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累?压力大?无奈?困惑?焦躁?头疼?……
或许,你应该让自己静一静。
那,了解点佛法,怎么样?
读《佛学纲目》吧!
季羡林先生“忘年交”、著名学者王孺童,诚挚开讲
条分缕析,简明扼要,最易懂的佛学入门书
是您了解佛学、开启智慧、精进人生的最佳入门读物
第一节泛指的佛
一、 佛是觉悟了的人
佛,是梵文音译“佛陀”的略称,意译为“觉者”、“智者”。什么是佛?这一问题,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佛是觉悟了的人”。
所谓“觉悟”,指彻底觉察、了知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既然佛是觉悟了的人,那觉悟了的人是不是佛呢?由于觉悟者在认识和境界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觉悟了的人”不一定就是佛。
觉悟分三个层次:首先是“自觉”,就是自我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属于阿罗汉境界。其次,在自我觉悟的基础上,也能使他人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种既能“自觉”,又能“觉他”的行为,属于菩萨境界。第三,在“自觉”、“觉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这种觉悟的行为做到尽善尽美,断除自我及他人的一切迷惑,这叫做“觉行圆满”,属于佛的境界。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在佛教术语中称为“三觉”。声闻“自觉”而不能“觉他”;菩萨“自觉”、“觉他”,但觉行不圆满;只有佛才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完全具备“三觉”。由于本章讨论的是佛,而声闻和菩萨的具体内容,会在以后的章节中专门讨论,故在此不作解说。
二、 佛的名字
(一) 通号与别号
佛的名字,一般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做“通号”,一个叫做“别号”。
所谓“通号”,就是通称,不具指。比如一个男人,由于不同的社会身份,我们可以称他为先生、同志、丈夫、爸爸、哥哥、弟弟、爷爷、首长等等。但如果我们在人群中,要想找某一个具体的人,光叫“通称”是不行的,最起码要在前面加一个姓名,比如某某先生、某某同志,或者干脆就将“通称”省略,而直接叫“某某”。这个“某某”,就是“别号”。
(二) 十一号
“佛”就是通号。为了完整而全面地描述“佛”所具备的各种功德,共有十一个通号。
1. 如来:又作“如去”。佛以觉悟真理,而达到涅槃境界,称为“如去”。佛为觉悟真理,而在世间成佛,称为“如来”。
2. 应供:由于佛已经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应该、也有资格接受人间和天上的众生,在物质生活上的各种供养。
3. 正遍知:“正”是正确的意思,“遍”是普遍的意思,“知”是了知的意思。“正遍知”指佛已经正确而普遍地了知世间一切道理和宇宙、人生之一切真相。
4. 明行足:“明”是相对于“暗”而言。佛教以“暗”表征愚昧无知,以“明”表征智慧通达。这里的“明”,是指“三明”。所谓“三明”,指宿命智证明、生死智证明、漏尽智证明。所谓“宿命智证明”,又作“宿命明”,指通达知晓自己及其他一切众生,过去无量世的生死情况。所谓“生死智证明”,又作“天眼明”,指通达知晓自己及其他一切众生,未来无量世的生死情况。所谓“漏尽智证明”,又作“漏尽明”,指通达知晓自己及其他一切众生,在现在世的一切痛苦烦恼,以及灭除这些痛苦烦恼的方法。“行”,是行为造作的意思。在这里指“二行”,即身、口所造作的行业。“足”,是具足、满足的意思。那么“明行足”,指佛在“三明”及身、口二种行业上,已经全部圆满具足。
5. 善逝:“善”是好的意思,“逝”是去的意思。佛以智慧,通达真理,断除一切烦恼,彻底了脱生死,到达涅槃的彼岸,故称佛为“善逝”。
6. 世间解:世间指“有情世间”和“无情世间”。所谓“有情世间”,指有生命的各种生物。所谓“无情世间”,指无生命的各种物质。由于世间中的一切事物,不论“有情”还是“无情”,都是要毁灭的。既然世间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不值得留恋,应当追求“出世间”的解脱。“解”,是了解、通达的意思。那么“世间解”指佛解了世间的一切生灭道理,以及出离世间的方法。
7. 无上士:“上”是最高的意思,“无上”是没有比其再高了,“士”是对男子的美称。由于佛是证得涅槃境界的,而涅槃是各种境界中最高的境界,没有比涅槃更高的境界了,故称佛为“无上士”。
8. 调御丈夫:“调”是调伏的意思,“御”是制御的意思,“丈夫”指可以被度化的人。佛既度化男人,也度化女人,但以男人为尊,所以在此用“丈夫”代称。那么“调御丈夫”指佛可以调伏、制御一切可以度化的众生,使他们解脱烦恼,证得涅槃。
9. 天人师:“天”指天道的众生,“人”指人道的众生,“师”有“为师”与“教授”的两重含义。天道与人道的众生,都以佛为老师,故称佛为“天人师”。佛又为天道与人道的众生,教授如何分别善恶、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等,令他们断除烦恼,修习正行,故称佛为“天人师”。
10. 佛:前面讲了,佛是觉者的意思。即指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并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称为“佛”。
11. 世尊:“世”指世间,“尊”有“尊贵”和“尊重”两重含义。佛所成就具备的智慧德行,是世间最为尊贵的,故称佛为“世尊”。由于佛成就具备了世间最为尊贵的智慧德行,所以佛被世间一切众生所尊重,故称佛为“世尊”。
在经典中,通常是将“佛”和“世尊”合为一号,也有将“世间解”和“无上士”,或“无上士”和“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的,故有“十号”之称。
三、 佛的身体
以上所述之“佛的名字”,下面来介绍一下佛身体的情况。关于佛所具备的身体,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二身、三身、十身之说。
(一) 二身
所谓“二身”,指从两个角度来对佛身进行分类阐释。虽然是二分法,但如何二分,历来又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主要的有两种分法:
1. 生身与化身
(1)生身:指佛从母胎托化降生出来的这个身体。
(2)化身:指佛为了教化众生,凭借神通力量,而应化出来的各种各样不同的身体。
2. 生身与法身
(1)生身:指佛生出来的这个人身。
(2)法身:指佛通过对戒、定、慧三学的修持,而证得的功德之身。
(二) 三身
所谓“三身”,指从三个角度来对佛身进行分类阐释。其中主要的有两种分法:
1. 法身、报身、应身
(1) 法身:指佛证悟的法性之体。
(2) 报身:指佛在证悟后,身体所具备的各种相貌体征。
(3) 应身:指佛为了教化众生,而显现出来各种身体。
2. 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1)自性身:指佛证悟到的法性之身。即同于“法身”。
(2)受用身:指佛在证悟之后,对自己证得的法性,进行享受的那种状态。这里“受用身”又可分为“自受用身”和“他受用身”两种。所谓“自受用身”,指佛自己享受自己的法性之乐。所谓“他受用身”,指佛教化他人,令他人也享受此法性之乐。
(3)变化身:指佛为教化众生而应现变化出来的种种身体。即同于“应身”。
(三) 十身
所谓“十身”,指佛所具备的十种佛果之身。
1. 菩提身:指佛于菩提树下,证悟成就之身。
2. 愿身:指佛依本愿之力,从兜率天降生人间,说法度众之身。
3. 化身:指佛为度化众生,随类示现之身。
4. 力持身:指佛以神通之力,能使灭后舍利永久不坏、住持佛法之身。
5. 相好庄严身:指佛证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庄严实报之身。
6. 威势身:指佛具有广大威德势力,于道场中,一切外道天魔无不归伏。
7. 意生身:指佛为度化众生,能够顺应众生之意而随处受生之身。
8. 福德身:指佛福德具足、广纳一切之身。
9. 法身:指佛清净真常、周遍法界之身。
10. 智身:指佛以圆明智慧,于一切诸法通达无碍之身。
四、佛的相貌
前面讲的“佛的身体”,只是从大的方面对佛身进行的分类,但还是不能从中了解到佛身的具体样子。佛的身体,从各个部位来讲,都是与众不同的。佛身所呈现出来的微妙殊胜的相貌,大致可分为“相”和“好”两个方面。
所谓“相”,指佛身比较粗显易见的形相。所谓“好”,指佛身比较细隐难见的形相。而佛身总共具备“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
(一) 三十二相
所谓“三十二相”,指佛身具有的三十二种微妙殊胜的形相,又称“三十二大丈夫相”。佛在没有成佛之前,必须经过漫长而艰巨的修行历程,这就是佛的“因位”阶段;而最终证悟成佛之后,就是佛的“果位”阶段。正是由于佛在“因位”时,修行了各种法门,具备了各种功德,才而感召了成佛后“果位”的各种相貌。
1. 足下安平立相:指佛两足足底平直柔软,没有凹凸弓曲。而且当佛赤足走路时,无论地面多么不平整,其足底都与地面严密相合,没有一丝一毫的空间。这是佛在因地,常行财布施,修六波罗蜜,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引导一切众生,平等利益之德。
2. 足下二轮相:指佛两足足底的纹路,呈现出一个千辐轮样子。所谓“辐”,指连接轮子外圈与轴之间的辐条。所谓“千辐轮”,指有一千根辐条的轮子。佛两个足底呈现出的这个“千辐轮”,形相虽然复杂,但纹路根根清晰,丝毫不乱。这是佛在因地,常行法布施,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摧伏魔怨,照破愚痴无明之德。
3. 长指相:指佛两手两足之指,皆顺直纤长。这是佛在因地,常礼敬师长,破除慢,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寿量久远,常为众生归依之德。
4. 足跟广平相:指佛两足之踵圆满广平。这是佛在因地,常修行业,持戒闻法,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度化利益未来一切众生之德。
5. 手足指缦网相:指佛两手两足各指间,均有缦网联络,在手脚张开时,才显现出来,犹如大雁之蹼。这是佛在因地,常修四摄法,摄取一切众生,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自在无碍,出没三界摄取六道众生,令离烦恼恶业,达至无为彼岸之德。
6. 手足柔软相:指佛两手两足,极为柔软,犹如棉絮。这是佛在因地,常以上妙衣食供养父母师长,并于病时亲侍榻前,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以慈软之手,接引摄取亲疏一切众生之德。
7. 足趺高满相:指佛两足之脚背,隆起圆满,犹如龟背。这是佛在因地,常修福业,勇猛精进,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无上大悲,利益众生之德。
8. 腨如鹿王相:指佛的两个小腿肚子,犹如鹿王,纤细圆满。这是佛在因地,专心闻法,常行演说,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灭一切罪障之德。
9. 正立手摩膝相:指佛在站立之时,双臂下垂,手可过膝。这是佛在因地,常行惠施,离我慢贪著,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降服众魔,哀愍摩顶众生之德。
10. 阴藏相:指佛之男根,密隐体内而不外露,犹如马阴。这是佛在因地,断除邪淫,救护怖畏众生,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寿量久远,得多弟子之德。
11. 身广长等相:指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犹如尼拘律树。这是佛在因地,常施无畏,劝化众生行于三昧,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永离血肉之身,具足法身,获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
12. 毛上向相:指佛全身所有毛发,其色绀青柔润,皆右旋向上。这是佛在因地,常行一切善法,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众生瞻仰,心生欢喜,而获无量法益之德。
13. 一孔一毛生相:指佛全身毛孔,一孔只生一毛,不相杂乱,毛色犹如青琉璃,毛孔常散微妙香气。这是佛在因地,尊重师长,亲近智者,供养有情,诲人不倦,修治道路,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蒙其光者,悉灭二十劫罪障之德。
14. 金色相:指佛全身皆为真金之色。这是佛在因地,离诸忿恚,常以佛眼慈视众生,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瞻仰众生,灭罪生善之德。
15. 丈光相:指佛身光四周发散一丈,然可任运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佛在因地,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满一切众生志愿,摧伏魔障之德。
16. 细薄皮相:指佛全身皮肤,细薄润泽,一尘不染。这是佛在因地,常以清净衣服、卧具、房舍等施与众生,亲近智者,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平等无垢,以大慈悲化益众生之德。
17. 七处隆满相:指佛的两手、两足下、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皆隆起充满,清净柔软。这是佛在因地,常不惜己爱,行施众生,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断尽七随眠,具足七圣财,令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
18. 两腋下隆满相:指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无虚。这是佛在因地,常以医药、饭食施予众生,又自能看病,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善晓诸病,明了药性,广疗众生之德。
19. 上身如狮子相:指佛的上半身身量广大,举止威仪犹如狮王。这是佛在因地,常行仁和,教人善法,未曾两舌,远离我慢,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
20. 大直身相:指佛之身体,于一切人中最为广大端直。这是佛在因地,常为一切众生问医施药,不杀不盗,持戒坚固,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众生,见闻止苦,生起正念,修十善行,身心安稳之德。
21. 肩圆好相:指佛两肩圆满丰腴。这是佛在因地,常行法施,修塔造像,施无所畏,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众生,灭惑除业之德。
22. 四十齿相:指佛有四十颗牙齿,齐等平满,色白如雪。这是佛在因地,远离口业、瞋恚之心,常以慈悲平等化益众生,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止众生口业,灭罪受乐之德。
23. 齿齐相:指佛诸齿不粗不细,齿间密接不容一毫。这是佛在因地,常以十善法化益众生,称扬功德,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清净和顺,能得同心眷属之德。
24. 牙白相:指佛四十齿外,嘴中上下各长二牙,锐利如锋,坚如金刚,鲜白光洁。这是佛在因地,常思善法,常修慈心,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三毒之德。
25. 狮子颊相:指佛两颊隆满,犹如狮王。这是佛在因地,远离两舌,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使见闻众生,灭除百劫生死之德。
26. 味中得上味相:指佛口中常得最上之味。所谓“上味”,三千大千世界第一妙味。纵是粗味入佛口中,亦化最上之味。这是佛在因地,视众生如一子,常以善法回向菩提,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以妙法,满足众生志愿之德。
27. 广长舌相:指佛舌薄软广长,出可覆面,伸至发际。这是佛在因地,修善赞叹,发弘誓愿,教化众生,常以大悲回向法界,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灭众生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值遇八十亿诸佛菩萨受记之德。
28. 梵声相:指佛所演说之声音,洪声圆满犹如天鼓,微妙最胜犹如迦陵频伽鸟。这是佛在因地,常说实语美语,制守一切恶言,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使闻者,随其根器而得利益,生起善法,大小权实亦可惑断疑消之德。
29. 真青眼相:指佛双眼,目色绀青,犹如青莲。这是佛在因地,常随乞者之意,欢喜布施,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以慈心慈眼,照看众生之德。
30. 牛眼睫相:指佛两眼之睫毛,齐整而不杂乱,犹如牛王。这是佛在因地,以慈悲心,视一切众生如父母,以孝子之心慈愍爱护,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众生灭七劫罪障,眼根常净之德。
31. 顶髻相:指佛头顶,有隆起之肉髻。这是佛在因地,常以十善法,自受教他,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顺应众生根机,示现其形,演说妙法之德。
32. 白毫相:指佛两眉之间,有一缕白毫,光洁如雪,柔软右旋,伸直长一丈五尺,常放光明。这是佛在因地,称赞守护众生常修三学,遮制谤毁,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除众生百亿那由陀恒河沙劫生死之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