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日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这一时期起帆远航。1898年,日本学者高岛平三郎、松本孝次郎等人创立的《儿童研究》标志着日本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理念发展的开端。1905年日本儿童研究会创立,1949年政府专门设置“中央青少年文体协会”。政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断增加,学校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至20世纪90年代,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21世纪初,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入了学生的课堂。(黄辛隐,李智聪,2009)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发展至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崔景贵,2003)。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孕育期。这一阶段主要以智力发展障碍的儿童为对象,进行智力测试、解释并为儿童家长、学校和社会提供参考和建议。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童年期,处于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水平。这一阶段主要以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儿童”为对象,进行咨询和辅导,并提供和实施心理援助的计划。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学校心理学发展的繁荣期,处于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级水平。这一时期的教育不仅关注“问题学生”,也关注正常学生的成长发展,甚至面向全体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过程中,心理测验运动、特殊教育运动、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运动和职业指导运动对指导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社区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社区心理学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曲折前进。社区心理学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其对国家稳定发展、对人的健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社区心理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