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本篇相当于全书的总论,是在《内经》、《难经》的理论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和对疾病的预防、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护理、转归预后等各方面,都作了概括的论述。它相当于杂病学的概论,所以列为首篇。
本篇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内养正气,外慎风邪,做到天人相应,是可以预防疾病发生的。不仅提出未病时重视预防,还提出已病后争取早期治疗;以及脏腑经络是互相影响、制约的,先治其未病之脏腑可以防止疾病的传变。对病因、病机主要从正邪两个方面论述。认为正常气候可以养人以生存;不正常的气候,乃为邪气侵入的诱因。但是能否发病,关键取决于正气的强弱。正如《内经》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原书”也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就是经络受邪,深入脏腑的疾病,也必须有内在因素起作用。本篇另一大贡献即是,对于疾病之因提出“千般疚难,不越三条”的归纳,为后世的病因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篇更为突出的是,举例说明了人体阴阳失去相对平衡是疾病发生变化的总的病理机制。
在诊断方面,对于望色泽、闻语声、视呼吸、问病情、察脉象都作了示范性的阐述。本篇主张四诊合参。提出病在表为浅,入里为深;在腑易治,人脏难愈;四时气候的变动可以影响于色脉。此外主要精神在于启发后人重视客观的诊断,以探求其疾病的本质,判断预后转归,以及在治疗上必须针对病情,因人因时制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