团队“翻墙”技能
  不少企业主问我,怎么样才可以让员工不设防地打开心扉,和他们亲密地交流?
  我回答说需要“用心”和“坚持”。用心关注员工的感受,用心聆听员工的想法,用心关注员工的真实需求。坚持和员工坦诚沟通,坚持挖掘员工的真实想法,坚持相信员工的可塑性。
  在“用心”和“坚持”中,企业主可以循序渐进地和员工建立起信任,一方面关注他的面子,另一方面关注他的需求,这样,打开心扉就容易很多。
  “刀枪不入”的管理者
  最近,在我主讲的三天团队训练中,遇上了一位资深的管理者,他是集团子公司的负责人,很想学习方法、技巧,所有焦点都在“术”上。
  他在听课或分享时都喜欢把双手抱在胸前。我问他为什么有这个姿势,他说是“习惯”。他对别人的个案分析透彻,喜欢给予指导,提问非常到位,可是到分享自己的个案时,他却点到即止。
  我好像碰上了一堵厚厚的墙,没有办法越过。在我的不断提问下,他会透露一些内容,但是到关键点时,他就会马上“刹车”,并把焦点转移到其他人身上,真让我气馁!
  第一天的训练结束后,我不断地思考如何支持到这位学员。我内心有“放弃”的声音,但是想起他轻描淡写地分享成长中的重要环节时,我内心却有一份触动,心想如果他能够勇敢地面对这个“段落”,他会更有领导魅力,所以我鼓励自己“继续坚持!”
  在第二天的培训中,我特别为他增加了一个“感性环节”。可是他的自我保护机制开动得很快,真的“刀枪不入”。他说他不喜欢把自己的私事公开给公司同事,他在公司只谈工作,他喜欢帮助同事、团队成员分析问题,包括下属的家庭问题,但他绝不透露自己的个人状况。
  课室内有数位他共事多年的同事,他们都非常理解他的方式,认为这是职业经理人在职场上常见的自我保护态度,还游说我说“放过他吧!”
  以理动人,还要以情动人
  我理解他的选择--坚持公私分明的习惯,并且划清心理边界。但是,这个选择已让他在团队中产生了疏离及距离。
  有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另一家子公司的营销经理分享道:“我和你一起在这个公司十年了,但是永远没有接到你的寻求帮忙的电话,只有你的手下来电,说情况困难,要我们出手支持!就算在讨论业务的时候,我都没有接收到你的紧迫感和期望别人帮助的意愿。”
  他听了这个回馈,没有太大的反应,不过还是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关心。他说:“其实我很怕别人不帮我,我生日不敢开生日会,结婚不敢摆喜宴,怕没有人来!”
  听到这个分享,我知道他已经开始突破了,开始打开他的内心,谈他公私分明、划分界限的真相。我说:“你的领导风格是以理服人,如果你愿意加多一点以情动人,你会更有魅力!”
  我知道他顽强的性格,不会那么容易认同,所以我补上他的口头禅:“回去思考一下吧!”
  我没有强迫他立即打开心扉,而是给他空间去思考。他在家里和在企业里都是“顶梁柱”,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已经习惯披上“一层厚厚的壳”来包装自己,自己一人承担一切压力及责任,不容易即时卸下!我没有期待即时改变的奇迹出现,只是做一面镜子,尽我所能把见到的告诉他,让他在自我反思中产生冲击。
  翻过心理边界的高墙
  在第三天培训结束前,参加者分享收获。他主动发言说:“我昨天回家思考,其实我已经在家里尝试改变,开始放下姿态,和十二岁的儿子以朋友的关系沟通,但没有想到用在工作上,我愿意开始留意自己,在工作环境中多打开自己,多谈自己的生活及感受,也乐意去寻找他人的支持!”他的分享引起全场鼓掌!
  下课后,推动他来学习的同事对我说:“在第二天的时候,我内心很不舒服,因为不想看到他为难的表情,不想导师及教练们再深挖下去!但今天我很开心看到他有所收获!”
  在组织里,领导者需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翻过”团队成员为自己建筑的心理边界的高墙,加强团队的信任度,创造凝聚力。在亲密的情感交流下,让成员感受到组织与职业的温暖,强化团队对企业的认同度,这是吸引及留下人才的秘诀之一。
  成功“翻墙”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领导需要耐心、爱心及看人之大,相信成员有自省能力;另一个是成员愿意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任,愿意自我反思,更愿意发自内心去感受他人!
  ……
展开
目录
PART 1 团队教练案例

→ 女企业家的感性纠结
→ 团队“翻墙”技能
→ “受害者”的内外杀伤力
→ “空降兵”不能成为替死鬼
→ 善待婚姻中的合作关系
→ 八年股东拆伙真相
→ 评估培训的前提要素
→ 管理团队就是管理对话
→ 好心未必造就好企业
→ 企业主的“双面人”游戏
→ 流程管理成为挡箭牌
→ “减速”发展未必是坏事
→ 企业主的对手不在外面
→ 企业主被下属制约的困境
→ 不做“哈哈镜”顾问
→ 老板与员工亲密有“度”

PART 2 走在修炼路上

→ 天作之合的三个“药方”
→ 害怕“失去”大过“失败”
→ “包容”不等于“包庇”
→ 懂“投降”才是强的领导
→ 管理情绪而不是控制情绪
→ 责怪他人还是责怪自己
→ 中年高管:年龄不是借口
→ 追求梦想不需等到退休
→ 做决策亦要“以慢打快”
→ 学会公开个人隐私
→ 时间管理的重点是分配
→ 家庭首席运营官
→ 自省是一种领导力
→ “先知先觉”的修炼步骤

PART 3 富二代和新一代

→ 富二代需要“向上”包容
→ 回归家族企业的挑战
→ 富二代的智慧爸爸
→ 富二代的成长不能速成
→ 激发富二代的成长意愿
→ 反思自己还是反思他人
→ 富二代的“懒”借口
→ 为人子女犹如打工?
→ 学会做合格的父母
→ “很幸福”的个人志愿
→ 天下父母请先“看”自己
→ 父母纵容的“三十难立”
→ “个性签名”的背后故事
→ 年青一代职场成功秘诀

PART 4 反思生死

→ 生命中的同行者
→ 人生是与“失去”的抗争
→ 生命的二度成长
→ 要活得好,从死亡入手
→ 19岁也明白生与死
→ 有计划地死亡
→ 悲观的积极主义者
→ 每个人都是孤岛
→ 四十岁的人生蜕变
→ 生命的长短与自信无关
→ “黑暗对话体验馆”的体验
→ 我们都是生命的剧作家

PART 5 吴心飞扬

→ 生命影响生命
→ 高徒才能出名师
→ 兴趣与工作结合的人生
→ 志同道合让人不会孤单
→ 中西合璧的华丽
→ 我的梦想发源地
→ 向吴冠中学习激情与热爱
→ 在潮流中守住心灵净土
→ 寻找自己的安静空间
→ 每一次旅行都是心灵的碰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