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类的家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48553
  • 作      者:
    (美)房龙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to v&n Loon,1g82―1 944)是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生于荷兰鹿特丹,1 911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在其求学前后,曾先后从事多种职业,并游历过世界很多地方,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房龙在写作方面取得了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13年第一部作品问世到1944年去世,房龙写了二十多部作品。其主要作品有:《荷兰共和国衰亡史》、《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宽容》、《圣经的故事》、《与世界伟人谈心》等。房龙的作品饮誉世界,先后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日本、丹麦、希腊、印度、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什么丹麦人沉溺于静谧的书斋,而西班牙人则热衷于广阔的天地?为什么日本在近代要向外扩张,而国土同样狭小的瑞士却保持中立?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格和历史发展与其地理环境有何关联?在简要地介绍了基本地理知识之后,《房龙作品典藏:人类的家园》按国别分别讲述了各国的地理环境,侧重于分析地理对国家的历史演变、人群性格的形成的影响。它主要以人的活动为主线,阐述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地球怎样为人类的活动提供载体,人类的活动又是怎样影响地球。此外,作者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趋势也都坦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房龙作品典藏:人类的家园》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六章 地球上的小块陆地以及洲的由来
    地球上所有的人,无一例外,都居住在岛屿上。但是有些岛要比另外一些岛大得多,因此,我们把大的归为一类,称为“大陆”。大陆“拥有”或“连结”的面积要比一般的岛屿大,如英格兰岛、马达加斯加岛或曼哈顿岛。
    但划分标准却并非严格统一的。美洲、亚洲和非洲是地球上最大的连续性陆地,它们的面积很大,所以被称为大陆是当之无愧的。而欧洲,如果从火星上看,更像是亚洲的半岛(可能比印度稍大一些,但大不了多少),却总是自称为大陆。假如有人敢说澳洲这个岛面积还不够大,人口还不够多,不配称为大陆,澳大利亚人肯定会为此而去拼命的。格陵兰人则相反,尽管他们所处的陆地是地球上最大的两个岛屿——新几内亚岛和婆罗岛——总面积的两倍,但他们并没有为自己被排除在大陆之外而计较,很满足于作为平凡普通的爱斯基摩人继续生存下去。如果南极的企鹅不是如此谦卑、温顺,它们会轻易要求人类承认自己是生活在大陆上的动物,因为南极地区确实与北冰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所有陆地一样大。
    我不知道这些混乱是怎样形成的,但是,地理科学在数百年间完全被人们遗忘了。在那个时期,地理学资料的主体上附生了许多概念,就好像附在废船身上的那些藤壶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愚昧无知的黑暗时代持续了约1400年),藤壶不断地增生,最终竞可能被认为船体的一部分。
    但为了不制造新的混乱,我个人倾向于坚持公认的观点,把大陆划分为五块: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和澳洲。亚洲是欧洲的4.5倍,美洲是欧洲的4倍,非洲是欧洲的3倍,而澳洲比欧洲要小几十万平方英里。因此,亚洲、美洲和非洲在地理手册中都应当排在欧洲之前。但是,如果我们不单单考虑面积的大小,而且考虑到一个地区在近代地球发展史上所发挥的作用,那么我就必须把欧洲排在首位。
    我们先来看地图。事实上,我们应当多看看地图,而不是多读文字性的东西。学地理没有地图,就如同学音乐没有乐器,学游泳没有水一样。通过看地图——如果有地球仪会更好些——你就会注意到,欧洲半岛被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三片海洋包围着,恰好位于一个半球的中心,那里拥有最大面积的土地。而澳大利亚,孤苦伶仃地处在另外半球的中心,那里却拥有最广阔的海面。这就是欧洲占有的最大优势,当然还不止这些。亚洲的面积几乎是欧洲的五倍,但它四分之一的陆地太炎热,还有四分之一的陆地位于北极地区,除了驯鹿和北极熊,没有人会选择长期居住在那里。
    欧洲拥有其他洲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意大利的足尖部,即最南部的突出点,虽然非常温暖,但距离热带还有800英里。尽管瑞典北部和挪威靠近北极圈,但墨西哥湾暖流正好流经它们的海岸,带给它们温暖,而同一纬度的拉布拉多岛却是一片冰天雪地。
    此外,与其他大陆相比,欧洲有更多的半岛和深入内陆的海洋。想一想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丹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爱琴海、马尔马拉海、比斯开湾和黑海,把它们的情况与非洲和南美洲相比较,你就会发现,非洲和南美洲的半岛和流向内陆的海水最少。在欧洲,几乎每一部分大陆都与海洋相接,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温暖宜人的气候——冬天不太冷,夏天也不太热。他们的日子不轻松,但也不怎么艰难,因此他们既不像非洲人那样游手好闲,也不像亚洲人那样不堪重负,能够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能恰到好处地把工作与休闲融合在一块。
    然而,欧洲人能成为地球大部分地方的主人,生活自给自足并略有余裕,并不只是气候这一个因素。1914年到1918年发生的这场不幸的内战,扼杀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主宰地位。同时,地理环境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但这纯属偶然,绝不是任何个人的功劳。但他们同样得益于凶猛的火山喷发、大规模的冰川入侵和可怕的山洪泛滥,这一切造就了这块大陆的内部环境,山被安置在最容易被当成国境的地方,河流把内陆的每个地方与大海直接连接了起来。在未进入铁路与汽车的时代之前,河流是使商业与贸易繁荣的主要通道。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第二章 地理学的定义以及其在本书各章中的应用
第三章 地球的特性、规律和习性
第四章 地图——章节虽短,却涉及了一个大而有趣的问题,并对人们如何逐渐学会在地球上生存做了一些观察
第五章 四季及其形成
第六章 地球上的小块陆地以及洲的由来
第七章 欧洲的发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第八章 希腊——东地中海的岬角:联结古老亚洲和新兴欧洲的桥梁 
第九章 意大利——地理位置造就的海上霸主和陆地强国 
第十章 西班牙——非洲与欧洲的交锋之地
第十一章 法国——应有尽有的国家
第十二章 比利时纸条约建立的国家,丰衣足食但缺乏内部和谐
第十三章 卢森堡——历史奇迹的缔造者
第十四章 瑞士高山中的国家,拥有出色的教育说四种不同语言的民族和睦相处
第十五章 德国诞生太晚的国家
第十六章 奥地利无人赏识的国家
第十七章 丹麦——在某些方面优于大国的小国典范
第十八章 冰岛——北冰洋上有趣的政治实验室
第十九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和挪威的属地
第二十章 荷兰——北海堤岸的沼泽地上崛起的帝国
第二十一章 英国——荷兰对面的岛国,肩负着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幸福的责任
第二十二章 俄罗斯——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人们需要在地图上确定它是欧洲还是亚洲之国
第二十三章 波兰——昔日他国的走廊,今日成为自己的走廊
第二十四章 捷克斯洛伐克——《凡尔赛和约》的产物
第二十五章 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产物
第二十六章 保加利亚——巴尔干最正统的国家,但在一战中押错了宝,饱受苦头
第二十七章 罗马尼亚——拥有石油和王室的国家
第二十八章 匈牙利,或者说匈牙利的残留物
第二十九章 芬兰——以其勤劳和智慧战胜恶劣环境的又一实例
第三十章 发现亚洲
第三十一章 亚洲对整个世界的意义
第三十二章 亚洲中部高原
第三十三章 亚洲西部高原
第三十四章 阿拉伯——何时是亚洲的一部分?何时又不是?
第三十五章 印度——自然资源充足,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第三十六章 缅甸、泰国、越南以及马六甲——南亚半岛上的国家
第三十七章 中国——大东亚半岛上的国家
第三十八章 朝鲜和蒙古
第三十九章 日本
第四十章 菲律宾——原墨西哥的属地
第四十一章 荷属东印度——小人物掌大权
第四十二章 澳大利亚——大自然的非亲生儿
第四十三章 新西兰
第四十四章 太平洋群岛——不需耕织,照样生活
第四十五章 非洲——矛盾和对比丛生的大陆
第四十六章 美洲——最受上帝眷顾的大陆
第四十七章 一个新世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