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学机能学实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54917
  • 作      者:
    郑倩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教材对调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医学机能学实验》是为适应基础医学教育改革而编写的,它有机融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减少基础性实验,增加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及虚拟仿真实验内容,特别增加预习内容,这既有利于节约实验经费的投入,充分保障实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加预习内容也是对实验教材的大胆创新。《医学机能学实验(供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护理、中医、中西医结合、药学、检验、法医等专业使用)》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和病案讨论(含处方学)五部分。<br>    《医学机能学实验》图文并茂,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医学机能学实验(供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护理、中医、中西医结合、药学、检验、法医等专业使用)》适合医药院校临床医学、口腔、预防、妇产、护理、影像、检验等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机能实验教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br>    一、机能实验学课程概述<br>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现代医学工作者不但要掌握人类已经取得的医学成就,也要具备解决未知医学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和科学实验研究的能力,而实验学科在医学生能力培养中担当重要作用。因此现代机能实验学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成立了一门独立实验学科,课程以活体为主要实验对象,以正常生理功能一疾病生理一药物作用为主线,把机体的不同功能变化通过实验设计有机的联系起来。本门课程具有以经典实验为基础,虚拟实验为辅助,综合实验为核心,探索性实验为创新的特征,是基础实验与临床前沿结合的桥梁学科。机能实验学研究方法<br>    (一)从研究对象来划分<br>    从研究对象来看,机能实验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整体水平的研究。<br>    1.细胞和分子水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从整体取下的某种组织、细胞的功能进行研究。例如,观察分离的一个或数个细胞的生物电活动。<br>    2.器官和系统水平 以离体或在体的一个器官或系统为实验研究对象,观察其功能活动,研究其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其活动的影响。如:离体平滑肌实验、各种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以及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等实验。<br>    3.整体水平 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研究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规律,如体温调节的研究等。<br>    上述三个水平的实验研究,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br>    (二)从实验的具体方法划分<br>    从实验的具体方法来看,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br>    1.急性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是在麻醉情况下对动物施行手术,将某一器官暴露或取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其功能活动进行观察。急性实验用时短,教学实验多为此类实验。<br>    急性实验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前者是动物处于麻醉状态下观察其整体功能及凋节机制,如动物动脉血压的功能的研究。后者是将动物的组织或器官如肌肉、神经等用手术的方法摘出到体外,给予各种刺激或改变其周围环境,观察对其功能状态的影响及活动规律。<br>    2.慢性实验此类实验研究对象的状况比较接近正常情况,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获得比较系统的实验资料,但往往需较长时间。<br>    ……
展开
目录
序言<br>前言<br>第一章 绪论<br>第二章 机能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手术器械<br>第一节 BL-410生物信号记录系统<br>第二节 换能器<br>第三节 神经电检诊仪<br>第四节 V1100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br>第五节 血气分析仪<br>第六节 心电图机<br>第七节 恒温水浴箱<br>第八节 神经标本屏蔽盒<br>第九节 电极<br>第十节 常用手术器械<br><br>第三章 常用实验动物基本知识<br>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基础知识<br>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br>第三节 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br>第四节 实验标本的采集方法<br>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急救<br>第六节 实验后动物处理<br><br>第四章 机能学基础性实验<br>实验一 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测定<br>实验二 蟾蜍坐骨神经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br>实验三 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的制备<br>实验四 骨骼肌的收缩<br>实验五 人体心音听诊和动脉血压的测量<br>实验六 人体心电图的描记<br>实验七 人体外周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br>实验八 心脏起搏点的观察<br>实验九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br>实验十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br>实验十一 ABO血型鉴定<br>实验十二 出凝血时间的测定<br>实验十三 红细胞渗透脆性<br>实验十四 反射弧的分析及反射中枢活动的基本特征<br>实验十五 家兔减压神经放电<br>实验十六 呼吸运动的调节<br>实验十七 视敏度、视野和盲点的测定<br>实验十八 视觉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br>实验十九 声音传导途径<br>实验二十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br>实验二十一 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及其药物的影响<br>实验二十二 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定位<br>实验二十三 人体脑电图的引导<br>实验二十四 药物的基本作用<br>实验二十五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br>实验二十六 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br>实验二十七 巴比妥类药物抗惊厥作用<br>实验二十八 尼可刹米对吗啡呼吸抑制的解救作用<br>实验二十九 药物的镇痛作用<br>实验三十 肝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br>实验三十一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及胆碱酯酶活性测定<br>实验三十二 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测定<br>实验三十三 实验性缺氧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br>实验三十四 急性高钾血症及其解救<br>实验三十五 实验性肺水肿<br><br>第五章 机能学综合性实验<br>实验一 急性右心衰竭动物模型建立与抢救<br>实验二 动脉血压的调节及失血性休克<br>实验三 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br>实验四 影响尿液形成的因素和利尿药的作用<br>实验五 循环、呼吸和泌尿综合大实验<br>实验六 实验性气胸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br>实验七 家兔膈神经传出放电和膈肌放电<br>实验八 利用豚鼠回肠制备鉴别未知药物<br>实验九 呼吸衰竭<br><br>第六章 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系统<br>第一节 概述<br>第二节 仿真实验简介<br>第七章 机能学探索性实验<br>第八章 病案讨论<br>第九章 药物的剂型及处方<br>附录<br>附录1 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理生化常数表<br>附录2 常用生理溶液的成分和配制<br>附录3 t值表<br>附录4 F值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