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是对卫生系统的经营业绩、效益、效率、效果和公平性进行的综合评价。主要方法是将卫生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多个指标(投入指标、产出指标、资源配置情况、需方满意度、反应性等)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和指标的权重,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达到持续改善管理的目的。<br> (一)选择和使用绩效目标<br> 要选择有意义的绩效目标,首先应该知道评价它们的目的。例如,最近WH0的世界卫生报告对世界各国的卫生保健系统进行了一个排位,这就需要构建几个测量指标,以便通过一个简单的方程来予以排序。评价的目的是识别出卫生系统高效运作所需要优先解决的绩效问题。<br> 绩效目标的选择和使用,首先应体现出主要的政治和社会热点。<br> 其次,绩效目标应该反映出卫生系统主流的意识形态特征。测量指标应该在改革进程中从根本上体现出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区别。不同的意识形态,将通过对绩效目标的不同定义和对各种伦理测试应用的优先顺序的选择体现出来。<br> 选择绩效指标的基准是原因相关。绩效指标要能够显著地体现出不同的卫生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例如,居民的整体满意度受到卫生系统绩效的影响,同时也广泛的依赖于大量的卫生系统以外的因素;另一方面,对卫生系统自身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卫生系统内部的因素。<br> (二)卫生系统的绩效目标<br> (1)健康水平:人群的健康水平是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第一个绩效目标。一个国家在决定何种健康问题应该被优先考虑时,往往是对那些给患者造成最大损害的疾病给予特别的关注。如果酒精中毒、结核病的发病增高或新生儿破伤风给某个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那么控制这些疾病就成了该国卫生改革的重点。那些还木能测量QALYs或DALYs等疾病的国家可以关注那些患病率高于其他对应国家或该国既往水平的疾病。应该对那些健康水平尤其低下的穷人给予特别的关注。而且通过拓展对享受卫生服务不足群体的基本服务,常常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因此初级卫生保健是非常有效的。事实上,一些有显著的卫生服务不公平的国家(如土耳其)的平均健康水平就低于地理条件类似但卫生花费更公平的国家(如智利)(WHO,1996),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边际收益递减”;另一方面,那些健康水平最低的人往往也是最难接受到服务的人,他们可能居住在很远的地方或者正和恶劣的社会经济环境作斗争,例如在尼泊尔,从有些村庄走到最近的卫生站可能要用几天的时间。<br> (2)居民满意度:从哲学层面讲,这个目标是和经济学家所偏好的主观效用论相一致的;从政治层面讲,居民所需却又得不到满足的需求是促发改革的巨大驱动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