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 我们隆重迎接了两次。
第一次, 从2000年进入21世纪; 第二次, 从2001年进入21世纪。
新世纪, 中国在崛起, 中国人在用力地活。
全球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势如破竹, 中国奇迹和中国问题同样突出。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我们回望前十年走过的路, 看荆棘与光荣,听呐喊与细语, 察痼疾与陷阱, 析理想与落差, 寻共识与良方。
感谢加藤嘉一写国际关系、 叶檀写财经、 老愚写社会、 余世存写思想、 胡泳写网络、欧宁写城市、 张颐武写文学、 朱其写艺术、 谭飞写娱乐、 徐达内写传媒、 令狐磊写生 活方式, 共同描绘了新世纪十年的中国生态。 不一定全面, 但一定真诚, 带着十年的体温。
这个世纪还很漫长, 我们是乐观主义者, 对中国和中国人乐观, 对 “共享和平、 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的美好世界” 亦心存乐观。
……
矛盾的时代,纠结的中国
一
“加藤,你当时是为什么选择去中国的?”
这个问题,我至少被问过上千次。一开始没能很清楚地给予答案,刚来中国,边想边说,花一至两小时才能让对方明白我选择来中国的背景与理由。后来,随着时光的流逝,被问与回答的不断重演,此刻,我终于能用大约一分钟的时间解释清楚了。这意味着进步还是退步,我不知道,让时代去说吧。
日本人从幼年时代就开始吸收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和人物,对“中华”两字抱着崇拜之心。我们的社会尊崇“以和为贵”和“天人合一”,还有最重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汉字则是百姓生活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工具。
我这个以与众不同作为人生准则的另类少年,从小向外看,每天瞭望世界地图,想象国际关系的理想国。因对内的保守与封闭不满,渴望能出去,并从海外的视角观察日本社会。只是想确认日本社会极端排斥个性,盲目保护共性的“维稳”方式是否是国际通用的,况且,最好能去与日本截然不同的国家,这样才能对比得更鲜明。
读高三时邻居中国的首都——北京申奥成功,我一直在课堂内外对世界历史和国际问题感兴趣,所以狂学了英语,高二开始当翻译,那时抱着将来去联合国工作的愿望。英文掌握得还可以了,为了去联合国,还需要增加一门,阿拉伯语和俄语算了,感觉合不来,法语太优雅,不适合我,西班牙语明显不够严肃,我是一个不会跳舞的无聊男人,就熟悉而陌生的汉语吧。我有个弟弟和妹妹,家庭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长子去欧美国家留学,就只能奔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低的国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