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尿频、尿急、腹痛等现象,有些人在面试前会出现胸闷、气急、头痛等症状,这说明人处于压力(应激)之下会产生生理反应。应激的生理反应既是躯体对应激源的适应过程,又是某些情况下导致疾病的生理基础。因为,生理反应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久,就会耗尽人的体内资源,损害人的免疫功能,增加人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甚至直接导致疾病。因此,研究应激的生理反应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在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生理学家坎农(Cannon W)就指出。机体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会保持内环境的稳定,这个过程被称做内稳态。个体在觉察到一个威胁时,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躯体就被迅速地激活和唤醒,这样的生理反应使得个体能够对抗威胁或者逃跑,因而被称做战斗——逃跑反应。而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学家汉斯·塞里(Hans Selye,1956)最早用“应激”这一术语来代表严重威胁机体内稳态的任何刺激所产生的影响,并将引起应激的刺激称做应激源。他认为,应激是有机体在遭受到各种有害刺激侵袭时所发生的生理和生化方面的反应,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被激活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反应。而泰勒(Taylor SE)等指出,急性心理应激的生理反应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即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