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悬棺研究:中国悬棺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840031
  • 作      者:
    陆敬严著
  • 出 版 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悬棺研究:中国悬棺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先介绍与悬棺有关的丧葬知识;再介绍各地的悬棺,在此基础上分析悬棺的源流;然后从理论上介绍悬棺的升置技术与方法;最后一章记述1989年的仿古吊装实况及吊装地的今日面貌,包括大量第一手资料、文件及不少珍贵的照片,呼吁对有限的悬棺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
    龙虎山仙水岩的悬棺仿古吊装用事实告诉人们,一直被许多人认为的谜中之谜,原是古代的一项起重工程问题。它依靠的是人力,并非是神力。《中国悬棺研究:中国悬棺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编写目的,是衷心希望凡有条件的地方,尤其是武夷山市、珙县等悬棺集中、风景秀丽之地,都可以努力开发这一宝贵的资源,既可以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又可造福一方,让这些古代的宝贝,重新发挥作用,为国家、为人民再立新功。
展开
精彩书摘
    魏晋之后,“风水”说、“相地”说的发展更加深入和具体,尤重山川的形势,如山脉的位置、水流的方向、林木的荣枯等,讲究所谓地形之“气”,要求“山气刚,川气柔”,“刚柔相荡,而地道立矣”(《葬经翼》),意谓山川和谐,才是上上大吉,这可视为选择阴宅的总原则。堪舆家还对山势水形规定有标准,说明了各种情况有各种后果,在山水相悖之处误定阴宅,就会大祸临头。
    古代“风水”说,对丧葬有很大影响,许多帝王也乐此不疲,如明十三陵地址的选定,屡经周折,最后是明成祖朱棣亲自考察后才确定的。
    另据《清稗类钞·方伎类》的记载,在河北遵化的清朝皇室墓地东陵地址,也是清朝开国皇帝顺治亲自选定的。据说顺治狩猎至此,看到有“凤翥龙蟠”之势,顿生喜爱,环顾四周,惊叹日:“此山王气郁葱非常,可为朕寿宫。”言毕取出佩鞣掷之,谕侍臣日:“鞣落处定为穴,即可因以起工。”臣遵其旨,遂营东陵,并引来群臣一片颂扬,有的清儒还附合大清江山能延祚二百多年之久,与东陵风水好有直接关系。
    纵观历史,可知风水说在中国盛行了两千多年,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所宣扬的用选择宅地来避祸求福的方法,迎合了人们的心理,也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一向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青睐,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直到今天,“风水”说还在一些地区流行,这一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3.悬棺葬地是“风水宝地” 悬棺葬地不可避免地有着“风水”说的影子,绝不能武断地认为二者无关;但另一方面,“风水”说对悬棺葬地选择可能影响并不很大。这是因为悬棺出现之时,正值风水说形成、发展的早期,悬棺的主人又属少数民族,文化落后,并可能没有文字,受汉族影响有限。因而可以认为,起码在开始时,悬棺葬地的选定,迷信的成分并不很多。
展开
目录

关于悬棺的研究与论著(代前言)
一、研究情况
二、论著情况

第一章 悬棺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丧葬与社会发展
一、丧葬反映经济情况
二、丧葬反映科技水平
三、丧葬反映生活情况
四、悬棺出现的必然性
第二节 与丧葬有关的观念
一、重视丧葬的基础是认为“灵魂不死”
二、“孝道”是旧礼教的重要内容
三、安排死后生活原则——“事死如事生”
四、丧葬礼仪等级森严
五、丧葬礼仪的稳定性
六、葬地的风水
第三节 丧葬简说
一、丧葬过程
二、丧葬的旗幡
三、丧葬的服饰
四、丧葬期间的佛事
五、少数民族的葬仪特点
第四节 葬具
一、棺椁
二、墓碑
三、墓志
第五节 各种葬式介绍
一、土葬
二、火葬
三、水葬
四、树葬
五、天葬
六、二次葬
七、悬棺葬
八、瓮棺葬
九、屈体葬
十、割体葬
第六节 丧葬改革
一、简化礼仪
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
三、既要善待死者,更应善待生者
四、应慎重建设仿古园陵
第七节 悬棺正名
一、古籍上悬棺的名称
二、研究者对悬棺的称呼
三、名正言顺

第二章 各地悬棺
第一节 福建省的悬棺
一、古籍记载
二、福建省悬棺的情况
第二节 江西省的悬棺
一、古籍记载
二、江西省悬棺的情况
第三节 浙江省的悬棺
一、古籍记载
二、浙江省悬棺的情况
第四节 湖南省的悬棺
一、古籍记载
二、湖南省悬棺的情况
第五节 湖北省的悬棺
一、古籍记载
二、湖北省悬棺的情况
第六节 重庆市的悬棺
一、古籍记载
二、重庆市悬棺的情况
第七节 四川省的悬棺
一、古籍记载
二、四川省悬棺的情况
第八节 贵州省的悬棺
一、古籍记载
二、贵州省悬棺的情况
第九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悬棺
一、古籍记载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悬棺的情况
第十节 云南省的悬棺
一、古籍记载
二、云南省悬棺的情况
第十一节 广东省的悬棺
一、古籍记载
二、广东省悬棺的情况
第十二节 其他地区的悬棺
一、台湾高山族的崖葬
二、陕西省有无悬棺
三、安微省有无悬棺

第三章 悬棺源流
第一节 悬棺起源
一、悬棺发源地——武夷山区
二、悬棺的族属
三、悬棺起源的原因
四、悬棺是丧葬传统思想的产物
第二节 悬棺的传播——民族迁徙
一、悬棺传播的指导思想
二、民族迁徙说的主要内容
三、重视各地悬棺间的内在联系
四、关于民族迁徙说的一项重要新成果
五、悬棺内高卧的是什么人
六、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同时施行其他各种葬俗
第三节 悬棺年代
一、武夷山地区悬棺的年代
二、五溪地区悬棺的年代
三、峡江地区悬棺的年代
四、川南地区悬棺的年代
五、其他地区悬棺的年代
第四节 悬棺葬的葬地、葬仪、葬具和随葬品
一、悬棺葬的葬地
二、悬棺葬的葬仪
三、悬棺葬的葬具
四、悬棺葬的随葬品
第五节 与悬棺有关的几个问题
……

第四章 悬棺升置技术研究
第五章 悬棺仿古吊装
尾声
谢辞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