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孩子成才,别帮倒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703759
  • 作      者:
    陈芳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特别编写的这本优秀父母的“黄金戒律”,为广大的父母提供如何避免错误教育的方法和如何培养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们纠正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错误,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孩子成才别帮倒忙:优秀父母的80条黄金戒律》是家教类图书,从孩子的心理、学习、性格、人际交往、家庭环境、理财等方面着手,告诉家长哪些事情不能做,那些话不能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每个家长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展开
精彩书摘

  别跟孩子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估计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听到父母这样说“等你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尤其是在孩子对学习有所松懈的时候,父母就用大学的轻松来安慰、诱惑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忍受暂时的痛苦,为将来的轻松再坚持一下,孩子们可能就会天真地期盼着自己能够考上大学,就又开始埋头学习,于是他学习的目的就成了考上大学之后的轻松,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说这句话的负面意义,那就是孩子可能会认为现在的学习就是为了将来考上大学,而不是获得知识和生存技能,他学习的目的就变了,而且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另外,如果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考上了大学,从小根深蒂固的思想说不定会发挥作用,他到了大学之后就开始放纵自己,根本不认真对待大学中的学习,甚至荒废时间,那孩子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这对孩子也是非常不利的。
  即使这句话能使孩子暂时安下心来学习,不过相比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终归是不对的,因此不管任何时候,永远都不要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而是就事论事,正确引导孩子,使孩子能够认真学习吗,为提升自身能力而努力。
  希齐今年8岁了,他在上学之前每天都在小区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他的生活就是玩耍,他每天都是很快乐的,而且性格非常好,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不像小学每天都要学很多东西,希奇这样还算是比较轻松的,妈妈杨君看到孩子每天高高兴兴的样子,一方面是欣慰,另一方面是担忧,她怕孩子的心收不回来,那将来上小学之后就麻烦了,不管她是何种感受,那一天还是来到了。
  在希奇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反映,这孩子很活泼,不过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和同学打闹,自己学不好不说,还会影响到别的孩子。杨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孩子现在没有进入学习状态,那将来纠正起来就有些困难了。
  希奇放学回家后,杨君说:“前几天妈妈不是给你讲过清华大学那个哥哥的例子吗?如果他在小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那他就不会有后来的成绩,其实他就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受累,上了大学就很轻松了,也不用每天走那么远的路去上学,而且可以去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书,课也没有多少,上大学就是一种享受。你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就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学校越好,你就越轻松,而且将来找的工作也会越好。”
  就这样,希奇每天都在妈妈这样的教导下学习着,现在他已经上二年级了,学习成绩还算是可以,不过依然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
  期末考试结束了,希奇就想彻底放松几天,和以前的小伙伴玩几天,谁知道他刚刚把想法告诉妈妈,杨君马上就着急了:“那可不行,现在不是你玩的时候,等你考上大学之后再玩吧,妈妈刚给你报了英语班和一个探戈舞蹈班,这就是你下面的任务。”
  正在希奇难过的时候,爸爸李涛进来了,他以前从来没有干涉过孩子学习的事情,不过他看着孩子委屈的样子有些心疼了。他跟妻子说:“孩子还这么小,你别总是说以后的事,再说你现在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孩子以后还能好好学习吗?这样说对孩子现在不好,而等他将来进了大学发现根本不是这回事,他也会失望的,而且还会抱怨咱们!你这当妈的,得多考虑一下!”
  “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当孩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可能会相信,大学的生活是轻松的,孩子会将大学“美好”的生活作为一个精彩的梦,也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学习,可是这样做却是没有好处的。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应该是理智的,也应该是真诚的,不应该用“轻松”这样的字眼来诱惑孩子。未来的生活是需要孩子自己把握的,父母是无能为力的。
  将学习的真正目的告诉孩子,比如增长知识和技能,引导孩子将注意力放到当前的学习中。孩子不爱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他也不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当然不爱学习,因此要学会分析孩子的心理,找出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然后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调整,孩子就能逐渐爱上自己的学习,从而积极主动去学习。
  别把孩子的好奇心扼杀掉
  孩子对生活里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他们在千奇百怪的想象里成长着。父母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可随意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每个孩子都对他们刚刚接触的这个世界非常感兴趣,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发掘孩子宝贵的好奇心。学会观察孩子是父母必备的一种能力:你的宝贝究竟喜欢什么可能会在哪方面有发展,他会有怎样的潜能……这都是父母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观察出来的。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也是孩子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是获得智慧的关键。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和成功者。”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好奇是小孩子获得知识一个最紧要的门径。”强烈的好奇心能使孩子产生学习兴趣,孩子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才会热爱学习,并主动学习。
  好奇心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许多天才的发明往往都来源于好奇心。孩子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而这些让他们产生极大兴趣的新奇事物,很有可能就是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但是,父母可不要小看这些问题,它可能会成为孩子创新的起点。
  孩子的好奇心是他智力发展的动力。他会因为好奇,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而变得聪明,会因为敢于向新事物挑战而走向成熟。有的父母为了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而不惜扼杀他们的好奇心,束缚他们的手脚,结果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请想一想,孩子如果对什么都不好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那他如何成长和进步呢?
  晗晗今年6岁,他聪明伶俐,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有一天,晗晗独自在客厅里玩耍,他的妈妈在厨房做饭。百无聊赖的晗晗对一个精致的玩具汽车产生了兴趣,想拆开来看个究竟。可是,拆开以后,他就再也装不上去了。
  当妈妈看到被“肢解”的新玩具时,十分生气地对晗晗说:“你怎么这么顽皮,这可是爸爸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刚买没几天,你就把它拆了,看爸爸怎么收拾你。”
  儿童为什么喜欢损坏玩具呢?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这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件东西的构造”,“他在寻找玩具里面是否有有趣的东西,因为从外观上玩具没有一点使他感兴趣的地方。”所以说孩子能拆开玩具,说明孩子有求知的欲望,能自己去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当父母的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更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否则就可能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这时候如果父母进行批评、痛斥甚至是打骂,就可能会打击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进取心!他或许会变得规规矩矩,但也会就此丢掉了儿童本身具有的创造力。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为了给孩子增加成功的几率,他们不惜花钱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向孩子讲述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希望找到孩子的成才之路。但他们或许不知道,可能仅是对孩子兴趣和好奇心的一点点不耐烦或批评,就可能断送孩子一生成功的重要机会。
  所以,父母就应该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在满足好奇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能力。然而,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了孩子的好奇心呢?专家的建议是:不要限制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爱好。
  专家认为,当婴幼儿在探索周围环境时受阻拦或受挫,那么他做事就很容易放弃,这种性格甚至会贯穿其一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很听话、很顺从,遇事听天由命。对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约束也会影响他的学习劲头。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新奇的事物吸引着孩子。父母可以培养孩子从小事、细节中受到启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并鼓励孩子勇于发现问题。
  父母与孩子讨论的话题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在讨论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毕竟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有的父母只是用简单的方法去丰富孩子的知识,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使孩子不能积极思考。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开动脑筋,拓展思维,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父母可以和孩子多逛逛游乐园、动物园等,户外活动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好奇心,这里也是培养孩子创造精神的好环境。
  总之,好奇能够驱使孩子去认识世界,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是值得父母珍视的。当然孩子天生好动,好奇难免会带来一些危险,但如果父母仅仅为了孩子的安全,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这样做不仅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也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而总是担心孩子出乱子,这也是父母懦弱胆怯的表现,它会无声地传递给孩子,被孩子所继承,效仿。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胆小怕事、神经过敏,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是很难立足的。所以,当孩子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好奇的时候,父母要加以鼓励,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提问,哪怕是很幼稚也不要觉得可笑。更不要把孩子的求知探索看做是淘气、找事、捣乱,而应进行启发和引导、鼓励与支持,耐心倾听孩子的提问,深入浅出地给予解答。
  别把“好学校”看成救命稻草
  现在的父母看上去比孩子还要累,从孩子刚一出生,就开始考虑孩子上学的事情,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在考虑范围之内,每个家长都想为孩子选择一所教育质量最好的学校,好像一所好的学校就是孩子成才的法宝,是孩子的救命稻草。其实真的有必要这样吗?有必要给自己和孩子增加如此大的压力吗?上了好中学就能考上好大学吗?考上了好大学将来就能成材吗?这一切都是未知的。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端正心态,孩子成长期的幸福才是美好人生的重要基础。
  露露刚刚上小学五年级,她的妈妈赵文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每个周末她就带着孩子辅导完这个辅导那个。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也很不乐意,后来被妈妈折磨得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就每天机械地跟着妈妈跑。
  有一次,赵文在教室外面等着孩子上课,很无聊,于是和另外一个孩子的家长交流起来。那位家长说:“不上辅导班就进不了重点初中,没有那么多成绩摆在老师面前,连重点学校的面试都不能通过。虽然我们孩子得过很多奖励和证书,可我估计进重点还是一个难题。”
  赵文点点头:“是呀,你看很多孩子都刚上小学就开始为考初中的事忙,谁知道结果会怎样呢?为了督促孩子学习,我把收入那么高的工作都辞了,希望孩子不会让我失望呀!”
  露露很快就上六年级了,赵文不知道奔波了多长时间,还是没有使孩子得到重点初中的面试资格,可是她不想放弃,她一直都认为,努力了这么长时间,如果得不到面试的资格,孩子的前途就是一片渺茫。正在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她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学,在同学的帮助下,露露总算是有了一个面试的机会,赵文感觉眼前的天空立马就明朗了。
  赵文又带着孩子开始了新一轮的冲刺,露露彻底成了一个“木偶”。
  终于到了面试的那一天,赵文在候考室陪着孩子,顺便和其他家长聊天。她借过旁边孩子的简历一看,都不好意思再拿出露露的简历。原来那个孩子参加过各种比赛,而且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那孩子的妈妈说:“孩子的成绩有些差,我都开始担心了,万一考不上该怎么办呢?”赵文听了这句话就更无地自容了:“这成绩还叫差呢?比我的孩子强很多了,你的孩子一定没有问题的,该担心的应该是我!”
  马上就要轮到露露了,赵文说:“你一定要给妈妈争口气,妈妈为你付出太多了。只有考上了这所重点初中,你将来才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如果考不上的话,那你这辈子就没有希望了。你一定要好好回答老师的问题,妈妈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露露依然是一副任人摆布的表情,没过一会儿就被老师叫去面试了,赵文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她比孩子更紧张。
  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的幸福是完整的,这种幸福是要靠孩子自己去争取的,需要一生去完善。很多家长之所以将“好学校“看成是孩子的救命稻草,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就是拿孩子的花季来换取未来那不可预知的成功。
  孩子的学校教育虽然是一个家庭要面对的大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一所好的学校也不是孩子未来幸福的保证。
  端正自己的态度,看清幸福是什么,重视孩子的想法,让孩子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在面对升学的问题时,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其他的负担都是孩子不应承受的。其实不管在怎样的学校,孩子都要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成长,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孩子才能赢得真正的胜利。
  “好学校”和“择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眼光放在上面,认为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孩子,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有些家长并不明白孩子成长和成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应先充实自己,然后再展开对孩子的教育。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好学校对孩子的意义,不过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上面,即使孩子没有走进所谓的“好学校”,也不要对孩子丧失信心,只要孩子有心,一样能在自己的学校中获得成长,因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别充当孩子的“工具书”
  仅仅依赖家长或老师传授知识进行学习是一种片面的学习观。真正的学习能力是建立在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基础上的。独立思考,获取知识,这就是自学能力。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孩子长期和长远的发展,将使孩子的一生都能得以受用。
  自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能力。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独立思考问题,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才能学得更灵活、更扎实。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离开课堂或离开家长老师就无法继续学习了,让他预习他说看不懂,给他买的参考书和学习资料都被撇在一边。一问他为什么不会自己学,他就说不是老师讲的自己学不会。这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传统的家庭教育下形成的一个怪圈:所谓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到底是要侧重让孩子学会什么?
  王鹏是个10岁的男孩,今年上小学五年级。虽然他学习成绩不错,马上就要面临小升初考试,但爸爸妈妈还是觉得他的学习能力不强,知识面也不够广,应该自学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毕竟重点中学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的。可问题出现了,王鹏从小就习惯了按照常规的学习方法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去学书本,从来都没有意识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让他看一本课外的读物他都读不下去,何谈自学?
  于是妈妈就经常陪他一起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妈妈找了一些名人故事来给王鹏读,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是文章不枯燥,孩子有兴趣读下去;第二是读这些名人故事对孩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励志作用。果然,王鹏读这些故事读得有滋有味,而且读完还能给妈妈复述一遍。妈妈有意地让他总结一些故事里的成才经验,比如读完了爱迪生的故事之后,妈妈问他爱迪生是靠着什么走向成功的,他很流利地说爱迪生善于实践,动手能力很强,这是他成功的一个要素。一个月以后妈妈发现王鹏已经很擅长独立阅读了,这对培养自学能力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然后妈妈就鼓励王鹏自己做笔记,让他试着把总结到的知识和经验都整理在一个笔记本上,这一点也很顺利。再后来妈妈就给他订阅了一本半月刊《少年通讯》,这是一种科普的学生读物,里面有很多知识点是衍生于学生教材之外的。王鹏刚开始的时候就喜欢挑里面的一些趣味性文章看,对一些智力类游戏也很感兴趣。后来他渐渐地发现里面有一些知识是和老师讲的知识相通的,只不过比课本里的要深奥,比如数学题的解法课本上通常都是一个模式,比较繁琐,而这本《少年通讯》里的解法则有好多,而且都特别简便。王鹏从观察到入门用了好几天,后来就能很自如地往下继续了。每当他学会一个新的解题方法的时候,他都会兴奋地告诉妈妈,妈妈也会很高兴地表扬他的进步,王鹏的自学兴趣越来越浓厚。现在,他经常自己预习老师还没讲到的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很多,成绩也提升得很快。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特征。任何一种活动,往往不是凭单项能力就可胜任的,而是需要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拿自学能力来说,它包括具备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自学能力的强弱,管理层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日后成才关系很大。所以,父母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不同的特点,家长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这个途径,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让孩子广泛地阅读课外书,有利于孩子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其次,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自学中遇到问题能自行解决,孩子就能从中得到鼓舞,增强信心。如果自学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时经老师讲解,就能从中得到启示,知道应该怎样去自学。再次,家长要注意教给孩子做自学笔记的方法。比如,孩子读了一本好的课外书,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孩子自学一篇课文,可以记下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发现了什么不懂的问题,结合书后的思考题进行一些分析、理解,等等。
  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周期短、速度快。而且,孩子要走的路还很长,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必然需要不断地汲取各种各样的新知识。这就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不断地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家长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教育意识。客观现实要求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内涵必须要发生转变。在新时代的教育观下,孩子要做的不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别让孩子丧失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思维能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维分析的能力。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活动水平高低。它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年龄小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就真的把答案告诉给孩子,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没有好处。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会告诉孩子寻找解答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获得成就感,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张太太的女儿梅梅今年4岁,刚刚上幼儿园。张太太和丈夫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重视,梅梅3岁的时候就能背诵一些唐诗和简单的英文短语了,大家都夸梅梅是个聪明的孩子。可张太太发现,梅梅的思维能力有些不太令人满意。比如每天吃饭之前梅梅都抢着帮助妈妈拿碗筷,可她每次都要拿一大把的筷子,因为她算不出来她和爸爸妈妈三个人要用几根筷子。还有,梅梅经常不分方向,甚至连左和右都分不清楚。她在给爸爸妈妈描述一个地点的时候通常方向和位置都说得特别混乱,所以梅梅经常就干脆把有关方向和位置的话省略掉。
  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张太太就经常想办法让梅梅正视有关思维的问题,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梅梅再拿碗筷的时候张太太就会先问梅梅:“梅梅,咱们家有几个人吃饭呀?”梅梅回答说:“三个,我和爸爸还有妈妈。可是要用好多筷子啊,妈妈,我多拿一些就好了。”张太太这时候会蹲下来,提示女儿说:“告诉妈妈,我们吃饭的时候,一个人要用几根筷子?”“两根”。“那梅梅用两根,爸爸用两根,妈妈也用两根,我们一共要用几根?”梅梅摆弄着自己的小手,算了半天说:“我用两个,加上妈妈的两个是四个,再加上爸爸的两个呢……五个……是六个,是吗妈妈?”“对了,梅梅真聪明,以后要记住啊!”后来梅梅再拿筷子的时候还是会忘记要拿几根,于是张女士就不厌其烦地和孩子一起算数。对于方向的问题,张女士经常问梅梅一些问题,比如“咱家的窗户朝哪边开”“游乐场在小区的什么地方”“梅梅的哪只鞋子坏了”。孩子分不清的时候张女士就指着太阳说:“梅梅,你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从哪个方向落下吗?”“太阳东升西落,我们儿歌里唱的。”梅梅说。张女士又说:“那么每天早上你起床的时候,太阳是不是就在咱们家的窗户那个方向?你还说过晃你的眼睛呢!那么窗户是朝着那个方向的?”“哦,是东边,是吗,妈妈?那咱们家的门就是朝着西边了,对吧,妈妈?”梅梅因为自己知道了方向而显得很高兴。张女士也高兴地说:“我女儿真聪明,以后说话再不许故意省略方向了哦!说一个地方要先说它的方向,好吗?”
  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张女士明白了,其实孩子都不笨,只是大人的教育不一样罢了。
  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锻炼形成的。家长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要持之以恒,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孩子的感知和观察力。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积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努力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不断引导孩子去观察。去认识、去思考、去体会,这样可扩大孩子的印象范围,使之容易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概括,以发展思维能力。
  第二,鼓励孩子积极思考。要善于给孩子提出些小问题,让他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和找答案。在孩子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启发孩子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第三,锻炼孩子勇于探索的精神。孩子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见到新鲜的东西就要问一问、看一看、拆一拆,这是孩子喜欢探究和求知欲旺盛的表现。家长千万不要随意禁止甚至斥责孩子,以免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而是应当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从小爱科学、勤动手、肯钻研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第四,让孩子畅所欲言。要支持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错误的也应让孩子说完,然后适时而又恰当地给予指导,在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分析问题也比较透彻。相反,在家长“专制”的气氛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显得思维呆板,不敢畅所欲言,也提不出自己的观点,而是看家长的脸色行事,容易受家长的暗示而改变主意,或者动摇于各种意见之间,或是盲从、随大流,这就影响了孩子独立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关键在于家长怎样充分地调动孩子的主观积极性,把对思维能力的锻炼当做一种日常生活习惯。受多种因素制约,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思维能力相差很大。家长能注意有效地培养、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将会使孩子一生受益。
  ……

展开
目录

戒律一     小心触碰孩子的情感雷区
成年人为人处世有一套不成文的“潜规则”,即不要触碰他人的底线和短处。其实,何止成年人有底线,孩子同样也有自己的“底线”,也就是情感雷区,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要尊重孩子的底线,不轻易触碰孩子的情感雷区,以免伤害孩子。
别把孩子当成“木偶”
别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进行攀比
别对孩子的青春期过度敏感
别做孩子的“全权代理”
别在不恰当的场合教育孩子
别跟孩子翻旧账
别轻易揭孩子的“伤疤”
别只是管教而不倾听
别总是摆家长的架子跟孩子讲话
别认为向孩子道歉很难
别忽略孩子的真正需要
别轻视孩子的自卑心理
别因为怀疑而冤枉了孩子
别对孩子的问题不耐烦
别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

戒律二    成绩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重要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学习用功,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成绩好不能说明什么,成功的路不这一条,没有知识不行,不过光有知识也不行,它不能体现孩子的各个方面。所以,父母别把孩子的学习想象得太重要,要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别把自己的理想“嫁接”到孩子身上
别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要
别因为学习而让孩子远离家务
别替孩子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
别跟孩子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别把孩子的成绩当做自己的面子
别把孩子的好奇心扼杀掉
别把“好学校”看成救命稻草
别充当孩子的“工具书”
别让孩子丧失思维能力
别让孩子毫无目的地学习
别斥责不爱学习的孩子
别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
别为难成绩差的孩子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
别阻拦孩子看课外书
别让孩子长期停留在不舒适的学习环境中

戒律三   为他的人格塑造扫清障碍
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父母要为孩子形成健全人格而扫清一切障碍。
别让孩子养成粗心大意的习惯
别过早地让孩子了解社会的黑暗面
别一味地否定孩子
别太放任孩子的行为
别用暴力制服孩子
别轻易向哭闹的孩子妥协
别替孩子承担属于他自己的责任
别纵容孩子的挑剔
别让孩子丧失选择与放弃的勇气
别吝惜对孩子的赞美和表扬
别胡乱批评孩子

戒律四    走出“小我”,走向开阔
一个不会交朋友、不经常接触外界的孩子,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心胸和视野也没法变得开阔,这样一来,当他越来越大尤其是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时,由于缺乏周围人群的喜欢和认可,在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易导致自卑、孤独甚至自闭。父母应该知道,聪明并不是成才的主要因素,待人处世的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孩子的发展方向。
别忽视了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别让孩子缺少涵养和礼仪这一课
别用完美的标准要求孩子
别不尊重孩子带回家的朋友
别让孩子成为“笼中鸟”
别给孩子交友设置框框
别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纠纷
别忽视性格孤僻和内向的孩子
别让孩子患上“社交恐惧症“
别把孩子排除在社交场合之外
别让孩子把容貌看得太重
别让孩子总是“保留“自己的意见
别忽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戒律五  良好的家庭环境,只能用“重要”形容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智和才能的发挥至关重要。父母的教养态度如果比较热情、民主而非冷漠、独裁,孩子的只能就比较高。在温暖而充满爱的家庭中,父母能尊重和接纳孩子的问题,鼓励和赞美孩子的优良表现,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健全的人格,还能激发其创意而使其变得更聪明。那么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呢?
别给孩子做“暴力”示范
别只要求孩子有礼貌
别对孩子隐瞒家里的大事
别忘了让孩子学会感恩
别做不敬老的“负面榜样”
别把自嘲当作示弱
别在原则问题上妥协
别当着孩子面吵架
别总是“觊觎”孩子的隐私
别轻易敷衍孩子
别用“恐吓”来教育孩子
别成为孩子的“保姆”
别让孩子成为家庭矛盾的“挡箭牌”
别让爷爷奶奶成为孩子的“拐棍”
别随便应付每天的早餐

戒律六  早行动,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今天的商品社会中,孩子不可避免地要与金钱打交道。对每个家庭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协调欲望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培养一个经济上有责任感的孩子,是一个新的课题。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在金钱上面的责任感,这比最后给孩子留下多少财产更重要。不要让没有方法的溺爱害了自己的孩子。
别随便给孩子零花钱
别让孩子认为生活很容易
别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
别让虚荣心害了孩子
别忽视对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
别忌讳带孩子逛街
别轻易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别打击孩子的“打工”积极性
别让孩子认为勤俭节约过时了
别让孩子有“金钱万能”的错误观点
别只为孩子积攒财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