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物理实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264937
  • 作      者:
    李相银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大学物理实验(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一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编写的。《大学物理实验(第2版)》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力为宗旨,以开放式实验教学为手段,以分层次、递进式教学(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为主线,重点突出了学生科学实验素质的培养,将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与研究或创新性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具有启发性、研究性和实用性,层次分明,便于学习,适用于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实验基础知识和基础实验;第二篇:提高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第三篇:研究性实验(专题性实验常用仪器介绍、研究与创新性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作为基础课的物理实验,其目的与作用,并不是粗略地去验证理论,而是在进行实验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科学的实验素质,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实验技能训练与实验设计的原理、方法有机结合,例如,三线摆转动惯量与智能化惯量实验仪并存;分立元件组装的低电阻测量与型号产品低值电阻实验仪并存;可拆卸固体激光器与测量参量的固体激光器相并存等,前者突出实验技能训练,后者突出实验仪器整体结构设计的训练,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科学实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基础实验与新技术并存,原则上每个实验大类配置1-2台反映现代技术水平和物理实验原理、方法紧密结合的实验仪器,例如:基本长度实验类中配置激光测距仪、数字式水准仪等;光谱和光栅实验中配置光栅光谱仪、全息头盔目镜等;电磁学类实验中配置B-H特性测试仪、磁光克尔效应实验仪、电光效应和磁光效应实验仪,等等。通过基础实验的训练与现代技术实验仪器的观摩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基础实验过程中了解现代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引领学生站在新技术实验领域高度来审视实验技术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3.实验教学模式与科学实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相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与积极性。例如,通过热电偶测量温差实验,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测温方法,如辐射测温法、声学测温法、核定向测温法、磁学测温法等。又如,示波器实验中,有时会出现示波器扫描基线倾斜,或测得的信号周期与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实际周期不吻合现象,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可使学生找到排除简单故障的方法.采用分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促进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对薄膜厚度的测量,通过基础实验,使同学们掌握了劈尖干涉法;通过提高性实验,又使其学会了基于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白光干涉法;通过创新性实验,又使其进一步领会了椭圓偏振法,再比如,在衍射光栅实验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两块光栅常量相同的光栅构成光栅腔,来测定平板玻璃的折射率和光束相干性;在弦驻波实验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此原理及方法测定流场的速度,总之,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和创新意识。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实验基础知识和基础实验
第1章 测量误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1.1 测量与误差的关系
1.2 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尸
1.3 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1.4 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1.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1.6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1.7 数据处理在物理实验中的其他应用

第2章 常用物理实验方法
2.1 比较法
2.2 放大法
2.3 补偿法
2.4 转换法及传感器
2.5 模拟法
2.6 测量宽度展延法

第3章 一般常用基础性物理实验测量仪器介绍
3.1 长度测量仪器
3.2 时间测量仪器
3.3 质量测量仪器
3.4 温度测量仪器
3.5 电流测量仪器
3.6 电压测量仪器
3.7 电阻、电容和电感测量仪器
3.8 常用光学仪器
参考文献

第4章 力学和热学实验
实验1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2 金属杨氏模量的测量
实验3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4 高温超导体电阻-温度测量的研究
实验5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6 用稳态法测定橡胶板导热系数
实验7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8 用波尔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
实验9 声速测定
参考文献

第5章 电磁学实验
实验10 弱电流测量及PN结物理特性的研究
实验11 直流电桥
实验12 半导体热敏电阻特性研究
实验13 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
实验14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15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实验16 磁阻效应
参考文献

第6章 光学实验
实验17 双棱镜
实验18 牛顿环
实验19 氢原子光谱
实验20 衍射光栅
实验21 光的偏振特性实验研究
实验22 迈克耳孙干涉仪
实验23 旋光效应
实验24 双光栅实验研究

第二篇 提高性实验
第7章 近代物理和综合性实验
实验25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测定
实验26 全息照相
实验27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28 微波分光计
实验29 核磁共振
实验30 铁磁共振
实验31 光磁共振
实验32 顺磁共振
实验33 表面磁光克尔效应
实验34 脉冲固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
实验35 多普勒效应
实验36 锁定放大器测量微弱信号
实验37 法拉第-塞曼效应
实验38 光纤通信
实验39 纳米微粒材料制备
参考文献

第8章 设计性实验
实验1 用气垫导轨测定物体倾斜时的运动加速度
实验2 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3 弦驻波法测定音叉固有频率
实验4 用弦音仪测定弦上传播的横波波速
实验5 组装电阻表
实验6 用示波器测量电容
实验7 用补偿法测量电流
实验8 用RLC谐振电路法分析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
实验9 用激光反射法间接测定光学黑匣子中物体的形状
实验1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
实验1l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空气折射率
实验12 测定未知光波长及角色散率
实验13 用霍耳效应测量通电线圈的匝数
实验14 液体体膨胀系数测量
实验15 用劈尖法测量细丝的直径
实验16 用自准直法测凹透镜焦距
实验17 用Lous效应测定透镜焦距
实验18 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实验19 透明薄膜折射率(或厚度)的测量
实验20 薄膜光吸收系数的测量
实验21 使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实验22 用全息方法制作光栅
实验23 测量铜丝的电阻温度系数
实验24 用偏振片设计角位移传感器
实验25 阻尼对摆轮受迫振动特性影响的测量
实验26 水中声速与温度关系测量
参考文献

第三篇 研究与创新性实验
第9章 专题性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9.1 B-H特性测试仪
9.2 四探针测试仪
9.3 单光子计数实验系统
9.4 色度测量仪
9.5 紫外近红外光谱仪
9.6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9.7 荧光分光光度计
9.8 激光拉曼光谱仪
9.9 椭偏仪
9.10 1.5 GHz矢量网络分析仪
9.11 移相式数字波面干涉仪
9.12 扫描探针显微镜
9.13 超声探伤仪
9.14 激光光束分析仪
9.15 HD150手持激光测距仪
9.16 自动粉末压片机
9.17 可拆卸装调方便小型TEACO2激光实验仪
参考文献

第10章 研究与创新性实验
实验1 Co掺杂ZnO薄膜的磁光克尔效应研究
实验2 Mg掺杂ZnO薄膜的光谱研究
实验3 双电极对间距及放电脉冲时间选择研究
实验4 多电极对脉冲放电同步触发时的能量增强效应研究
实验5 纳米ZnO薄膜的反射和偏振特性研究
实验6 毫米量级口径的球面曲率半径的测量
实验7 用牛顿环法测量光纤连接器端面的顶点偏移
实验8 光纤弯曲损耗实验研究
实验9 磁阻传感器测量地磁场
实验10 亥姆霍兹线圈扩展应用研究
实验11 条码定位测长技术应用研究
实验12 超导磁悬浮力测量研究
实验13 激光束在水中传输特性的研究
实验14 生物组织光学特性测试方法研究
实验15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和水中目标探测的研究
实验16 激光束发散角在空间的传输特性研究
实验17 气体组分对TEACO2激光器输出特性影响的研究
实验18 非金属材料线膨胀系数精密测量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