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与复国功臣
一、传奇人生
勾践特有的传奇经历,使他这个周王朝诸侯国的国君,在中国历史上的一堆帝王中,就像一个三头六臂、武功超群的神人,特别引人注目。
从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73年,勾践用了长达二十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国君到奴仆,又从奴仆到国君,忍辱负重,坚忍不拔,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苦身焦思,终灭强吴”的人生传奇。
1.他的祖先从哪里来?
越王勾践,是顶替他的老爹允常当上国家领导人的,这在王位世袭制的封建社会,实在平常得很,就像现在儿子顶替老子当机关大院的看门人一样,没啥可炫耀的,因此史学之父司马迁先生只用了十来个字,便交代了他接班的过程:“允常卒,子句(勾)践立,是为越王。”
勾践的老祖宗,是中国历史上头顶炫目光环的禹帝姒文命,准确一点说,是夏王朝第五任帝王姒少康的后裔,因此勾践也就姓姒。姒文命东巡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时,忽然患病,死在那里,以铜为棺,以苇为椁,就地埋在会稽山(今绍兴东南六公里有大禹陵)。姒少康接他爹姒相的班,干上王之后,怕老祖宗的陵前断了香火,便把他的一个小老婆生的儿子(庶子)无馀封到会稽,让他看守老祖宗姒文命的陵寝,每年烧香磕头,供奉祭祀。
那时的会稽榛莽遍地,人烟稀少,一片蛮荒。无馀入乡随俗,像当地土著一样文身断发,同甘共苦,带领百姓披荆斩棘,在会稽山以南,建起一座城池,名为“于越”。这便是草创时期的越国,而这座城,便是越国的首都。王位一代一代传下来,轮到勾践继任,已是第二十几代。
无馀是个贤明的君王,他探求天地变化的道理,万物生长的法则,带领人民勤劳耕作,从不瞎折腾,干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他生活简朴,不搞特殊化,不造豪华办公楼和别墅,在简陋的土房子里办公,与百姓住一样的茅草屋。都城初建时,城里不过都是些草屋茅舍,但是到了勾践上任之前,已是楼台参差,景象繁华,人民富庶了。
勾践顶替他爹当王,虽然没啥故事可说,但他此后的经历,却大起大落,跌宕曲折,惊天地而泣鬼神。特有的传奇经历,使他这个周王朝诸侯国的国君,在中国历史上的一堆帝王中,就像一个三头六臂、武功超群的神人,特别引人注目。
他的故事被史学家载人多种史籍,如《左传》、《国语》、《史记》与《吴赵春秋》、《越绝书》等等,在中国广为流传,至今仍被一些作家、剧作家大写特写,大编特编,巨著一部接一部地出版,电影、电视剧演个没完。前不久就有《越王勾践》和《卧薪尝胆》两部名字不同而故事相同的电视剧同时播出,以至形成了一个比试演技的擂台,而两部电视剧的主演,也成了使尽全力玩尽花样打擂台的角色。
只是这两个名角的形象太英俊太漂亮,与勾践的形象严重不符。史籍说这位君王老爷的尊容是“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即脖子细长,嘴巴尖尖像鸟嘴,目光像鹰一样锐利狠毒,走路的姿态像狼一样气势汹汹,让人望而生畏。而勾践大仇得报后即翻脸无情,把屠刀转向助他实现复仇大愿的功臣的凶残丑恶行径,编剧老爷也“为尊者讳”,未予揭露。两位明星若是知道勾践是个相貌丑恶,行径也极丑恶的卑鄙阴险的小人,表演起来,恐怕未必有冲天的激情。
勾践还是个孩子时,他的老爹允常便和吴王夫差的老爹阖闾结下仇怨。吴越两国相互征伐,各有胜负,成为中国东南地区两个势不两立的诸侯国。
吴国与越国毗邻,也是东周王朝的诸侯国。说起吴国的国君,来头也不小,第一任君王吴太伯,是周王朝始祖后稷的后裔。吴太伯的老爹,是后稷第八世孙古公为亶父的长子。吴,是吴国;太,是大的意思;伯,是爵位或排行,并不是他的名字。遗憾的是,这位吴国的缔造者,英明一世,竞连个大名都未留下。咱们只有照史书的记载,称他吴太伯。不过,吴太伯的姓还是有的,他的老祖宗后稷姓姬,他当然也就跟着姓姬啦!
吴太伯有两个弟弟,倒是留名史籍:老二名仲雍,老三名季历,两人都本事奇大,娶的老婆也都贤而且惠。特别是老三季历的儿子昌,更是非同凡品,天纵英明。古公对这个孙子寄予厚望,曾得意地对人夸赞日:“我的后代有能成大事者,就应在昌这孩子身上啦!”古公既然看重孙子,当然要把王位传给孙子他爹季历,于是把老三改为名“历”。古时“历”与“嫡”字的意思相通,这一改名,老三就成了嫡长子,成了王位的法定接班人。
吴太伯和老二仲雍知道了老爹的意图,不想和老三争夺王位,便在古公患病,面临王位更替之际,找了个借口,以到南方的衡山(此衡山非五岳之一的湖南衡山,而是江苏省吴兴县境内的横山)采药为名,逃到边远之地荆蛮(今江苏省无锡县),在那里开荒耕种,当地百姓得知吴太伯身为长子,竞不与老三争夺那谁都眼馋的王位,盲流到这里落户当农民,认为他有气节、讲道义,纷纷前来投奔他,吴太伯于是便另立门户,建立吴国,又名“勾吴”,而他自己,当然就第一任吴王啦!
老三季历的儿子,便是周文王姬昌,姬昌的儿子姬发,继承老爹的遗志,推翻商王朝,成为周王朝的开国君王。他不忘两位叔祖,派人到处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太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即位。姬发灭商时,吴国的王位已经传到仲雍的孙子周章。姬发得知叔祖的后代已经在南方建国称王,便把吴国封给周章。
吴国的王位传到第二十三代,发生了一起弑君事件。这起事件,与后来夫差能够即位称王有直接的关系。
吴国轮到第十九代国家领导人寿梦当政时,日益强大,开始与其他诸侯国建立外交关系,且称霸一方。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名诸樊,次子名馀祭,三子名馀昧,四子名季札。四个儿子为一母所生。老四季札德才兼备,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但他却推让说:“礼制有成规,怎能因父子私情而废除先王定下的礼制呢?”但寿梦执意要让季札接班,希望他能成就吴国的霸业,他临死时命诸樊将父死子继的王位继承制改为兄终弟及,让他一定要把王位按照兄弟排行传下去,这样季札也就没有理由推辞了。
诸樊一直不忘老爹的临终嘱咐,即位后第二年,就要把王位传给季札。但季札仍然坚辞不受,继续在乡下种地。诸樊只好把延陵(今江苏省武进县)作为季札的封地,让他在那里等候接班。
诸樊在临终时把王位传给老二馀祭。馀祭死后,把王位传给老三馀昧。馀昧死前,把季札召至都城,要把王位授予季札。但季札却说:“我景仰高风亮节,遵行仁义的原则,决心洁身自好,清廉为人,荣华富贵对我来说,犹如秋风吹过一般。”趁夜逃回了延陵。于是吴国大臣立馀昧的长子州于为王,州于为吴国第二十三代君王,号吴王僚。“僚”乃长子之意。
《公羊传·哀公二十九年》对四兄弟有非常感人的记载:因老四季札有德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他为王。因季札不愿违反继承王位的礼制,诸樊即位后,对老二和老三说,请你们以后勿将王位传于子,而传于弟。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王位传给老四了。两个弟弟均极赞成。于是三兄弟皆以轻死为勇,希望自己早死,常暗祷:天欲强我吴国,请速有祸于我身。
但四兄弟如此,他们的儿子就不同了。诸樊的儿子公子光,见老爹和三个叔叔改变父死子继的旧制,竟让他的堂弟州于登上了王位,心中愤愤不平——若按旧制,这把龙椅非他莫属,于是他便以邀请他的堂弟吴王僚赴宴为名,指使刺客专诸把匕首藏在烤鱼腹中,利用献鱼之机,将堂弟刺死,然后自己登上王位。这公子光,便是吴王夫差的老爹阖闾。
《吴越春秋》对于公子光命专诸刺杀堂弟的一幕,有惊心动魄的记述,因不属本书之主旨,不再细表。中国历史上以宴请为名搞刺杀的事太多,笑脸和美酒(当然还有美女)背后,往往是刀剑、是毒药,因此大头目们不敢像草民或小官吏一样谁请都去,到处赴宴。至于在吴国的王位传承上费些笔墨,是为了让读者阁下弄清阖闾与夫差爷俩屁股下那把龙椅的来历。
勾践的老爹允常在位时的越国疆域,用现在的地理位置来标志,拥有浙江大部分土地,北至江苏昆山、上海嘉定一线,与吴国接壤,西至江西余干,与楚境相连。而阖闾杀弟夺位时的吴国疆域,则包括江苏、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部分地区。两国国力大致相当,因此后来夫差和勾践都轮流当过中原诸侯的霸主,过了一把称王称霸的老瘾。
展开