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灵长类的社会进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34526
  • 作      者:
    张鹏,(日)渡边邦夫著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鹏,1978年生于西安。2003年获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理学硕士;2009年获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理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讲师。主要获奖有:2009年获教育部最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08年获日本京都大学校长奖;2006年获国际灵长类学会最佳讲演奖。
  渡边邦夫[日],1947年生于日本福岛省。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理学博士。现任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生态保全部门教授。主要著作有:《野生动物的研究与管理技术》(2001,文永堂);《人与猴子的社会史》(合作著书,1999,东海大学出版社);《灵长类进化的科学》(合作著书,2007,京都大学出版社)。
展开
内容介绍
  《灵长类的社会进化》从灵长类社会生态学的全新视野解释人类社会进化和家庭出现的过程。世界上现有360余种灵长类,涉及社会进化的各个阶段。其中人类代表了最进化的灵长类,而狐猴、懒猴和眼镜猴等原猴类动物则代表了最初级的灵长类动物。初级的原猴类维持了6500万年前早期灵长类的原型,是灵长类动物的活化石。《灵长类的社会进化》讲述了近年来对这些灵长类动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灵长类社会学知识,有利于读者完整地了解灵长类的社会进化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轨迹。
  第一章阐述了人类学者对人类家庭起源的争论和形成家庭的五大条件。第二、三章阐述了灵长类的起源背景和社会行为背景。第四、五章阐述了初期灵长类的社会进化,也就是原猴类从夜行性到昼行性、从单独生活到集群生活的变革。第六章到第十三章阐述了猴子和类人猿的社会进化轨迹,各章以典型的物种为代表描述了每个阶段灵长类社会的特征,包括独自生活(猩猩)、一夫一妻型社会(长臂猿)、母系一夫多妻型社会(长尾叶猴)、父系一夫多妻型社会(大猩猩)、母系多夫多妻型社会(日本猴)、母系重层社会(狮尾狒狒)、父系重层社会(埃及狒狒)、父系多夫多妻型社会(黑猩猩)。根据上述灵长类社会的进化轨迹,第十四章作为《灵长类的社会进化》结语强调了灵长类的社会进化受到系统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归纳了灵长类社会的进化机制,并勾勒了人类社会出现的社会背景。
  《灵长类的社会进化》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知识性和可读性强,通俗易懂,既可作为人类学、动物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高级科普读物,供不同领域的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原猴类分化出了猴类。随后由于欧亚非大陆和美洲大陆在新世界后期的分离,猴类被隔离成旧世界猴和新世界猴两大类。中南美洲的新世界猴体型较小,狨(彩图11)和怪柳猴等的大小仅类似于鸽子,吼猴和卷尾猴(彩图16)的体型则较大,类似于我国的猕猴。新世界猴的拇指与其他四指保持着平行排列,双手不如旧世界猴那样灵巧。蛛猴亚科种类的拇指甚至退化消失,手脚都只有4个指头。不过蛛猴类有发达的尾部,尾尖内侧有和手掌一样可以感觉的皮肤纹线,起到抓握树枝的作用,堪称第五副手脚。
  与此同时,旧世界猴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发展壮大。虽然欧洲目前几乎没有猿猴分布,但是对化石的研究表明,原猴类、狭鼻猿类甚至类人猿都曾经到达过欧洲。猴亚科种类有颊袋,倾向于在地栖生活,如我国的猕猴、藏酋猴和台湾猴等。大概因为在地栖生活中尾巴的平衡作用不再重要,这些动物的尾巴长度一般短于身体长度。他们一般主食树叶、草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也会吃虫子等动物性食物。由于地栖生活总是危机四伏,他们养成了快速取食的习性,将食物快速储存在颊袋,到安全的地方再慢慢取食。与疣猴亚科种类相比,猴亚科种类普遍性格暴躁,倾向于成群的活动。这些特性有利于其抵御食肉动物的捕食风险,可能是适应地栖的生活环境的结果。疣猴亚科类种类多倾向于树栖或半树栖生活,例如我国的金丝猴(彩图17)、白头叶猴和黑叶猴等,他们主要以树叶为食,群内食物竞争较小,不需要用颊袋来储藏食物。疣猴类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能够消化树叶的纤维和有毒的丹宁物质。在长期的适应性进化中,他们形成了类似于反刍类动物的复胃结构,例如,金丝猴的胃部具有4个腔室,可以分阶段地消化植物纤维,复胃内的共生细菌也有利于发酵植物纤维,中和有毒的植物丹宁物质。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家庭——人类出现的摇篮
一、人类学者关于家庭起源的争论
二、灵长类学研究的新视点
三、形成家庭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 灵长类的进化背景
一、世界的灵长类
二、哺乳类到猿猴的适应辐射
三、灵长类的进化特点
四、原猴类向猴类的进化
五、类人猿向人类的进化

第三章 灵长类的行为基础
一、从日本猴泡温泉的文化行为说起
二、灵长类社会行为发达的原因
三、对性吸引的感受与表达
四、猿猴与人类性行为的差异

第四章 原猴类的社会
一、夜行性原猴类的社会
二、昼行性原猴类的社会
三、原猴类的阴阳变革
四、从单独生活到一夫一妻型社会
五、雌强雄弱的社会关系

第五章 新世界猴的多样社会
一、新世界猴的社会生态
二、悬猴亚科
三、青猴亚科
四、吼猴亚科
五、蛛猴亚科
六、松鼠猴亚科
七、僧面猴亚科
八、狨亚科
九、新世界猴的社会进化

第六章 独行者的生活
一、猩猩的社会生态
二、猩猩的社会关系
三、猩猩的性选择和强奸行为
四、猩猩单独生活的局限性

第七章 一夫一妻型社会
一、长臂猿的社会生态
二、领地保卫战
三、长臂猿恋爱、嫁娶、成家的经历
四、父母协助子女的嫁娶
五、长臂猿近亲交配回避的问题
六、长臂猿一夫一妻型社会的局限性

第八章 母系一夫多妻型社会
一、长尾叶猴的社会生态
二、雄性的杀婴行为
三、一夫多妻型社会的演化

第九章 父系一夫多妻型社会
一、大猩猩的社会生态
二、大猩猩的父性行为
三、灵长类多样的父性行为
四、灵长类父性行为的进化

第十章 母系多夫多妻型社会
一、日本猴的社会生态
二、母系多夫多妻型社会的特点
三、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

第十一章 母系的重层社会
一、狮尾狒狒的社会生态
二、狮尾狒狒的重层社会结构
三、单元内雄性与雌性的关系
四、雄性在母系单元的角色
五、狮尾狒狒的父性行为
六、高度开放的母系重层社会

第十二章 父系的重层社会
一、埃及狒狒的社会生态
二、一夫多妻单元的形成与分裂
三、父系一夫多妻单元内的社会关系
四、前主雄的归属问题
五、父系重层社会的演化

第十三章 父系多夫多妻型社会
一、黑猩猩的社会生态
二、黑猩猩的父系社会
三、黑猩猩的政治学
四、雌性的生活方式
五、混乱的性关系
六、雄性联盟
七、残杀
八、要性爱不要战争的倭黑猩猩
九、人类社会的萌芽

第十四章 结语:灵长类的社会进化
一、原猴类的社会进化轨迹
二、旧世界猴的社会进化轨迹
三、类人猿的社会进化轨迹
四、灵长类社会的进化动力
五、形成家庭的条件
六、猿人的早期生态
七、协同狩猎与食品交换
八、从初家庭到家庭
九、从黑猩猩社会折射的人类社会原形
十、从倭黑猩猩社会折射的人类社会原形
十一、人类家庭起源的多元论
参考文献
术语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